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论坛》2012,(4):76-77
叶小文,1950年生,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著有《宗教七日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多视角看社会问题》、《望海楼札记》等书。其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于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文奖"。  相似文献   

2.
陈文超 《桂海论丛》2011,(6):105-108
比较社会学与比较分析之间存在着异同之处。通过评述《比较社会学》一书,可以清楚了解和把握学科视野下的比较社会学更多强调分析对象为社会结构、分析单位为社会等,方法层面的比较分析则相对较为宽泛,有着相对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结合现实进行分析,目前比较社会学学科建设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对于解决当前定性研究合法性问题也更多需要引用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让·迪维尼奥(1921—)是法国巴黎文学院助教,著有《戏剧社会学》和《艺术社会学》等书。本文译自《社会学国际手册》1959年总第26卷,第137—146页;限于篇幅,本刊选用时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4.
岳天明 《学习与实践》2008,(11):147-150
本文全面评述了我国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前提,对郑杭生教授主编的《民族社会学概论》作了评介。文章指出,《民族社会学概论》既突出了社会学的学理追求又体现了民族社会学的学术视野、既紧密结合了我国多民族社会的转型进程又将这种转型置于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当中,全面贯彻了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深层学科理念。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原理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它介于教育学和社会学之间,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基本关系,探讨如何促进个人健全发展和社会迅速进步的一门学科。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最早是从欧美各国开始的。早在1883年美国的沃德就在《动态社会学》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探讨研究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与路径、当前党群关系构建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7月9日下午,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市委党校城市社会所,共同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暨社会管理创新与新时期党群关系理论研讨会。来自上海市社联、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与《解放日报》、《文汇报》、《探索与争鸣》、《社会科学报》等新闻媒体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夏军研究员主持。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杨俊一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处处  相似文献   

7.
陆学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2年至1965年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生。他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结构研究和农村发展理论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三农论》等。目前在主持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国情丛书——百村经济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虽然开始被纳入社会学研究的学术视野,但已有的研究一般局限于人们待人接物方法与技巧的讨论,而对社会交往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社会交往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缺乏甚至没有系统的理论探讨。华中师大刘祖云教授撰著的《社会交往新论》(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3月版,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正是弥补我国社会学研究上述不足的一个初步尝试,是社会学园地里的新开垦,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如下三方面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9.
郑杭生 1936年9月出生于杭州,浙江乐清人。社会学和哲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秘鲁卡西拉索大学名誉教授。近年来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1987·独著)、《社会学概论新编》(1987·主编)、《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概要》(1987·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1988·主编)、《社会指标理论研究》(1989·与李强、李路路合著),《民主、自由、人权》(1990·独著)、  相似文献   

10.
迈克尔·曼恩因其在《社会权力的来源》中对权力的深入研究而赢得了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学者的广泛赞誉,安德森在文化霸权范式向总体权力范式转换的过程中遭遇这一思想,他在《迈克尔·曼恩的权力社会学》中阐述了人类关系的权力本质,从而超越主体与结构的两元对立,将历史理解为重大事件集合而非线性过程,总体权力范式由此初步建构。安德森总体认同曼恩关于权力来源于经济、意识形态、军事的观点,但对其忽视同等重要的政治因素与夸大文化的作用给予了批判。安德森在《W. C.朗西曼的新进化论》一文中批判了朗西曼的《论社会理论》,将政治指认为贯穿古今的权力来源之一,以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构成的总体权力范式来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由此完成了总体权力范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金家厚 《前沿》2013,(1):121-125
2012年中国社会学围绕当下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从结构与分层、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社会政策等不同视角和面向展开深度研究,产生一些有影响的理论观点。本文对主要研究与观点作简要的回顾,并得出基本结论:社会学研究的背后是对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的关怀和建设。一方面,在于充分认识和改造现实的社会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代性框架下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社会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09,(5):93-93
种雲译在《江淮论坛》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儒家和谐社会观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和谐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从社会学的理解视角上看,它重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强调人的群体性,社会的组织性,以及社会结构体系的可调节性。因此,和谐社会,如果用社会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ISBN:9787300201542《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是21世纪社会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作者针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相关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年轻的社会研究人员从事实际社会研究的需要,围绕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研究与设计的关系、研究问题选择、文献回顾等基础内容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在对研究设计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本法律史书,亦是一本社会史书。它清晰而明确地论证了法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法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信仰等价值观念,也调整和维护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法律与社会》一书第五章第一节的主题为"神判"。瞿同祖先生引经据典,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神判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神判与法律功能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2008,(12):122-127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国际健康与全球医疗卫生议题,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医学生活化与生活医学化运动,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议题再度"浮出水面",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议题成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综合介绍和评价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研究议题与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与研究队伍,简要分析中国医学社会学发展缓慢和面临诸多结构性困境的基本成因,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国家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若干促进中国医学社会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社会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2008,(11):130-138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国际健康与全球医疗卫生议题,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医学生活化与生活医学化运动,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议题再度"浮出水面",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议题成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综合介绍和评价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研究议题与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与研究队伍,简要分析中国医学社会学发展缓慢和面临诸多结构性困境的基本成因,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国家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若干促进中国医学社会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政策、人口与就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有关政策建议多次获得中央领导批示,有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奖。近些年来,著有《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攻坚》《中国转轨时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青年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问题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性”和“问题性”。该文着重分析了青年社会问题的“社会性”特征,分别从青年社会问题的产生、内容、表现、影响和解决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对“社会性”在青年社会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意义做出阐述。这对于我们更理性地认识与把握“青年社会问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斌  雷洪 《理论月刊》2002,(1):48-49,83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社会问题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社会性”和“问题性”。本文着重分析社会问题的社会性特征,分别从社会问题的产生、表现、性质、影响、后果、解决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对“社会性”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意义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4,(3):58-58
陈璇在《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美国,科技与风险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形成了与风险分析科学密切联系的、经验研究与理论建构相互推进的学术探索路径。与欧洲社会学者以风险为核心概念提出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