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怒族仅有27500多人,其中95%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丙中治乡和棒当乡。汽车沿着怒江边崎岖而狭窄的山路缓缓走进怒江大峡谷的深处,我也随着汽车走进了那片美丽、祥和的乐士。鲜花节鲜花节,又名仙女节,是贡山怒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贡山怒族都要欢度鲜花节。现在鲜花节也是当地怒族重要的祭祝活动。鲜花节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名叫阿茸的姑娘聪明美丽、心灵手巧。一天,阿茸织布时看见蜘蛛织网而发明了…  相似文献   

2.
怒族自称“努苏”、“阿努”、“怒”、“阿龙”,人口约27万余人,是生活在怒江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怒江两岸的重山峻岭之中。其村寨大多分布在半山坡、山腰台地或山脚下,特殊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怒族人民对高山的自然崇拜习俗。在怒族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有关高山和雪山的神话,最古老、最流行的传说是高山有“山母”,住在山洞里,山洞大都是钟乳石山洞,钟乳石浆滴成的各种造型都被附会以丰富的想象,久而久之,形成了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朝拜“山母”的节日———“朝山节”。“朝山节”过去叫“山母节”,因时值鲜花盛开之季,故又称…  相似文献   

3.
怒族仙女节     
在怒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丙中洛山顶上的钟乳石前举行的仙女节节日活动。仙女节主要流传在云南的贡山县一带,是怒族最隆重、最具特点的民族节日。仙女节的传说凄美动人: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怒江上没有桥,两岸的怒族人家常常是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秘诀从前,有个小女孩上山割草,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鹿,她就为小鹿包扎好伤口,喂青草给小鹿吃,忽然,小鹿变成了一位仙女。仙女问小女孩: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可以满足你任何愿望。小女孩想了想,说:我需要快乐。”仙女就在小女孩耳边悄声说了一句话。此后几十年,她一直生活得非常愉快。临终时,人们问她,那天仙女跟你说了一句什么?她告诉了别人: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学会以开朗豁达的心境、热情友好的态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人不但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人有永恒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只有善待他…  相似文献   

5.
风扬 《民主与法制》2010,(11):52-54
浙江省宁海县有一个“睡美人”,她会流泪,会睁开眼睛,听得到别人说话,但就是没有任何反应。她在床上一睡就是13年,专家们费尽周折也找不到病因。一位热心的摄影师来到姑娘的家,循着姑娘“睡着”前的生活印迹,“走进”了姑娘13年前的“生活圈子”;他将姑娘13年前的生活片段连成一张地图,他相信,这张地图一定能唤醒“睡美人”。  相似文献   

6.
出生在美丽的漓江边的赵春丽,是一位玻璃姑娘,身高不到50厘米,她从来不曾站起来过。她全身的骨头就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碎。不幸的玻璃姑娘,认识了一位叫柏昆的美国青年,她的人生因此而改变。她踏上赴美之旅,在美国接受了几个月的治疗,病情有了很大好转。目前,她已回到家乡阳朔。2002年10月,当笔者对她进行采访时,玻璃姑娘那甜美而幸福的笑容是那么灿烂……中国玻璃姑娘牵动了克林顿的心36岁的柏昆自11年前留学来到中国,至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2001年3月,柏昆从中国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寄了一封信。柏昆在信…  相似文献   

7.
赵德庆 《创造》2007,(5):120-120
“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叫她替我做一件麻布衣裳/上面不用缝口,也不用针线/叫她替我找一块地/就在成水和大海之间……”  相似文献   

8.
"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叫她替我做一件麻布衣裳/上面不用缝口,也不用针线/叫她替我找一块地/就在咸水和大海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贵阳,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有位名叫云仙的姑娘,她为了让父母不再遭受农耕中烈日的煎熬,甘愿化作天边的一朵云为人们带来清凉与滋润。上天被她的真情所感,终于有一天,她真的融入了那天边的云彩,成了“白云姑娘”。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白云姑娘”的思念,把她的衣服放飞在蓝天白云之间。从此以后,每年春季来临人们都会举行达样的仪式,只是那时人们还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平顶山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用她叫美、圆润的歌喉,唱出一曲情真意切的《闪烁的童星》,上千名观众被这动人心弦的歌声所打动。这个姑娘叫巴红玲,是干煤集团公司六矿皮带扣厂的工人。巴红玲196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家庭。不到两岁时,一场小儿麻痹使地丧失了行走能力,留给她的是一以细短弯油不能站立的双腿。一辆不制小推车伴她度过了重年时光。父母为她买的一台收音机成了她的良师益友、驱走了她的孤独和寂寞,也使她从收音机里结识了彭丽媛。董文华等朋友,并与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乐感好、似…  相似文献   

11.
小村家的歌     
<正>第一眼看江小村,矮、黑、胖,一点都不起眼;第二眼看江小村,说话淡定、神态自若,好像有点看头;等你有意识地第三眼看江小村,那他不是在唱歌就是在讲和音乐相关的事,这时的江小村会散发出强大的气场,牢牢吸引住每个人。5月1 1日,在云南民族学会怒族研究会举办的2019在昆怒族"仙女节"活动现场,江小村和他组建  相似文献   

12.
张大奎 《中国保安》2004,(20):28-31
当一些浮躁的人们为追求安乐享受而不择手段时,河南省三门峡市一位叫王东灵的姑娘却舍弃了都市中不错的职位,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中,来到贵州省紫云县麻山深处,在有“亚洲最后一个穴居部落”之称的中洞无偿支教,成为这里的第一位汉语老师。 为了少时的梦, 她踏上了支教之旅 在贵州省紫云县极为偏僻的麻山深处,有一个海拔1800多米,深215米,宽115米,高近50米的洞穴,人们称之为中洞,洞内生活着19户、87名苗族人。经国家旅游局考证,此洞是亚洲现存惟一的一个“穴居部落”。这里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孩子们上学没有教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2003年…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乡巴里坤大草原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它位于新疆的哈密地区。巴里坤大草原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但流传最多的一则传说是: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搏斗,姑娘被压在尖山下变成了石头,哈萨克青年则扭住山魔同归于尽沉入湖底。姑娘和哈萨克青年用生命为后人换来了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就把尖山下的数股清泉叫“汉姑泉”,把湖泊称作“蒲类海”。离开故乡巴里坤从事保安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里,我经常“回”到故乡,和儿时的小伙伴嬉戏在美丽的大草原……雄鸡高叫,日出东方,睁开…  相似文献   

14.
另一种旅行     
王长山 《半月谈》2003,(1):70-71
云南宁蒗县永宁乡有个以摩梭人为主的多民族混居的拖支村。最近这里来了一位义务支教的姑娘,她来自香港,名字叫陈智健。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人类学家对文化都做了阐释,而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怒族来说,在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中,对木的使用和记载都是极为普遍的,木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已经深入了怒族人的生活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怒族木文化也发生了变迁,本文通过对老姆登村的怒族对木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分析木在怒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透析怒族的木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房东南茜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经历和事情.我的留学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而这一年中,与我朝夕相处的,既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同学,而是我的房东南茜.我认识她的时候,还是在国内的一次广交会上.挤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年轻的、一头黑亮的披肩秀发的姑娘,正在指东划西.从服饰上看,不像中国人;她付款时,我才注意到那一口美式英语.她一回头,撞到我身上,大包、  相似文献   

17.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07-109
金晶4月7日,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火炬手金品是一位上海残疾姑娘,按照事先的安排,金晶要借助轮椅上安装的支架传递火炬。为求保险,她决定不用支架,一路用双手举着火炬。传递过程中,火炬遭到“藏独”分子的抢夺,金晶用身体保护火炬,结果下巴、肩头和伤残的右腿受伤。金晶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面对鲜花和掌声,她平静地说,相信每一个火炬手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么做,她个人怎么样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火炬被保住了。  相似文献   

18.
一 钱丽霞是一位十分漂亮、清纯、可人的姑娘,为了学会一门手艺,她从陕西勉县到湖北老河口市学习美容,已经快半年了。离开百般呵护自己的父母,钱姑娘觉得孤独想家,于是闲暇时她喜欢看书,看言情小说,书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常叫她怦然心动。她向往着  相似文献   

19.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怒族妇女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人品正、道德美、吃苦耐劳,对人耿直、热情、好客。记得初次我和同伴去到寨里,住在双拉办事处一户怒族农家中。他家三口人,男主人叫六丁,女主人叫香丽,他们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儿。男主人的汉语讲得非常流利,知道我们是远方客,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并不时地打听山外的情况,了解信息。因为闭塞,除了从书报上知道一些信息外,他们就很难知道更多的东西了。女主人香丽很不管我们的事,她一直在火塘旁边转,只是不停地用眼睛瞅瞅我们,有时友善地笑一笑。不一会,她双手捧着一碗…  相似文献   

20.
北京,后海,东方发白。起早的人群中,有位衣着素朴的妇女,年逾古稀,人们叫她“赵大姐”,也有人叫她“老赵”、“赵奶奶”。人们根本不知道,而且也没想到。她是位从部队离休的军级干部。大家从她那里,听到许多故事,得到许多教益,不过,关于她自己,她似乎从来不愿多提。 太行秀苗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内忧外患,已经到了人将不人、国将不国的危难境地。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