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党规国法的衔接与否事关法治体系建设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以话语体系作为研究视角可以发现,党规国法存在外部表达不协调、内在思想不融贯、主要目标不一致三大障碍。这些障碍造成党规国法话语层面的隔阂,阻碍了两种规范的深化衔接。为消除话语隔阂,深化党规国法衔接以助力法治目标实现,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依托,构建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将党规国法的话语体系纳入法治话语体系的范畴中,通过法治话语体系一致的外部表达风格、突出的内部思想指引以及明确的主要目标方向,统筹协调并消弭党规国法话语体系的差异性要素,使两种规范在话语层面上达致高度协调,进而促进党规国法的整体衔接,推动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它的形成与发展同中国的历史、国情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蕴含着独特的思想价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具有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和人民性的本质特征,承担着思想指导、社会认同、文化传播、大众激励的重要价值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增强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杨雪 《理论探索》2023,(3):32-38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为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敞开了新的思想视野和实践方向。从人类文明的演变逻辑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依据,即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当代文明发展困境的积极回应,体现着对资本主义价值话语的扬弃和超越,契合了人类文明层次跃迁的内在趋势。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西方价值话语的狭隘保守阻碍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全球治理体系的失效倾向损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体认同,后发展国家的文化焦虑制约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本土转化。针对这些现实困境,需要全面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传播的内在张力,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着力增强后发展国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阐释逻辑,是"时代任务论""基本立场论""精神动力论""支撑基础论""传播路径论""国际场域论"综合性建构的阐释体系,是立场、思想、主体、媒介与内容协同作用的逻辑体系。推动中国话语阐释与时俱进,需要阐释者遵循公共阐释基本原则。因此,中国话语阐释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明确阐释的总体框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是时代任务论的核心要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晰阐释的人民性,是基本立场论的价值前提;充分发掘话语阐释能动性与受动性协调统一的现实作用,推动中国话语阐释的良性发展,是精神动力论的内在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支撑基础论的实践依据;在特定话语解释的基础上,拓展话语外在空间性,提炼话语内在共通性,是传播路径论的实现条件;推动中国话语的内容优化与形式革新,是国际场域论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叙事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达方式。运用叙事话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凸显出百年来我们党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应然之要,也彰显出我们党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然之举。叙事并非一种简单的现象描述,而是意识形态意义的话语呈现。新时代新征程,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琼 《理论视野》2010,(6):14-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要求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可以通过优化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及拓宽话语领域的路径,按照立足实践发展、突出民族特色、体系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提高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杨琳  孙进 《理论导刊》2024,(1):4-10
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是围绕坚定历史自信核心概念构建的旨在传播这一思想理论的言语符号。从内在要素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主要从话语语境适配、话语主体筛选、话语受众扩充、话语内容设计、话语方式选择铺展开来。从基本功能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指向以话语描述功能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以话语批判功能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以话语辩护功能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象。从发展方向来看,要坚持话语中国化方向以推动话语自主、坚持话语科学化方向以完善话语体系、坚持话语大众化方向以提升话语认同、坚持话语国际化方向以实现话语赋权。  相似文献   

8.
话语体系是话语主体所主张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综合表达。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发展的性质与方向,而承载民族共同记忆的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目标与精神追求,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根基。在不断变迁的社会进程中,考察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内涵表达与现代困境,尝试从不同层面重构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对于我们摆脱西方强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4)
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渗透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形式,探索互动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宝  郝新鸿 《理论导刊》2023,(9):96-103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密切关注和不懈探寻的问题。寻求人的彻底解放,其实质是寻求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学说的价值旨趣,也成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生成的内在动因。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借助话语表达形式得以呈现,反映了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萌发于“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理想追求,并在破解人的本质谜题中经历了一个演绎的过程,实现了由“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前提性认知话语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本质规定话语、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社会性确证话语到“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的个体性彰显话语的转变。这种人的本质话语演绎在解开人的本质谜题后,转向了实现人的本质的路径探寻,明确了共同体活动是人全面获得和占有自身本质的实践依托,指出虚假的共同体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异化,而真正的共同体是消除人的本质异化,要通过共同体活动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获得和占有,进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最终依归。  相似文献   

11.
为破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内在机理,需要重点从核心话语与话语框架两个维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分析美国涉华舆论的话语建构机制。核心话语是话语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凝练,具备符号化的特征,会成为一种所指卷入话语权力的运作。作为话语在思想层面的“内容建构”,核心话语作用的发挥需要话语框架提供底层诠释体系与合法化机制。根据美国涉华舆论议题,可以提炼出四种核心话语: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及黄祸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美国意识形态图谱,可以解析出三种话语框架:自由主义话语框架、保守主义话语框架以及进步主义话语框架。尽管三种话语框架背后的价值逻辑存在差异,但共同构造出一个意识形态方阵,将中国“他者”化,为“污名化”中国提供认知框架与价值支撑,并为美国及其利益相关者建构集体认同。中国要与之进行有效的话语竞争,需警惕“话语陷阱”,一方面基于国际社会认可的话语框架提炼出中国的核心话语,另一方面也要基于更丰富的价值模型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元的话语框架,推动国际话语权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2.
仇新 《学理论》2011,(12):223-22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含义和分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与学科发展的关系、话语缺失状况、话语特点、话语艺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的研究视野还较窄,研究范围还有很大局限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还未形成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研究成果的重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话语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建构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的完整形态的正义理论,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将公平正义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视野、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以审视与沉思,把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置于“小康社会”“美好生活”“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具体化、现实化。为此,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的理论成果打通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相遇,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时代意涵。而“两个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即从现实需要和现实规约逻辑起点出发,从中国传统正义观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和“历史正义”思想的贯通处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以自由主义思潮为代表的西方法治话语渗透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甚至一度成为衡量我国法治建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然而,自由主义法治理论并不是唯一的法治话语知识,更不是普世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相反,其理论预设和实践效用都展示了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是我国法学理论体系逻辑自洽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为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立足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法"就是礼法合流,"术"就是人民民主,"势"就是党的领导,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它是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各类制度规范的叙述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是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迫切需要。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要坚持基于法律属性塑造话语规范形态、立足政治属性强化话语价值导向、聚焦当代命题展现话语时代特质等内在要求。在路径遵循上,只有把握丰富叙事体系、开拓传播体系、健全评价体系等各环节,才能切实提升话语解释力、辐射力和再生力。  相似文献   

16.
邱程  彭启福 《理论导刊》2023,(9):109-115
数字化生存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场域,并形成新的特征:在主客关系方面,基于数字赋权的个性彰显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在信息获取方面,基于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阻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送达;在叙事方式方面,基于“流量为王”的形式优先排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在人际对话方面,基于时空离散的虚拟交流误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含义。政治逻辑和网络逻辑矛盾、技术逻辑和伦理逻辑矛盾、资本逻辑和价值逻辑矛盾、作者逻辑和读者逻辑矛盾是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体系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权衡权威消解和关系再造、技术遮蔽和数字解蔽、工具理性规制和教育供给引导、技术跟进和限度超越等关系,巧用、善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许怡 《民主》2009,(3):7-9
所谓话语,是指能够完整表达一个意思或思想的语言或文字。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会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特点和话语体系。如政界有政治话语,学界有学术话语,商界有商业话语,新闻界有新闻话语,文学界有文学话语,普通百姓有他们惯常使用的市井话语,等等。话语权则是指人们对事务表达立场观点、看法主张和提出利益诉求的权利,它往往蕴含着影响他人甚至公共政策的主观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能力是话语主体获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直接有效的主观条件和内在根据。从话语权形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能力是一个体系,主要由话语创新能力、话语传播能力、话语抗辩能力与话语实践能力有机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实践效果是话语权能力检验的根本尺度,不仅体现于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真理性和现实解释力,而且彰显于对话语对象的强大说服力,表征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同和对各种"非马""反马"思潮的自觉免疫。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话语体系建设问题有两种思考方向,分别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话语创新。当我们把论域划定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上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历程可以作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经典范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也是一场话语革命: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理解话语的根本方法,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马克思的新话语奠定现实根基,参与现实的革命斗争使新话语最终确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历程对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启示在于:话语建设和理论创新互相带动;话语革新在根本上取决于现实社会关系的变革;话语体系建设既是思想家的工作,又必须通过掌握群众来"改变世界",它要求思想理论工作者不仅把话语建设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和工作任务,更应该作为一种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上舆论工作又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网络已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有着独特的话语体系。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讲好思想教育话语,传播好时代最强音",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