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2月21日,是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逝世63周年纪念日,2019年就是先生120周年诞辰。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63年了,但是,他的人格风范一直为后学所景仰,他的创业精神一直鼓舞着地学界同仁,他所创造的业绩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物质财富。丁道衡先生是科学大师、民主先贤、学术精英、业界楷模。一1899年11月4日,丁道衡出生于贵州织金县牛场街的书香世家,其叔祖父是晚清名臣丁宝桢,曾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为官清正,在治理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四川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才华出众的中青年学者,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系教授何一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何教授生于1953年。1978年他进了梦寐以求的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在这个全国闻名的学术园地,他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隗瀛涛教授的指导,学业进步很快。大学毕业后他  相似文献   

3.
张梅颖同志在2000年底当选民盟中央副主席。她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同时还担任全国妇联执委、全国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张梅颖医务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在一个中午,她用工作间歇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祖父留给我最宝贵的是精神财富张梅颖祖籍四川南充,是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原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的孙女。张澜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和进步,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这些优秀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家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张梅颖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在祖父身边生活的日子,祖父…  相似文献   

4.
有突出贡献的世界史学者王挺之王挺之,45岁,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文艺复兴研究分会副会长。他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和严谨踏实的学风,已有一批论文在全国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亦有高质量的译著问世。他虽然研究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5.
丁莹 《黄埔》2015,(2):66
李树森,字白墨,又名少亭、一苗。出生于1915年9月21日,天津人。李树森四岁时丧父,之后随母亲回到天津老家生活。因父亲六兄弟的子女中只有他一个男孩,所以备受祖父祖母和叔伯的宠爱。但是宠爱归宠爱,祖父对他的教育却非常严格。六岁开始,祖父就让他每天早上在庭院内的方砖台上练字,曾拜当时颇具盛名的书法家张伯年先生为师。小学四年级时,李树森的书画作品在学校的展览比赛上均获第一名。从那时起,他  相似文献   

6.
陈在正老师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的一位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之前,他在历史系当系主任时,就积极组织历史系教师开展台湾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台湾研究所成立之后,他先担任副所长,1984年12月至1987年3月任所长。他担任所长期间,推动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台研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个人的台湾史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怀念     
<正>祖父已离世多年,我却时常回想着他、怀念着他。祖父有一手好手艺,是远近有名的"豆芽大王"。他一年又一年地劳作在作坊与水井间,日久天长,身躯弯成了一张弓,黄豆芽绿豆芽,就这样合着祖父的体温奔向了梦想的豆芽林。祖父培育的豆芽粗壮、色白,很受消费者欢迎。青杠、来凤、中兴、丁家、璧山都有市场,大家经常爱买他的豆芽,见着他时都亲切的叫他"王豆芽"。祖父是个勤劳的人。土地包产到户后,祖父经常干好自家的活后就去帮几个儿子和邻居干活,别看他那时六、七十岁,干起活来可精干啦。祖父和祖母一直心地善良,和左邻右舍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口碑很好,  相似文献   

8.
<正>初见胡小秋先生和我原来想像的那种“大老板”有着天壤之别。他着装平常,手提着一个大包,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平静而谦和,用那略带温州腔的普通话,与我聊起了温州、米兰、和他的祖父辈……胡小秋的祖父叫胡允迪,温州市文成县玉壶镇人。1934年远渡意大利,作为第一代华侨,胡允迪饱受风霜,历尽艰辛。经过多年的打拼,事业上终有一番成就,是一个在当地有相当知名度和威望的侨领。  相似文献   

9.
朱如如  朱建华 《台声》2011,(9):19-20
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不禁想起敬爱的祖父朱芾煌先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川籍革命党人中,祖父是一位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很有成就的人。他的事迹也成为激励我们后辈子孙不懈进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8,(5)
在山东济南千佛山,每天黎明总有一位身材颀长、面庞清癯但精神矍铄、风度儒雅的学者步履矫健地沿山路拾级而上,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而且每次必登临峰顶,从未中途止步折回。他就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祚昌先生。1921年,刘祚昌出生在辽宁  相似文献   

11.
毛大庆 《北京观察》2010,(11):58-61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杜孟模先生诞辰106周年。适逢共和国61周年华诞、"五四运动"91周年之际,我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踏上追寻祖父杜孟模先生那充满传奇人生的缅怀之旅,展开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放大他那远逝的清癯温厚的背影。中共北京大学党史中一份简历这样介绍他:杜孟模,字宏远,中共党员。1904年生于河南杞县。  相似文献   

12.
<正>算起来张泽民学书至少已有40多个年头了。在宝应东乡,他的祖父是一位写得一手好字的私塾先生。儿时的他受家庭熏陶便学习书法。十年"文革",他在帮学校、大队、公社抄写大字报和出学习专栏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1974年高中毕业后,因一手好字和出色的文笔,从民办教师的岗位上调入公社办公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生锡雷 《台声》2007,(10):46-47
2007年7月19日至27日,应全国台联邀请,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鸿为团长的“台湾师大四川史迹考察团”一行52人,赴四川进行了参访、考察,以了解古蜀文明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史迹。  相似文献   

14.
黄邦杰 《政协天地》2009,(11):42-42
洪明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泉州音乐界的老前辈,泉州市许多人都认识他。 洪明良出生于福建泉州,祖父和父亲都是印尼归侨。1961年,他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先后在福州三中、泉州六中、泉州七中任音乐教师,并担任了泉州市中学音乐校际教研组组长。  相似文献   

15.
忆漆侠先生     
孟祥才 《春秋》2013,(3):27-28
漆侠先生是我仰慕的史学界前辈。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大学历史系学习时.就开始读他的文章和专著如《秦汉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等。先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踏实的文献基本功、驾驭重大史学课题的能力、沉实老到的文章风格,都让我感佩不已。当时我就想.如能有机会拜见先生.当面聆听他的教诲.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6.
雪白的向往     
我没见过我的祖父。但父亲经常向子女们讲起他。父亲告诉我们,祖父是个医生。但祖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并没能静下心来行医。祖父在1925年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后来他以军医身份随北伐军一直打到武汉。可惜他在1932年便去世了。祖父留下遗嘱,要孙辈学医,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父亲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过协和医学院,但是由于后来与祖父失去联系,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辍学,去谋求一个马上能养家糊口的职业;他当然更为迫切地企盼子女们至少有一位能终于成为医生。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不仅我和哥哥、姐姐们长…  相似文献   

17.
孟祥才 《春秋》2011,(6):35-37
我1960年考人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有幸亲历三位后来在历史学界颇有名气的先生.他们就是治世界近现代史的刘祚昌教授,治中国近代史的胡滨教授,治中国古代史的安作璋教授。这里单记述我记忆中的胡滨先生。胡滨先生(1927--1996),江西清江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是邵循正的研究生。他的英文很好.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朱杰勤先生是知名的侨史学界前辈。他生前曾经说过,一个学会办得怎么样,主要是看他的会刊。这是一句名言。因为会刊不仅是聚集会员的旗帜,而且也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园  相似文献   

19.
马元 《北京观察》1999,(5):15-17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翻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我的祖父马叙伦先生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前正在潜心撰写他的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在北大仍取教书不问别事的态度,可是“平地一声雷”把他也卷入到“五四”运动中。那年他才34岁。马叙伦先生在1947年所写的“我在六十岁以前”回忆中,描写的当时“五四运动”中他的经历,是“五四运动”真实的写照,尤其是北大教师在这次运动中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评价了“五四运动”。现摘录若干。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高平章先生是一位老工商业者,1949年在重庆南林学院读书期间,他接受了民主进步的爱国思想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业待兴。那时,祖父因为年事已高,便召唤父亲回到内江承袭家业。作为年轻的工商业者,父亲一方面积极参加党举办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