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文国 《政府法制》2012,(26):30-30
作家赵树理下乡有个经验:别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赵树理就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时,我以为是写书的人异错了,该是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哭着的孩子怎么会去抱?你看,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2.
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位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相似文献   

3.
王小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4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母亲,不是我狠心,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我只好抛家舍子到城里打工,可离开家又不能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由于工作不稳定,带孩子过来读书不是折腾吗?我也知道这样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但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愿意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4.
孩子第一次过桥,父母都是充满期待的。我相信他们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快速过桥的冠军,而是希望孩子不要落入水中。可是,孩子一生的路,有多少“桥”要过呢?  相似文献   

5.
沪家解忧     
陈欢 《法律与生活》2010,(12):60-60
我和老公正在协议离婚,我们有一个5岁的儿子,如离婚后孩子由我抚养,那么,孩子父亲需要付多少抚养费?到孩子多少岁?我可以要求他一次性将孩子的抚养费都付给我吗?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09,(17):55-55
i做老师几年来,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于农民工的孩子了。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孩子,哪怕原来是农业户口的,现在都农转非了。所以。在班里,农民工的孩子基本上就简称“外地孩子”了。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08,(2):59-60
法官: 6年前,我和有妇之夫刘某同居怀孕并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刘某承诺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400元,并立下抚养协议,但协议中没有写明孩子与刘某的亲子关系。开头几年,刘某遵守诺言,每月都按时将抚养费交到我手中,双方相安无亨。一年前,刘某突然中断了抚养费的给付,我前往索讨,刘某不仅予以拒绝,还矢口否认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并拒绝做亲子鉴定。刘某是孩子的父亲,他应当负担孩子的抚养费,这我心里清楚,但在刘某拒绝做亲子鉴定的情况下,我不知道凭一份抚养协议能否打赢官司?  相似文献   

8.
葛良关  郭春华 《四川审判》2002,(2):23-23,30
一个10岁的男孩.在父母离婚中。对下岗父亲极为同情,坚持要免除父亲的抚养之责。其母依他后独自担起了抚育的担子。两年后。母亲也被下岗.抚育能力随之削弱。母亲便以孩子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孩子的父亲承担抚育责任。法庭上.父亲出示孩子书写的意见,以孩子的免责意思表示推卸抚育责任.同时,还以孩子反对母亲起诉为由,请求驳回名为孩子实为其母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9.
高山 《检察风云》2014,(18):40-41
海南省海港学校职工王斌为了骗钱,信口开河,对一名家长说可以安排孩子入学,但骗到钱后却无法安排孩子上学。为了圆这个谎,他先是给学生家长寄了假录取通知书,然后每周给300元让孩子在上课期间到网吧上网,并为孩子购买了校服、教材以及伪造假的期末考试成绩表。一年后,“孩子在网吧上学一年”的新鲜事在海南省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0,(16):54-54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陶某因感情不合准备离婚.经协商尚未成年的孩子随我生活,陶某按月给抚养费。在协商分割家产时,我提出: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家中财产应有孩子一份,孩子随我生活,我应当分得家庭财产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1.
韦勇 《江淮法治》2011,(9):56-56
说起我的孩子。让我们异常闹心。为了让家庭多些收入,我和爱人一直在广东省中山市打工,当时也考虑到了教育方面,把孩子带了过来。由于学籍问题,我们只得将孩子放在郊区偏远地方的学校,由于缺乏管护,孩子初中还未毕业,就天天逃学打游戏机,屡教不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元旦,一对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和女孩来到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区公安分局明秀派出所报警称:他们的双胞胎孩子中的一个被别人抱走了,现在他们找不到孩子的下落,心急如焚,请警方帮找回孩子。接警的警察见他们还满脸稚气,不禁非常疑惑,看他们小小年纪怎么会有了孩子,而且还是双胞胎呢?  相似文献   

13.
《法制与社会》2011,(11):61-61
编辑同志: 我与郑某结婚后生有一女,后因感情破裂经法院判决离婚,3岁的孩子随郑某生活。离婚后我即外出打工而两年未归。上个月,家父来电话说我前夫郑桌已经再婚,并将孩子送给了他人,还签订了收养协议。我闻讯后迅速赶回,找到收养人要求领回孩子,但遭到对方一口拒绝。请问:作为孩子的生母,我有权领回被前夫擅自送养出去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14.
在养孩子过程中,有时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急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从理论匕讲没有人反对。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喜欢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告诉孩子不要光脚在地上跑他就得立即穿上鞋,告诉孩子不要打小朋友他从此就再不打架,给三年级小学生看了几本书就希望他写出很好的作文,给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讲了一番道理就认为他立即明白……如果孩子没什么变化,家长就生气失望,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不行,不像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2,(16):74-75
批评,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轻则流泪,重则伤骨,每次批评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微妙的博弈。批评的本意是指正,是矫枉,是爱之深、痛之切,而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或置若罔闻,或叛逆之心更盛,考验着你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你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吗?也许,你该好好了解下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张惠明 《江淮法治》2013,(15):50-50
众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系统综合地安排各种补习班.有些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往往很少询问孩子的意愿.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一到暑期都提前将孩子的时间安排好。各种辅导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我认为.中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希望家长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别将整个假期的时间都交给补习班。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09,(11):16-16
小荧星艺校市场部主任胡海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上海经济相对发达,家长一般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自身也在提高素质,所以对孩子培养不会那么极端,不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产,梦想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为了表明自己对丈夫的忠贞不渝,她毅然决定放弃生育权而一心呵护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孩子。十年后,一纸亲子鉴定却认定,养大的孩子与丈夫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为了让丈夫有一个亲骨肉,人到中年的她冒险怀孕,凯料生下的孩子竟是个痴果儿!此时,丈夫的前妻又违背约定,骗走孩子,一场因耽误黄金生育期而追讨巨额精神损害赔偿的奇特官司,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9.
刚满周岁的儿子身患急症,父母因家境贫困束手无策,孩子的生命岌岌可危。关键时刻,夫妇俩的朋友伸出了援手,并将孩子带回了自己的老家治疗,然而夫妇俩没想到的是,在回到老家后,这位朋友竟然冒充孩子的亲生父亲,四处找媒体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骗来了如潮爱心,也骗取了社会各界数十万的捐款。 为了防止事情曝光,假父亲决定正式收养孩子,但遭到了孩子家人的反对。多番努力无效的情况下,假父亲决定铤而走险,一起国内罕见的重金属化学品杀人案也惊现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南宁市两个家庭,在养育了孩子14年之后,突然间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而是在医院抱错了。这犹如在两个家庭投下了“原子弹”。为了让孩子“认亲”,他们做了种种努力,然而一直未能让亲生孩子回到身边。为此他们共同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等9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