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陈旺根  曾艳红 《中国司法鉴定》2013,(1):132+137-132,137
1案例 1.1案情摘要患者曾某,女,47岁,某年2月18日以"反复上腹部闷痛2个月,排黑便1周"入某县医院外科。2月24日病理报告示:(胃体)黏膜中见弥漫性异型细胞浸润,不排除淋巴瘤可能。2月26日某市医院病理会诊报告示:符合胃体B细胞淋巴瘤。医院诊断"胃原性恶性B细胞淋巴瘤",于2月26日行"全胃切除术(改良Roux-y)"。术后病理示:(全胃)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侵及胃壁全层。  相似文献   

2.
乙酸酐中毒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白鼠和家兔灌胃及静脉注射乙酸酐引起中毒,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动物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胃粘膜坏死、溃疡,胃穿孔。(2)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管腔内出现大量管型,肺灶性出血、肺气肿。实验结果说明;乙酸酐除了能引起消化道馈疡、穿孔外,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幼儿,男,15个月。某年4月16日因"乏力、呕吐、发热"被医院诊断为"上感",给予抗感染及退热治疗(用药不详),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4月19日下午2时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逐渐发展至惊厥、昏迷、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2法医学检验尸体解剖尸长75cm,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脑重1 000g,各部脑组织重度水肿(图1);  相似文献   

4.
郭建 《政府法制》2011,(27):47-47
贪赃不枉法不判死刑唐玄宗时期,有个叫裴景仙的当了武强县(今属河北)县令。他在任期间索取当地百姓的各类财物,累计赃值高达五千余匹(唐朝是以绢帛作为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大额流通都使用。绢帛以"匹"和"尺"为单位,比如法律规定一个劳力工作一天的价值是三尺绢帛)。裴景仙离任后被人揭发,捉拿下狱。唐玄宗得知此案后大为震怒,下令要将这个大贪官"集众杖杀"(召集朝廷官员当场乱杖打死)。  相似文献   

5.
张明奇 《政府法制》2011,(18):12-13
"许三多"再次成名,这次出名的不是那位"不抛弃、不放弃"的众人喜爱的士兵许三多,而是官员"许三多"——杭州市前副市长许迈永,因"三多"——钱多(钱财两个亿)、房多(房产许多处)、女人多(两位数),而独树于落马官员之中。每年平均敛财1500万照片上的许迈永温文尔雅,肤色白皙,一副金丝框眼镜衬托出几份儒雅。仅凭相貌,谁都无法将这位秀气文雅的官员与如下犯罪事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 1.1案情与诊治概要 刘某于2008年9月29日因"视物不清、言语笨拙、反应迟钝1天"入住某省脑血管专科医院,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额颞叶),经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为"烟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 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医疗过失鉴定需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旭 《证据科学》2010,18(4):434-443
医疗纠纷解决中的核心问题是医疗过失的技术鉴定问题,在鉴定实务中,确立判定医疗过失的原则,则是此核心中的核心。本文旨在探讨"医疗过失评判的基本原则",以期规范和指导相关鉴定工作。作者认为,这些原则应包括:(1)遵循"专业性判断"的原则;(2)以"注意义务作为医疗过失判断基准"的原则;(3)以"是否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为审查原则;(4)对"医疗紧急处置行为的宽泛性"原则;(5)"告知-知情-同意"的原则;(6)"并发症的审查"原则;(7)"医疗意外的免责"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心律失常易感基因/突变的发现和高通量组学技术的推广,使得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筛查猝死的遗传学病因(即"分子解剖")成为可能。本文通过汇总心律失常分子遗传研究的进展,综述传统遗传分析和近期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筛查的结果,为心源性猝死的"分子解剖"研究提供候选基因列表;并进一步比较针对不明原因猝死所开展的回顾性"分子解剖"筛查的结果,探讨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这一综述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分子机制,并为借助新一代遗传分析技术进行分子解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人体死亡后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81例交通事故死亡后尸体锁骨下静脉血样,并采用罗氏cobasc3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肝功能(ALT、AST、TBIL、DBIL)、肾功能(UA、Cr)、心功能(CK、CK—MB、LDH)、电解质(K+、Na+、Cl-)以及葡萄糖(GLU)13项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生化指标中ALT、AST、CK、CK—MB、LDH、D数值较活体正常参考值高、波动幅度较大。TBIL、DBIL、UA、Cr、Na+、Cl-、GLU数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较小。结论人体死亡后血液生化指标中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电解质以及葡萄糖等指标易受溶血、自溶等因素影响,表现为生化指标升高明显,尤以酶类为著,且标准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含碳物质燃烧不全会产生CO,其引起的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每年因CO中毒而死亡者居各种外中毒死亡之首。CO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依据现场勘查和尸体表面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不难判明其死因。但在法医实践中也会遇到尸体中毒征象不明显、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低、甚至为阴性结果的案例,该类案件需要引起法医鉴定人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2.
谢薇 《法制与社会》2011,(15):190-190
2007年底国务院将武汉"8+1"城市圈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武政办(2009)104号)文件精神,武汉市万松街将"两型"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大胆创新,将白松社区做为示范社区,开始了"两型"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0,(22):12-12
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起名叫"夏"。商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以后以"商"为国号。又因盘庚将都城西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周因太王(古公亶父)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案例启示: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是否"明显高于(低于)价格"的确定要用"单价具体分析法",单独考虑交易价格,不考虑损失总量,不同的商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处理,在罪与非罪界限比较模糊时,要本着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从轻处理。对是否属于"亲友"可以通过"相对固定关系判断法"确定。  相似文献   

15.
脂肪心猝死1例石文亮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检察院(045000)晃男,28岁,在押犯,既往体健,无酗酒史。元月7日,自诉"感冒"、不思饮食,查体无烧,咽部微红,心率80次/分,津齐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部(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次日中...  相似文献   

16.
百草枯(Paraquat)是中等毒性农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中毒死亡率高。因其大量食用后一般不会立即死亡,中毒症状元特异性,事件初期往往不被重视.导致后期的死因鉴定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7.
张程 《政府法制》2010,(18):40-40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武则天的遗书,因为朝廷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武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  相似文献   

18.
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成都市扎实有序地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欠完善、创建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深化创建工作,以进一步夯实"法治成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闵建雄 《法医学杂志》1999,15(2):112-113
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系含碳物质燃烧不全时的气体产物。CO中毒死亡是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死亡之一。在国外,中毒所致的自杀和意外死亡的统计资料表明:CO作为单项毒物居多,甚至占首位[1,2]。有关CO中毒死亡的机理、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两年,最高法院连续出台5个重要文件以应对执行"难"和执行"乱",而后者显得尤为紧迫。 "执行法官权力相当大!"对于目前法院执行之"乱",孙加瑞(最高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庭检察官、博士,主持该庭执行检察处工作)的总结是:一些法院、执行人员违法不履行职责和违法滥用职权以及利用执行权谋取私利,有人称为"不给钱不执行、给了钱乱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