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JXA1-R)对仔猪超前免疫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给3头巴马香猪超前免疫弱毒疫苗JXA1-R 1头份/头,以3头同窝仔猪为对照组,接种等量疫苗稀释液,观察疫苗免疫后的临床表现,测定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动态变化及排毒情况;免疫后第35天,采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XA1)攻毒,测定攻毒后的抗体变化、排毒情况及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巴马香猪超前免疫后第14天发生抗体阳转,鼻拭子样品、肛门拭子样品和血清样品中均检测到病毒核酸,同居的阴性对照组中有1头仔猪发生抗体阳转,提示该疫苗存在排毒现象。攻毒前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和1/3;攻毒后免疫组和对照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3和1/3,表明该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初生巴马香猪超前免疫后表现生长缓慢,被毛粗乱,提示该疫苗对仔猪具有一定的毒力,不适合用作超前免疫。  相似文献   

2.
将6头80日龄伪狂犬病病毒(PRV) g B、g E抗体均为阴性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3头。感染组试验猪通过颈部肌肉接种Fujian-LY株2m L,对照组猪经相同途径接种等体积的DMEM,每日观察记录试验猪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试验期为7 d。结果显示,感染组育肥猪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在感染1 d后体温均开始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表现咳嗽、喘气、流鼻涕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至试验结束未出现死亡。病理剖检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育肥猪除脑部病变明显外,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的肉眼可见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RV Fujian-LY株已对感染育肥猪的多个主要器官组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病理损伤:脑实质中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包围的"血管套"现象;肝索紊乱、肝细胞坏死;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减少等。同时采用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这些组织进行检测均呈PRV阳性。g B、g 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猪在感染后第7天PRV g B、g E抗体均开始转阳。上述结果表明,PRV Fujian-LY株对生长育肥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发病猪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3.
自1974年,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强毒菌株人工感染传二花脸168号猪发病,从该病猪肺中分离到猪肺炎霉形体168号菌株。与国际参考菌株J株高兔兔血清作微粒凝集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都证实为猪肺炎霉形体。经14年连续继代300多代次,作数十次回归健康猪测试毒力。约在300代后对健猪的毒力已明显下降。试作免疫注射测其安全性和免疫力。结果:304代对杂交2代猪巳趋安全,340代对杂交1代猪也趋安全。经强毒攻击免疫平均保护率(攻毒后透视无阴影,无症状)为84.04%,60天康复率为95.35%。但对纯繁二花脸猪尚不安全。曾以健康杂交猪与340代免疫猪混圈饲养60天,经X线透视未见肺脏病变。间接血球凝集反应检查血清为阴性。屠宰后采集肺脏接种培养无猪肺炎霉形体出现。免疫接种弱毒菌苗猪的生长、增重与健猪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期已测到6个月。现已在野外病猪场作少量试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2对附红细胞体种特异性引物,对上海地区2个屠宰场采集的736份猪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将小附红细胞体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分离物肌肉注射给5头切除脾的断奶广西巴马小型猪仔猪,感染后定期采血,进行显微镜检,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另设3头猪作为不感染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01份样品检测出附红细胞体阳性,阳性率为13.72%,其中54份为小附红细胞体单独感染,占7.34%。5头巴马小型猪在接种小附红细胞体后第13~16天起,至第34天试验结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液显微镜检和PCR检测均发现存在小附红细胞体感染;其序列测定显示,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接种的小附红细胞体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并成功实现了小附红细胞体对巴马小型猪的人工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约8万个以上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活菌滴鼻感染1周龄仔猪,产生了严重的鼻甲骨萎缩,但不发展成持续性临床型萎缩性鼻炎。相反,仔猪先用致中等度鼻腔病变(约6万个活菌)甚至肉眼不明显病变(约5千个活菌)以下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滴鼻感染后,再接种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则产生严重至完全的鼻甲骨萎缩,并有临床型病例出现,与自然感染发病相同,实验结果证实,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可以起到加剧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萎缩性鼻炎病演过程的作用。结论认为,这两种细菌在猪鼻腔的混合感染是持续性临床型萎缩性鼻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早已证明,猪喘气病的病原是猪肺炎霉形体。该病是一种严格的局部免疫疾病,共免疫途径专一为呼吸道、肺脏;非呼吸道接种病原体既不发病,也不产生免疫力,且病原体只存在于猪支气管、细支气管中,其它脏器及肌肉均不含病原体;血清中的凝集抗体与保护力不成正相关。近几年,我们曾用穴位注射猪喘气病疫苗,之后行强毒攻击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仔猪后不同时间点的病毒载量及排毒规律,将34头健康仔猪分为4组,第1~3组分别为人工接种PRV、PCV2和PRV+PCV2组,第4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接种后第3、7、14、21、35天采集试验仔猪的鼻拭子和肛门拭子,用Taq Man荧光定量PCR(q PCR)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仔猪排毒的变化规律。结果,接种后第3天,3个试验组仔猪肛门拭子、鼻拭子中均分离到PRV或PCV2;其中PRV单独感染后的病毒载量在第14天达到峰值331.67 copies/L;PCV2单独感染后的病毒载量在第3天达到峰值10 742.01 copies/L;PRV+PCV2混合感染后鼻拭子和肛门拭子的PRV分别在第14天和第7天达峰值980.96 copies/L和2 230.056 copies/L;鼻拭子和肛门拭子PCV2在感染后第14天达到峰值69.413 copies/L和271.72 copies/L;混合感染仔猪于感染后第8~14天发生死亡。3个感染组之间无论是肛门拭子还是鼻拭子,PRV、PCV2病毒载量均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PRV单独感染、PCV2单独感染和二者混合感染均对仔猪造成严重危害,除引起仔猪发病死亡外,这2种病毒均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外排毒。  相似文献   

8.
引言 猪鼻枝原体(Mycoplasma hyohinis)是一种能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胸膜肺炎等病症的致病性枝原体。最初Carler和Mckay(1953)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呼吸道分离到这种枝原体。Switzer(1953、1954、1955)从萎缩性的和正常猪的鼻甲骨分离到,并详细叙述了这种分离物的生物学特征,建议采用猪鼻枝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来命名。在英国和美国的慢性猪肺炎中,50%以上存在这种枝原体,(Whittles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及分组:由云南省化念农场提供,于产前115天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三窝18头,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头,分别于出生后30日,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2、4、8、16、32个剂量(一个剂量即一头份,等于150个兔最小免疫量);未接种过猪瘟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一窝3头,亦于3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一头份,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和对照猪于免疫接种后一定间隔时间分别采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对人工感染胸膜肺炎仔猪的疗效,选用体重8~1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分成6组,每组10头。除健康对照组之外,其他各组猪均滴鼻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液(1×109CFU/mL)5mL。人工接种后,用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接种后各组猪临床表现,连续观察15d。对死亡猪剖检并取肺、肝涂TSA平板培养,检查是否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同时用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鉴定。试验结束后对存活猪称重,计算增重率。结果表明,肌肉注射20mg/kg剂量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3d1次,连用2次,对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年来用914治疗猪枝原体肺炎数百例,经1次治疗治愈率达80%以上,2次治疗后可全部治愈,并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佐剂对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到能有效提高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抗原免疫原性的佐剂,将ISA206、ISA15A、GEL、CP934、CP940五种佐剂与PCV2灭活抗原混合,配制疫苗后,进行小鼠免疫试验及猪体攻毒保护性试验。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ISA206和ISA15A组的ELISA抗体、中和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刺激指数都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ISA206组与ISA15A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猪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ISA206组的ELISA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包括ISA15A组)(P<0.01),二免后ISA206免疫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刺激指数与ISA15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攻毒后,ISA206组仔猪相对日增重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内带毒和体外排毒的仔猪数量最少(各2头)、持续时间最短(分别在第11天和第7天消失)。病理切片显微观察显示,攻毒后ISA206组的组织病理变化最为轻微。上述结果说明,佐剂ISA206配制的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佐剂疫苗。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新生仔猪在吮吸母猪初乳之前、后,给予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待60日龄后测定其抗猪瘟中和抗体效价,以观察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的干扰。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选自本省渭源县莲峰乡农户饲养的健康杂种母猪7头于分娩前一个月免疫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每猪1头份量)。然后,将其所产仔猪共65头供试验用。随机分为7个组, (1)哺乳前免疫组(简称A组):给刚出生的仔猪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产  相似文献   

14.
囊素对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提取的天然囊素(10μg/mL)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研究了其对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仔猪增重的影响。将32头健康4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0.5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Ⅰ)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Ⅱ)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1次(Ⅲ)组和1.0 mL疫苗免疫2次(Ⅳ)组(疫苗对照组),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B-ELISA)检测各组猪免疫前及一免后第14、28、42、60、74、881、02 d的口蹄疫血清抗体效价并称重。结果,Ⅱ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Ⅲ组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0~110 d仔猪平均日增重囊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囊素可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猪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HBR,经细胞传代和蚀斑克隆获得了1株增殖性能稳定的传代毒株。为了检测该毒株在Marc-145细胞传代过程中毒力的变化,用PRRSV-HBR株第125代培养物(毒价为107.5 TCID50/mL)经肌肉注射和滴鼻途径接种18头35日龄PRRSV抗体阴性猪,同时设未接种对照组。结果试验猪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用RT-PCR法检测试验猪血清,从第3天开始出现阳性,第7~14天达到高峰,第28天后转为阴性。对同一时间迫杀的试验猪检测各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14天试验猪多数脏器呈阳性反应,第21~42天病毒集中在脾、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第7~14天试验猪淋巴结及肺出现轻度病变。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尽管试验猪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从病毒血症、病毒体内分布、病理变化等方面看,该毒株仍然具有一定的毒力,用于弱毒疫苗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驯化致弱。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 ,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低。本病通过病猪或带菌猪的鼻液、飞沫直接或间接传播 ,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本病。病猪表现代谢障碍 ,生长发育迟缓 ,甚至停滞 ,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0 0 2年 2月末 ,长春市绿园区某个体猪场发生本病。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2月 ,长春市绿园区某个体猪场从附近一种猪场购进 5 0~ 5 5日龄断奶仔猪 42头 ,其中长白猪 10头 ,大约克猪 3 2头 ,隔离饲养。 7d后个别仔猪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当地兽医诊断为感冒。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83年,通山县种畜场因从外地引进猪致使哺乳仔猪发生猪瘟,虽采取紧急预防接种、加强免疫注射,仍然控制不了疫情,死亡仔猪186头。后采用初生仔猪哺乳前就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简称初免,以下相同)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就控制了疫情。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免疫效果,从1983年秋到1985年底,我们使用这种初免的方法,先后在通山县种畜场、咸宁地区种畜场接种了205窝2009头初生仔猪。实践证明,初生仔猪哺乳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行之有效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引进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弱毒株STC3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均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其中以ST细胞上的CPE最为迅速、明显,于接毒后20-24 h CPE即可达90%-100%,而在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CPE形成较迟一些,在42-48 h可达80%-90%.STC3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7.67/mL、10-5.63/mL和10-5.90/mL.用较大剂量STC3细胞毒经口接种被剥夺初乳的初生仔猪,仅表现为一过性的腹泻而不引起死亡,对3日龄人工哺乳的仔猪则已完全丧失了致病力,但荧光抗体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仍有增殖.由此可见,STC3可能是1株能很好诱导猪体免疫的TGE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9.
用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单独接种到未作任何处理的仔猪鼻腔,细菌被迅速清除,鼻甲骨不发生明显萎缩。对仔猪鼻腔用1%醋酸预先处理2天后,再接种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该菌则可在鼻腔长期定居,引起严重的鼻甲骨萎缩;如再混合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时,猪萎缩性鼻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指征明显加重。试验结果表明,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一样,某些非传染因素也可促进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在猪鼻腔定居,从而导致持续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一处猪群浓厚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并多年存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明显症状和病变的猪场,于妊娠母猪分娩前1月左右颈部皮下注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质剂灭活菌苗2ml,仔猪通过吃食含有高价抗体的初乳(平均试管凝集K抗体价达101035倍)而获得被动免疫。与未免疫猪相比,被动免疫的猪鼻腔检菌阳性率减少77.7%,感染指数减少83.2%,鼻腔病变发生率减少91.2%,病变分级减轻95%,断奶仔猪成活率、断奶猪日增重和育肥猪屠宰日增重分别提高27.8%、34.4%和13.2%,料/肉比降低1.3。本次检查结果表明,该菌苗对于防制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性染性萎缩性鼻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