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丹  张海鹏  刘金玉 《传承》2006,(11):34-35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在实现民主进程方面,有急进与缓进之别。梁启超根据中国过渡时代的情况,强调新旧政体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有过渡阶段,即“开明专制”阶段。“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它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协商文化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表达,研析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建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协商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色彩和价值取向决定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商因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传统”、民主实践,是中国式民主政治道路探索及其文化创造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体现在其领导主体、理论本体的内在规定性以及对协商民主价值理念的系统集成性上,其诉诸协商民主实践中文化生态系统的科学营造。新时代培育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须直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加强领导保障,深入开展研究、宣传、运用,达到学理与实践、文化与政治的意蕴合一。  相似文献   

3.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4.
吴根友 《新东方》2012,(1):6-1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日“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虚静”是一种张力状态,“虚静”的功能效应与张力存在有极大关系.从静态来看,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虚静”在“不动之动”的紧张制衡中勃发出无限张力,充满了巨大的势能,是一切艺术表现的基础;从动态来看,以虚静到极点的心灵去映照大千世界的“飞跃的生命”,其间的张力可以中断现实的时空,打开心理的时空,从而达到无限和无穷,冥合至高无上的宇宙精神,实现艺术功能上的“核骤变”.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全球化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都有不同表现,而在文化领域,集中表现为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在文化全球化视域下探讨中国"世界遗产",既要有世界性眼光,寻找他民族的价值认同,又要兼具民族性特色,彰显个性,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世界性与民族性契合的角度探讨世界遗产的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实体价值、文化价值、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透视、剖析"五四宪法"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关系,揭示"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开创性、奠基性的地位,反思"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缺陷和教训,探讨"五四宪法"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基本点,即“法律之治”;“依法之治”;“宪法之治”:“良法之治”..要坚实地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四个基本点,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有力地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代湘籍思想家和外交家郭嵩焘之所以称为湖南人"独立之根性"的典型代表,是因为浸润着湖湘文化元素的家风和地方风气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影响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读书、为官、做学问。特别是他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最早将中国传统实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师夷之长技",而且要师夷之根本政教制度、民情风俗的见解,大大超越了前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湖湘文化向近代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研究湖湘文化精神与 2 0世纪湖南文学的关系 ,首先要廓清“湖湘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有学者指出 :“对湖湘文化的承载主体来说 ,伏潜在他们的生命行程中的、使他们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品性的所谓‘湖湘文化’ ,亦主要是指一种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表现为一种人生价值取向 ,具体地说 ,就是以政治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 ,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① 这种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在2 0世纪湖南作家中表现为“政治———文学”和“文学———政治”两种创作心理定势。前者出于作家对政治的天生迷恋和主动逢迎 ,其代表作家是周立波…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具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认识.在道、儒思想的不同影响下,《淮南子》表现出两种既有交集、又相迥异的学习观.一方面,《淮南子》坚持黄老道家的基本立场,对儒家之“学”进行批评,凸显出尊道抑儒的理论倾向,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整体上调和与兼容这两种学习观.受道家心性思想熏染,《淮南子》从基本原则、根本目的与理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阐发其“尊道养生”的“为己之学”,彰显出显著的生命美学意识,这既对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有所发展和丰富,也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人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针对当时封建军阀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和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大旗,明确提出打倒孔家店、反对专制的战斗口号,向代表封建文化的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为了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主权利,就必须提倡科学精神,破除迷信,反对盲从和武断。  相似文献   

13.
王君宏 《公民导刊》2007,(12):19-2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铿锵有力.这是执政党的庄严宜示。 “69”。这是“民主”二字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次数。数字的背后,折射着我们的执政党和全体国人对民主的共同追求。 十七大报告.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阐述浓墨重彩,并从6个方面对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部署。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崭新的民主政治路线图,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必须立足于影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与价值的基本因素,遵循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与价值的变动规律.一是发展协商民主,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价值;二是调整制度结构,释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功能;三是培育政党文化,建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政治生态文明;四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对五四精神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荣 《理论月刊》2002,1(5):68-69
本文认为,“五四精神”应该是从思想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主要因为“五四志士”们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认识到科学和民主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发出了国民主体意识的呼唤,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纪念五四运动,要强调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更要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 1.今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五四”精神是什么?从狭义文化的角度看,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从政治的视角看,就是毛泽东所概括的两条,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从历史使命的视角看,就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当今我们反观70年历程,就不得不承认,除了“反帝国主义”这项任务之外,其他任务有待继续完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两大旗帜,这无疑抓住了实现广义的文化现代化即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现代化的关键。然而,尽管我国70  相似文献   

17.
在儒家和现代民主政治之间,固然存在着诸如人性论、知识论等“深层结构”方面的冲突,但儒家素朴的、“日常生活”的智慧如“恕道”、“常道”精神,戒慎恐惧思想,以及中庸思想和“民本合法性”思想等,确实是构建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民主协商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民主实践;协商民主是西方对选举民主反思的结果,是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协商民主为完善民主协商提供了新视角。然而,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决定了民主协商的制度完善不仅需要硬法之治,更需要软法之治:软法之治是当前民主协商制度完善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民主协商的软法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众多缺陷与不足。从现实出发,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合理内容,应从程序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实现民主协商的法治化,从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20.
儒学的理论本质与专制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儒学反对专制主义 ,却不反对君主制 ,而又没有强有力的民众节制机制 ,故而不能有效地防止专制主义的滋生。专制主义则利用了儒学的某些缺陷 ,从而使儒学事实上起了一种助纣为虐的作用。明清之际 ,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了近代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因素 ,但在清代却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科学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摧残。本文既反对把儒学看成不发展的死物从而认为它与民主科学水火不相容的简单化思维 ,又批判在现代背景下抱着中体西用的观念不放 ,一定要从“吾家旧物”里去寻找西方式民主科学的保守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