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就公诉案件而言,如果片面地将该条文理解为人民检察院承担所有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将陷入认识误区。应该从举证责任性质以及待证事实分类两个方面去重新解读新刑诉法第四十九条的规范内容,并借助于适当配套机制去缓解实践中因举证责任分配所带来的证明困境。  相似文献   

2.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不同界定举证责任源于古罗马,早在古罗马法就确立了有关举证责任的两条原则:其一,如果原告不能证明,就应解除被告的责任;其二,证明是主张权利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是否定之人的责任①,对举证责任的内涵基本上学者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将举证责任视为具备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双重意义,尽管在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一词已为法学界的学者及司法实践者所普遍使用或认同,但对举证责任倒置的内涵界定上仍然存在明显分歧,甚至有学者对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由此而反映在立法上的不同建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3.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加之举证责任内容本身又颇具复杂性,因此对于举证责任的含义,理论界仍存在着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举证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证明的责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2款的规定,举证责任仅指当事人对其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并未包含不负担举证责任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的内容。同时法律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己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谁主张,谁举证”阶段、举证责任倒置阶段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阶段。“谁主张,谁举证”阶段过分强调保护医务人员的权益,忽略了对病人权益的保护;举证责任倒置阶段虽平衡了患者举证难而医务人员举证易的矛盾,但忽略了治疗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保守”医疗应运而生;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阶段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医疗机构、医生及患者的权益均得到有效保护,但实际效果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相似文献   

5.
举证责任制度是一种源于罗马法的古老的诉讼制度。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有其独特的性质-举证责任倒置,它直接关系到行政诉讼法目标价值的顺利实现。因而笔者拟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现实价值及其法理依据,举证责任倒置的具体内容、确定性和程序保障机制等问题作相关探讨,以期有助于行政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行政诉讼中实行原告主张被告举证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本文试就此谈以下意见。举证责任的基本理论包括两个问题:一为举证责任的含义;一为举证责任的分配。所谓举证责任是指诉讼上无法确定判断一定法律效果的权利发生或消灭所必要的事实是否存在时,对当事人有法律上不利于自己的假定被确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假如其事实未被证明,就产生自己所主张的有利的法律效果不被承认的后果。①诉讼中,对当事人一方有利的事实,就是对对方当事人不利的事实。因此,原、被告双方都力图向法庭表明自己的陈述是真实的,对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来…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刑事诉讼制度的许多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的基本规律,揭示我国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 举证责任在诉讼史上最初等同于证明责任。总原则如:“谁主张,谁就要举证。”因而又称为举证责任。这一原则在当时包含两条原则:一是提出诉讼主张的一方必须提出证据,否认方没有举证责任;二是诉讼双方都提不出证据时,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败诉。由于罗马时期民刑诉讼合体,因而此原则适用于刑事诉讼法。以后证明责任的提法传入我国,翻…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是否应承担举证责任历来多有不同认识,作者认为,在民事抗诉案件中,检察机关应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因为(1)有利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2)有利于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并提出要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这种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民事举证责任具有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双重含义,民事举证责任的性质依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结果责任,结果责任制约了举证责任的本质。针对理论界关于举证责任性质的“权利说”、“义务说”、“权利责任说”,作者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主张“风险负担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在举证责任分担、防止“诉讼突袭”和证人作证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设立举证时限制度以防止“诉讼突袭”、完善证人作证制度以促进证人积极参与庭审活动,是完善我国举证责任制度、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法》仅规定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而未规定原告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它是对被告就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这一基本原则的补充。不能将原告的举证责任与被告的举证责任等同。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仅限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在司法实践中 ,对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范围应当严格限于法律所规定的事项 ,而不能作任意的扩大 ,否则 ,将构成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整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事举证责任理论研究中最富有争议的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对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有多种学说。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和对特别案件实行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补充原则以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和诚信原则,综合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原则。我国对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举证责任的问题,历来都是诉讼法学界争执的焦点,而法院查证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能否正当举证的要害,故有必要对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做以深入细致地探讨,以完善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证据规定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内涵模糊不清,建议确立结果责任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原则。证明标准的缺失加剧了举证责任的不确定,建议区分起诉人的初步证明责任和原告的举证责任。证据规定遗漏了因事实行为引发的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建议增补完善。原告对某些程序性事实应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行政不作为诉讼的举证责任,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的理解与适用还存在诸多分歧。文章从分析举证责任和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含义入手,对行政不作为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过程紧紧围绕行政诉讼"限制公权、保护私权"的价值取向。通过对行政不作为诉讼举证责任的分析,明确提出行政不作为诉讼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与举证范围,实现对构建行政不作为诉讼举证责任体系的有益尝试,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西方国家举证责任制度和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问题,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西方国家举证责任制度和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问题,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举证责任转移必须从作为诉讼目标的原告的初次主张开始,其基本条件是主张有力并得到有效证明。转移的实质是征询对方的对立的并可成立的主张。转移的关键是主张方已经作出了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明。举证责任转移程序之理论模式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主张的不断推进流程化,而且以诉讼主张为单位构成一个个严密的环节。每一环节诉讼主张的确立应设置“程序空间”,法官中立是举证责任转移合理运作的关键。刑事举证责任转移的来源于无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特殊性表现是公诉人初次主张的有效性要求较高,被告方反驳主张的有效性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刑事举证责任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概念的长期纷争难逃其咎。论者们往往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举证责任”、“证明责任”二概念,因而缺乏相互交流的前提──概念的同一性,致使有关研究始终停留在阐明概念的层面。本文在澄清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举证责任制度的现状,进而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责任倒置是举证责任中的一种表现形态,其普遍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在刑事诉讼中虽然也有所存在,但应用的范围及其比例较小,笔者认为应适当扩大并正确适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