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娜 《人民论坛》2013,(20):252-254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的边疆稳定与区域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以民族国家为前提的地缘政治、历史认识、族群社会文化研究。文章试图把国家政治框架与地方社会生活衔接,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中越边界的形成与演变,阐释中越边民跨境交易产生的影响,从生活脉络中探讨国家边界的意义与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异域"空间是产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场景.跨境民族因身处"异域"空间,在跨境周边国家的同源民族参照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差异性,差异性是产生认同的情景因素,而主权国家就是差异性的缔造者.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主权国家治理社会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建构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根据田野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对中越边城都龙镇跨境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纳,得出三点结论:母语与兼用语和谐发展将成为都龙镇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的基本走向;我国民族语文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语言的特殊性;中越跨境民族语言和谐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越两国合作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在"两廊一圈"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双方跨境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而从文化层面来看,中越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同根同源,文化上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形成了一条联系密切的跨境民族文化带。此外,中越跨境地区汇聚了两国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双方协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并通过整体开发、合作共建机制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进而促进双方开展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蒙秋月 《传承》2011,(29):62-63,88
边民跨境务工成为边民互动的主要形式。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中越两国边民在不同时代到彼国进行务工活动,体现了边民在原生情感的作用下优化自身利益的工具性与原生情感水乳交融的特质,两者相互作用使边民在务工中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跨国务工群体的族群边界在国家作用力下如何得以划分。  相似文献   

6.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平  白利友 《思想战线》2012,38(4):26-32
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认同政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单一民族国家相比,多民族国家是由多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国家共同体,具有民族构成复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不尽一致、国民身份多重等特点。但总的来说,民族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对特定对象相对稳定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纷繁复杂,其间充满了博弈、面临着挑战。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作为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认同建构及建设来整合社会资源、追加合法性及寻求支持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在政治上强调共同体、合法性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民族国家的内在边界是其内部所客观存在的各种社会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区隔的反映。基于欧洲社会的视角,民族国家内在的身份边界、认同边界、权利边界等折射出当代欧洲各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身份边界是民族国家内在边界中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公民身份、文化身份、宗教身份、族群身份、社群身份等层面的区隔;认同边界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内在凝聚力,包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不同层面;权利边界具有比较突显的表征,通过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发展权利、生态权利等维度展现出来。认识和理解民族国家的内在边界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它为理解当代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策略及其制度建设提供了多重视角。  相似文献   

9.
跨境民族,顾名思义,就是居住在国境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国家之间的疆界与民族的分布地域是不一致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民族或因生存需要,或因内部斗争,或因民族矛盾而迁徙,有的则因国界划分,形成了跨境民族。在当今世界上,同一民族生活在若干国家,一个国家包括有若干个民族的现象相当普遍。各跨境民族虽然分属于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观念和爱国情感,但由于他们是同一民族,仍然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密切的社会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0.
世界热点地区民族冲突不断,引发了学界对跨境民族问题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对跨境民族问题的理论梳理仍显不足。由于民族问题概念和理论的不统一,使得跨境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面临诸多困扰。应当采纳广义论的观点,即民族分裂活动以及与跨境民族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属于跨境民族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跨境民族问题的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11.
周元玲  李立纲 《传承》2011,(29):55-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艰难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以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和论证跨境民族在国家背景下民族精神的两种表现形式: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同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弘扬和培育跨境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雪梅  张朴 《求索》2010,(5):175-176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形式资本之间的可转换性及其代际继承与传递性,中上阶层掌握文化、政治和经济资本,在自费和奖学金形式的港澳高等教育中居于优势地位,弱势群体由于缺少资本,处于劣势和边缘地位。这种社会分层不但存在于国内高等教育体制之内,而且可能更严重地存在于境外高等教育中。自费和奖学金形式的境外高等教育成为不同社会阶层通过所掌握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资本实现流动的不同途径。奖学金为社会经济不利群体提供了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而自费主要为富裕家庭提供了便利。这种趋势在境内和跨境高等教育中同样存在,但其导致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寸晓红  李宁 《人民论坛》2010,(6):192-193
位于云贵高原的德宏州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口岸优势,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傣族和景颇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异质性较强。加强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民族地区的改革,促进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巩固团结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是不同的。爱国主义又是一个政治道德范畴,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论。本文试图运用价值论的范式和方法阐明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所体现的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邓小平有国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政治价值是指满足社会主体(公民、阶级、民族、国家、人类)政治生活需要的客体的价值。政治价值观的实质是一定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5.
橡胶种植业被勐腊县国防村哈尼族所接受并最终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国防村村民能够顺利跨境进入老挝坝枯村种植橡胶,与中老两国共同发展边境地区的愿望,老挝政府推行"替代种植"政策以及两国边民同属哈尼族阿卡人而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等因素有关。随着村民土地产权意识的不断加强,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边界逐渐清晰,边境线也开始在两村村民的心里被建构起来。两村阿卡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观念也相应的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表彰了一批在最近几年来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特别是维护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而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文山州委、州政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实际行动来迎接中央民族工作会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召开和迎接建国50周年以及澳门回归的到来,保持中越边境的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及时召开了全州民族工作会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州委、州人民政府对自19…  相似文献   

17.
赵双全 《传承》2008,(24):134-135
中越两国边民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互通有无,文化上广泛联系,这种自古以来久盛不衰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成为边境贸易牢固的基础。历史上,中越双方的边贸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也存在领土争端和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越边境贸易机会与挑战并存,只要双方立足长远,以史为鉴,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就一定能把中越边境贸易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作用下历史地形成起来的人们共同体。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一般说并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也不是组织起来的社会实体。在实行联邦制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和国家具有同位体的意义,民族在这里成为一个有政治组织形式的实体。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的形成以及民族成员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潜移默化和思想理论的日常熏陶。民族成员特定的包容意识的形成和心理结构的优化,既需要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来丰富其历史叙事内容和进程,也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来促进民族成员不断生成具有现代性的效率意识、发展意识、规范意识,从而增强民族成员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越两国边民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互通有无,文化上广泛联系,这种自古以来久盛不衰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成为边境贸易牢固的基础.历史上,中越双方的边贸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也存在领土争端和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越边境贸易机会与挑战并存,只要双方立足长远,以史为鉴,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就一定能把中越边境贸易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