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的同志认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或者进一步说,事物中矛盾的各个侧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讲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概括,指明了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就能使党在经常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中,不断前进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认识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即是由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①。就此而言,认识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内在统一上,来把握它所特有的矛盾运动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则不过是依据这些规律,来具体地、历史地解决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和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各种矛盾。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一个极其伟大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他…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锐利思想武器。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当前实现中央提出的"三讲"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法宝。一、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937年9月,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严肃提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在《矛盾论》一文中毛泽东又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毛泽东反复要求全党,  相似文献   

6.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申并贯串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毛泽东同志说:“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的科学,事物的对立和事物的斗争都具有势态性。所谓势态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斗争的关系和对立的形态在发展方向具体形态上具有一方取主动地位,另一方取被动地位,一方推动事物的发展,另一方则阻止事物的发展等特性。这一特性就是事物发展的势态,也叫做事物的“势”。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事物表现的式样、形态和特征归根结底是被矛盾的势态所决定的。转化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造成事物发展的一定势态,形成事物一定的“势”,这就是矛盾斗争的势态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展 《党史纵横》2000,(1):43-45
事物的两极对立状态普遍存在,看不到两极对立状态,或者虽然看到却主张无原则调和,是错误的。同样,认为事物只存在两极对立状态,矛盾决不能调和,也是错误的。事物是否只有两极对立状态?否,尖锐对立状态之外,还存在并不尖锐对立的中性状态。我们曾经片面强调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宣传不是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不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修正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决无第三种状态。我们曾经绝对排斥商品经济,排斥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管理。结果伤害了很多人,办了很多错事,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即使在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9.
斗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日常谈话中有许多关于斗争的论述。毛泽东承认斗争,认为“互相斗争,这就是事物的矛盾”;敢于斗争,强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善于斗争,主张要“学会革命斗争的策略和办法”;坚持斗争,认为“坚持斗争就会胜利”;重视总结斗争经验,强调要“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考察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斗争思想,对于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思想关系的角度来看,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是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始终、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矛盾。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变化中,思想主客体适应统治思想客观规律是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中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了经济生活中纷纭复杂的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一)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农、轻、重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他说:“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而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68页。下引该书只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理论,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毛泽东同志又指出,在工人阶级政党内部,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矛盾论》)毛泽东同志在建党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是科学地阐明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辩证关系,强调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  相似文献   

13.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万事万物都有矛盾,每时每刻都有矛盾,即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矛盾又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矛盾,即矛盾具有特殊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一系列论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但有的人对矛盾的理解却时常陷入一种误区: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有用就是有用、无用就是无用,“是”与“非”泾渭分明,截然对立,进而导致对事物认识上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其实,许多看似泾渭分明的好与坏、对与错,并不一定分得就那么清。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6,(9)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上下5000年的宏阔视野,审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史,又运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看到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又相斗争而发展,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繁荣与衰落正是蕴藏于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哪些因素影响着两者相互转化的方向,总书记的讲话  相似文献   

15.
矛盾概念有四种涵义.人民内部矛盾范畴中的矛盾不是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而是指人民内部的对立、斗争或冲突.毛泽东经常在人民内部的对立、斗争或冲突意义上理解和使用人民内部矛盾范畴,我国1956年出现的"少数人闹事"是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形成的重要背景之一.只有立足于缓解人民内部的对立、斗争或冲突,才能与我们党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原则和措施协调起来,充分体现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在矛盾斗争中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造成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这种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及矛盾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执行、根据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峻的斗争形势等客观环境方面对这一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和成熟的原因作探析。  相似文献   

18.
黎津平 《求实》2005,(Z1):69-70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的有关理论,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公安干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矛盾,指导公安工作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或包容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归纳起来是: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其中,“对立”与“斗争”不能画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国共合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将挽救民族危亡视为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将互助互让与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视为两党长期合作要坚持的政策,将坚持独立性和争取领导权视为维持合作的原则。这些思想对当今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统一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