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努力构建和谐政治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是在贯彻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情绪、效率、纪律和认同为特征,以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为目标的课堂结构的系统性安排。在现代教育意义上,课程概念“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因此,和谐课堂从内容组合来说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和谐统一。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在贯彻和落实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课堂情绪、效率、纪律和认同四个特征的和谐统一,落脚点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所以,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和谐政治课堂问题主要是动态的过程问题,这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首先,情绪是构建和…  相似文献   

2.
姜献生 《传承》2008,(24):64-65
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主动施教与学生被动受教过程、学生主动寻教与教师引导服务过程、德育效果反馈过程相统一的动态的循环发展过程。这种模式的根本特点在于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主动施教与学生被动受教过程、学生主动寻教与教师引导服务过程、德育效果反馈过程相统一的动态的循环发展过程.这种模式的根本特点在于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情感、情感与行动的统一。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  相似文献   

5.
根据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云南大学提出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并以之为核心建构具有云南大学特色的本科教学体系。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教育要达到既传承知识又创新知识、既适应社会又引领社会、既和谐人生又通识天下的目的;要求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的应从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学术争论引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有效性教学至少要做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下面我想结合课例,谈谈对此的理解。一、顶天——咬定青山不放松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案,引导学生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注意知识点的细节,培养学生阅读和解题的能力。也许是异地施教,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求的能力很高,虽然反复训练,但学生响应寥寥,有时需要教师自己圆场,才能保证课堂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坚持理想性和现实性(社会性)的统一;坚持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人性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师生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需要,而且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建设和驾  相似文献   

9.
刘志华 《青年论坛》2010,(1):133-137
公约式评教,其评教指标由师、生、管理者共同制定,评教信息直接反馈给教师,它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性,充分体现师生间的平等、信任、尊重,更多地体现激励与发展。公约式评教是可行并且是有效的,它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明显作用;它的双向互动性弥补了传统学生评教中单向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教学美就是在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它是以其感性特征直接引起审美主体(学生)的美感。因此,探讨政治课教学美就不能离开美的特征。教学的某些特征,如,形、声、色、意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们是构成政治课教学美的主要因素和教学美形成的必要条件。一、音美以感耳音美。就是教学语言的和谐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的一种音乐美,即教师以“音美”去感耳,强化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政治课的教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因此,社会和谐只能存在并实现于社会的合理发展之中,亦即人的合理实践方式之中。合理的实践活动和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式在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通过"两次提升"的"两个和解"过程来实现,而"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矛盾统一体的双方。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担负着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讲授者的责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说教师是“主导”。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的过程是“教”的过程的目的和归宿,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和学的辩证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极为重要。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发挥这个主导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一、优化教学思想,体现新课改要求教学思想的创新才能带来教学行为、教学式、师生关系的革新。在区教研工作中,教师主动学习,统一思想,首先进行的是教学思想的优化:摒弃传统教学重单纯知识传授的思,注重研究怎样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度,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快乐学习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1.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在落实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区在“三学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推广“以生为本”的“自主、合作、体验、发展”育教学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学双动”———…  相似文献   

14.
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要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童,教师固然应起主导作用,但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政治课爱学、学得好,不仅是对教师教得好的验证,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高校教师工作价值观的结构,对了解高校教师的组织行为与工作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访谈法、文献调研、问卷法和各种统计方法,构建并验证了高校教师工作价值观的心理结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高校教师工作价值观由尊重声望、工作与生活平衡、自我发展、物质回报、工作行为和和谐愉悦六个因素构成。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问卷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达到了统计学要求的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昌琴 《前沿》2003,(9):89-90
要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教育者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对学生要理解、平等、欣赏、宽容 ;要从成人高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计划 ,改革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主导与教学主体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和谐高校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高校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然后结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高校中的人际关系,以此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个社会组织,在保证自身内部教学、管理、服务等几个方面和谐共处的同时,必须确保培养的职业人才的和谐.所谓和谐的职业人,是德才兼备,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是能力与素质的统一.近年来,致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强化学生能力本位教育,注重实施职业导航和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高达96%以上,学院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胡启海 《求索》2014,(6):179-182
生态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言语行为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适切性与融洽性以及逻辑性与交互性等特征。在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上,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渗透生态理念,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喷量。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喷量,促使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师言语行为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教学实验、数理统计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对设计的公安院校体能训练课"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检验。旨在通过考、教结合的过程评价和考、教分离的终结性评价,对体能训练课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练习时间投入实行有效控制,达到督促学生拓展学习,加大课外延伸部分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表明:通过两年教学实验,实验班优秀率明显强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及格成绩占比较大,实验班体能结业成绩整体水平要明显好于对照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