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庭前解决附带民事诉讼利弊分析霍日刚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刑事诉讼的同时,附带处理由于犯罪行为而引发的民事诉讼的诉讼活动。刑法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旨在保护被害人、国家的物质利益,减少讼累。附带民事诉讼的最终处理是法院的调解或判决,其他部门只能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同于单纯的行政诉讼或单纯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使同一诉讼程序包含了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诉讼,一为行政诉讼,一为民事诉讼。首先,这两种诉讼发生于同一诉讼程序,不同于当事人分别依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后者是两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姚斌  韩莉 《陕西检察》2002,(2):29-30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从而保障公民、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原则,使得审判人员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进一步探讨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引起的民事诉讼。设立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不受侵犯,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简化审判机关的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立法者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和法律解释越来越让人如蒙一头雾水,以下谈几点,就是笔者对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一、法院的告知是一种义务1998年6月2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马凤鸣宋金林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附带解决与该行政争议相关联的民事争议的活动。这种诉讼方式不同于行政侵权赔偿诉讼,也不同于诉的客体或主体的...  相似文献   

6.
吴靖 《山东审判》2003,19(2):18-20
引言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鉴于此类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因此,从本质上看它属于民事诉讼。但附带民事诉讼毕竟是由犯罪行为所引起,而且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并同刑事责任问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有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是否就等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这个问题在理论界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只要在刑事诉讼中经有权提起的当事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就是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仅与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不尽一致,在理论上讲不通,也不符合立法精神. 一、附带民事诉讼和任何诉讼一样,要得以成立,必须具备构成诉讼的特定要件:有必须追究的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人(包括法人),指控提出人,有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司法机关,以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职能长期被人们包括检察机关自己所忽视。即使少有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也遭遇了诸多障碍。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在《刑事诉讼法》再修订时,应重新审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条件以及诉讼地位,有效地维护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9.
刑事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是法律保护的权益,国家在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不能也不应该限制或排除被害人通过侵权诉讼追究行为人的赔偿责任。而在我国,附带民事诉讼虽已在三十多年前就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但迟迟未形成一套完整制度,导致受害人在寻求民事赔偿救济上面临着尴尬,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践价值日益受到质疑。正视我国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存在的问题,完善附带民事诉讼,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对维护国家、集体财产利益以及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涵义、目的和本质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有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赔偿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是,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民事责任,维护被害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所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然而在诉讼实践中,有些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经常交织在一起,出现了难以区分诉讼属性以及如何适用程序的问题。相关联的争议虽然外在表现大致相同,但基本属性却并不相同,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别进行或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两种方式来解决两种诉讼的冲突问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当事人、审理、诉讼期限、上诉和执行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既是历史的、传统的提法,也是现行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也是照此办理的。但笔者认为此规定值得商榷。一、“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基础不牢“附带民事诉讼”是为了方便当事人的诉讼,为了简化审判机关的诉讼程序。然而,这样考虑在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3.
完善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当解决十个基本问题,其中包括: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检察机关启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义务,检察机关的诉讼主体地位,部门分工与出庭,检察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程序中的职能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是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但基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民事诉讼实际弱化为刑事诉讼的附属品,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也得不到充分保障。本文指出应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的完全独立地位,遵照民事法律的一般原理和规则规制和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也日渐频繁,但对该问题的探讨目前尚不够深入,实践中常因适用法律问题发生分歧意见,因此确有研究之必要。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希益于司法实践及立法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解决被告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民事责任问题,即两种责任同时予以解决。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这种制度。其立法本意是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减轻被害人的诉讼负担,有利于促使被告人积极赔偿。我国刑…  相似文献   

16.
不少同志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是民事诉讼,具有民事诉讼的全部特征。既然民事诉讼中有第三人,那么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也就可能有第三人参加诉讼,“如果有人认为,他们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应当有权参加到原、被告已经开始的附带民事诉讼中来,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人就是附带民事诉讼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7.
宋哲 《天津检察》2008,(4):63-6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有效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法律对其规定的过于原则,给司法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也给诉讼当事人无理纠缠留下了空间。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促进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对于妥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制度,引起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问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为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这两个性质不同的诉讼并存,由于我国诉讼立法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先天不足及司法层面的界定争议,导致其在诉讼关系、程序、原则等诸方面与行政诉讼发生冲突。如何协调这些冲突,保证诉讼法律部门的内部和谐,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特殊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是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也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同时造成刑事、民事两种法律责任。从刑事责任看,对犯罪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从民事责任看,犯罪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害,被告人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