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诚实守信构建了整个社会运行的信用环境,诚实守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诚信建设步伐是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铁路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自身的生存发展。中间站虽然是分布在城乡中的铁路小“窗口”,但其诚信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铁路企业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人无信而不立,强调的就是做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也是人们普遍赞誉的一种美德。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诚实守信的民族,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诚信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品质,也是人与人正当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于诚信的研究,除了将"诚实不欺"、"守信守诺"作为诚信的一般伦理内涵以外,还必须把"信任"作为诚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内涵。诚信研究最终解决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信任问题。所以,诚信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诚实;实质信任;形式信任。实质信任是市场经济效益的"道德资本",而形式信任是社会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职工文明道德水准必须加强诚实守信教育。文章认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要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和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当今最该弘扬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时代,在全民奔小康的时代,发扬什么精神才既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能与公民社会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觉得,诚信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这种精神。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  相似文献   

6.
塑造我国诚信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本文力图从当前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对我国塑造诚信社会的有效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裴仁昌 《公安教育》2004,(11):47-48
一、诚信的概念及意义诚,其本义指真实不欺,诚实无妄;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信,其本义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真诚无欺,忠实于自己的诺言和义务;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安定、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秩序良好并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古人认为,在为人处事中,“谨而信”、“敬事而信”是最基本…  相似文献   

8.
诚实守信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遵循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实现其他道德规则的基础。但是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企业、其他组织的诚信问题,缺乏对政府诚信的重视。政府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主体。因此,政府更应严守诚信,而且政府诚信具有更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尚伟 《时事报告》2013,(5):37-37
诚实守信,简称诚信。心口一致谓之诚,言行一致谓之信,诚实守信意即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从伦理意义上讲,诚实守信是一种底线道德,是立身做人的最起码要求。它就像道德体系大厦的基石,是其他一切高尚道德发生和发展的依托。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诚实守信。关于"诚",朱熹认为,"诚  相似文献   

10.
刘君兰 《前沿》2002,(12):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 ,诚信环境建设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诚信环境与党风建设 ,同属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弄清两者的关系 ,对于搞好诚信环境和党风廉政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诚信环境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区别诚信 ,即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基本准则 ,在正常的交往中 ,诚实守信是人们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诚信环境建设指的是一个地方、一个省份乃至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 ,它涵括了道德行为、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等诸多方…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魏传光  葛畅 《理论月刊》2003,(2):118-119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指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其强调的是真实。守信是指遵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目前我国出现了“信任危机”,大学生的诚信品德令人担忧,其原因既有市场的、社会的、也有高校自身的。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诚信的宣传,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并建立完善的约束和惩罚机制,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实的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诚实守信应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之基、为官之本、立身之要。但一个时期以来,失信问题在少数干  相似文献   

13.
一、和谐诚信社会建设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这个有着礼仪之邦美誉的国度里,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则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倡导诚实守信 ,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也是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通过建立健全诚信机制 ,形成诚信致富、诚信待人的良好风气 ,努力打造“诚信中国”。一、迎接挑战 ,加快发展 ,必须致力打造“诚信中国”作为现代文明重要的基础和标志 ,信用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中国 ,打造以讲信用、诚实守信、坚持信用至上原则为核心的“诚信中国” ,是大势所趋 ,也是当务之急。其…  相似文献   

15.
诚信——和谐发展之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锡 《群众》2012,(12):77-78
诚信,顾名思义,即是诚实守信。一个社会和惜发展的状况与程度往往取决于社会诚信。没有诚信的社会往往是矛盾雨出乃至动荡的社会,也是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的社会。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既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平衡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张鹏  黄爱教 《理论月刊》2007,(11):84-86
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明是非荣辱的起点,是社会成员最基础的道德要求,社会的诚信又以政府诚信为首.执政者的诚信乃执政者的底线道德,政务诚信,乃是政府的底线道德.本文通过对诚信与政务诚信的考量,认为政务诚信乃是政府的底线道德,从我国社会诚信缺失中,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底线道德的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润滑剂和黏合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建设,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党的十九大要求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民政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相似文献   

18.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公务员。行政行为应诚实守信,也就是说公务员应该诚实守信。 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就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人无言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立人之道” 和“立政之本”。唐朝有名的宰相魏征上书皇帝李世民时就公开进谏“不信之言,不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并强调执政必须此信。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它从“天人相通”和“赞天地之化育”的角度审视生命。激友人们用“至诚”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民法通则》里有诚信原则,老百姓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在“第九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暨研讨会”上,公布了一项对4695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报告。这里摘发企业经营管理者谈诚信问题的部分统计数据: 一、对企业信用重要性的认识 诚信是企业经营者首选的职业道德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居于首位的选择是“诚实守信”,比重为63.6%,这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企业经营者已将“诚实守信”视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当前,全社会大力提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通过创建文明行业、开展“共铸诚信”等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铁路运输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注重塑造诚信形象,开展“诚信列车”、“诚信岗位”、争当“诚信职工”等诚信文化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实到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之中。一、加强宣传,深化推进诚信铁路建设的认识诚信建设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铁路进行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