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锋 《理论月刊》2009,(5):20-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及其实践相结合,实现它的大众化、群众化.同时,应当更加重视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注重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群众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肖铁肩  刘真金 《求索》2011,(9):104-106
从主体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不断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产党的领袖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相辅相成和互动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人民群众的观点,与中华文化求真务实及经世致用、变法应时及与时俱化、重民贵民及以民为本等思想传统相融共通.这些共通性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厚土壤和内在动力,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源头活水和实践基础.深入探究二者的共通性、实现路径和相互作用,对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宝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斗争时期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第一,思想解放是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三,不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第四,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中国化,而且要民族化、群众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黄玉霜 《传承》2009,(8):54-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近年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的研究,关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哪些重大现实问题;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最活跃因素,是能否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关键。一般来说,依据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分为三大类:领袖人物主体、理论工作者主体和人民群众主体。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必须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这一能动性因素,特别是要注意把握领袖人物、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这三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三大类主体之间的互动,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从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主旨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和时代化在实践意义上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1.
马晓 《求索》2011,(3):91-92,1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时代化实质贯穿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全过程,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开拓党的事业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根本路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创造;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  相似文献   

13.
李堂  施瑞 《桂海论丛》2020,(1):30-33
新中国70年的伟大征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斗争史,同时也是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辉煌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南。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理论要与现实相结合,必须找到有效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运动和理论构建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在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章化与宪法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策化与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学科化与科学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体制化与政治化、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规范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实践化与理论化、马克思主义整风运动常规化与持续化等有效路径,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问题。继续依赖这些路径,并探求具体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必将进一步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借助科学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在充分考量中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致性,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人文价值,从根本上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理论对于实践规范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7.
寇军 《前沿》2010,(11):47-4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理论传播的规律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结合起来。党的政策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是人民群众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来源。党的政策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机理上存在一致性。完善人民群众的政策参与,可以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可以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发轫以来就与中国文化紧紧相依。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文化向度的历史脉络能为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礼和 《桂海论丛》2010,26(1):7-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具体实践的理论成果,又要以世界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将之置于全球视野之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互动和交流。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非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世界联系和交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