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当代法律发展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是审视当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法律与知识的应然关系入手,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功能与法律知识化的维度,并在法律知识化的建构中寻找、追求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是诠释当代法律发展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法律诊所式教学在非诉讼业务中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们在情境中了解和掌握与法律相关的非诉讼业务的实体知识和程序规程。通过具体的非诉讼业务,培养学生处理经济领域法律事务的能力,改变法学专业的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向社会需要的行业拓展,培养学生处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晶 《求索》2013,(8):177-179
法律多元是当今法学界较为先进的理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法律格局。我国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引入先进的法律理念成为迫切需要。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多元化是法律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对中国法律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可以开阔研究视野,解决机制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跨文化进行法律资源的整合,能促进法律语境的提升,使纠纷解决机制多样化.促进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伟涛 《求索》2011,(12):152-154
在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法律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凸显了出来。。这当中法律资源配置的主导理念模式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目前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法律资源配置模式已经显现出其内在的缺陷及不良影响。而道义论的法律资源配置模式以权利为中心,注重法律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有着其显著的理论优势。只有实现从功利主义到道义论法律资源配置理念模式的转变,才能实现法律资源的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成人班学员在年龄、文化水平、社会阅历、法律水平、学习动机等方面都表现出多层次性。成人班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因此有了三难,即: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把握难,教学进度的快慢掌握难,课堂教学管理难。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将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起来,将系统知识介绍与重点内容讲授结合起来,将法学理论与具体法规和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将本课程与相邻课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既为法律的工具性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限制。法律的工具性彰显了工具理性的价值,提醒我们手段与目的不是相互独立的,法律目标的设定不能脱离其所凭借的法律工具而单独进行。法律的工具性集中关注法律目标的设定问题和法律工具的功效问题。我国应该吸取其他国家法律工具性运用的经验和教训,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运用法律的工具性以有效地达成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09,(6):82-82
赵旭东在《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关于纠纷的认识,法学界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般是笼统地将除刑事案件之外的一切社会不协调现象称为纠纷,而在社会学家看来,纠纷往往等同于社会冲突。事实上,从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冲突到围绕着某一具体权益所发生的争议,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不协调现象都和法律制度相关,只有那些属于法律框架之内的诸种不协调现象,或者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的类似现象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波 《桂海论丛》2007,23(6):70-72
始于80年代的中国法律社会化运动,舍理念采实证法律知识社会化的进路选择偏差是导致公民法律信仰依旧缺失的重要原因。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法律信仰的培育是我国法律社会化的核心进路。  相似文献   

9.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基本构成,提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主要包括必需的法律知识、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较强的法治能力,并且探讨了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评价要素。针对这两个要素,分别对大三非法律专业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法、部门法掌握较好,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具有统一性,但他们的法律信仰不够坚定;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问题上,其守法意志比较薄弱。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当从学校、学生会和社会多层次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促进他们撑握正确全面的法律知识和确立坚定饱满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理念直接作用于司法人员,是指导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加入WTO后,首先需面对的不是急于掌握并运用WTO的具体规则,而是应在宏观上加强、调整与提高对某些基本法律思想、观点及法律心理的认识,即要以现代司法理念更新旧有的某些思维,以适应并融合在WTO这个先进意识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2.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5):25-30
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同,相应的需要建立的法律制度也不同,而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所有法律规范的系统化、体系化,这就决定了各国的法律体系必然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要想改变中国人的心态,让国人能从容优雅地生活下去,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和稳定的法律体系。凡是调整具体经济关系的法律,必须有正常的“寿命”;凡是涉及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基本法律,应当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现在时局艰难,补救之方,以遵守法律为主。元洪谨本前大总统救国救民之意,续任职务。嗣后一切设施.自应谨遵法律办理。惟元洪武人,法律知识较浅,尚望诸公同心协力,匡我不逮.无任感盼。”  相似文献   

15.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法律是否享有至上权成,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一个基本尺度。因此,努力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实现的目标。在建设法律权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借鉴西方法治理念,在立法当中体现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接受法律的至上权威观念。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人才管理机制的转换梁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隐藏在商品竞争之后的科技生产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竞争,最终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科学管理知识的人才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讲,哪个单位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科学管理知识并富有实践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建设与法治进程的推进及加速,都离不开信仰法律、崇尚法律的公民亲身参与和积极投入。但就目前我国社会现实的状况来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理念、法律信仰和法律追求等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与缺失。我国法治的现状还不能最及时、充分、有效地满足广大公民的利益需求,法治还缺少应有的刚性和力度。本文仅对此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作了具体的分析,并依此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以来法律职业化业已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共识.法律职业者成为化解社会纷争、保障社会秩序、捍卫社会正义的最重要力量.法律人要担纲起如此重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知识素养又尤为重要.法律职业知识是在以法律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基础上,融合其他人文科学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复合性知识.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复合型职业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不少人认为物权法中的法言法语过于专业,老百姓看不懂。其实,如果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来做些解释,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西南政法大学谭启平教授通过具体事例向我们解读物权法中的一些法律概念及其中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该书《译者序》介绍说:“《普通法的本质》一书,从法院职能、审判依据、法律推理、法律发展等方面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普通法的制度逻辑和运行模式,从理论角度总结了普通法的理念和特征,揭示了若干决定普通法运行的制度原则,用不太长的篇幅提供了关于普通法运行的全景画面和动态图景。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读者提供有关普通法的简明而有益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