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确立以德行政理念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党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在规定和逻辑展开。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中,既要做到依法行政,又要做到以德行政。  相似文献   

2.
周湘伟 《湖湘论坛》2002,15(5):19-21
欧美发达国家因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然,一直极力推行法治,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近乎完善的资本主义法治国家。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其道德缺失带来的负作用越来越大,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产阶级道德,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实行法治主导下的法德兼治。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日本、新加坡等奉行资本主义的亚洲国家随着其经济的发展、法治的完善,也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调整作用,实行有亚洲特色的法德兼治方略。显然法德兼治已成为时代必然和国际大趋势。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德兼治的情形又如…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既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关联。法德兼治是科学的治国之道。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治国方略的有效途径。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他强调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4.
作为党的治国方略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其用意在于全面地把发展民主政治、健全法制和社会体制创新、道德风尚建设结合起来,为发展生产力创造体制前提、程序规则和提供精神动力,这既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范畴,也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毫无疑问,这一治国方略的新发展,首先是基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实践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此外,这一治国方略的新发展,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对我国几千年来古代社会治国方略的扬弃和超越。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从而确立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为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就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正确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古代儒家的治国方略及其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与法治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法德并治”的治国方针,收到标本兼治的治国良效。  相似文献   

6.
钟建平 《桂海论丛》2002,18(4):61-63
“法德并治”是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治国理念 ,法律与道德的内在同一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法德并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新型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治国方略.本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两个方面,论述了实行这一治国方略的紧迫性、必要性.进而又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坚持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是制约行政权力最基本的两种方式,同时也是行政领域践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大治国战略的根本要求。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恰似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在公共行政中一手抓依法行政,一手抓以德行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01,(4):1
前不久,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论断.强调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对于民政部门来说,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同时,切实加强行业文明、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努力实现以德施政。 以德施政是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作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政机关来说.要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树立联系群众.求真…  相似文献   

10.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了治国方略的重大创新 ,创新全在于相结合 ,核心问题是要回答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必须首先明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在治国方略中的基本关系和应有排序 ,以此为起点 ,把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文 ,使守法行为变成道德习惯 ,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把党的领导贯彻于相结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官德的传统。一方面是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另一方面是以德修身、感化他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我们党历来重视官德建设,毛泽东、邓小平在这方面多有论述。江泽民同志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兴邦的重大方略提  相似文献   

12.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2,15(2):79-80
一、“以德治国”内在地包含“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治理国家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割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德”是“以德治国”之内核。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之“德”不只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社…  相似文献   

13.
李努生 《前进》2001,(11):38-4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道德基础。”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从本质意义上说,“以德治国”中“德”首先是指执政党党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必须首先“以德治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均指出:“执…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基于这一重大命题,本文试图对"德治"与"法治"在规范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浅析,并结合青山区近年来坚持依法治区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来探讨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在安民兴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0,(5):30-30
丁锐华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3期上载文《德法兼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认为,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和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而这必须赖于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这是因为,首先,法治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的实施能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是对社会进行调控的防火墙和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撑点。其次,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是由法律和道德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德法并举,构成一条完整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符合中国现实社会的实际国情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法能治国 ,德也能治国 ,治国有法 ,但法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治国方略的科学成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传统治国方略中的科学成分是经受住历史实践检验的治理国家与社会的真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华传统治国方略的六种科学成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必须对中华传统治国方略中的科学成分进行提取、升华、创新与越超,将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国家的治理,法律与道德向来是相辅相成的.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伦理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西方现代法治文明的批判汲取,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历史过程.贯彻江泽民"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二是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人性论看孟子、荀子的治国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军 《前沿》2004,(9):186-188
在中国古代 ,可以说治国主要就是治人 ,治人的前提是要知人 ,因此人性论就当然地成为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性的不同预设和认识的解读 ,可以看出其论者各自不同的治国理论。孟子和荀子都是儒门中人 ,但二人在人性论上尖锐对立 ,孟子提出性善论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而这种治国路径选择上的不同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