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0,(5):45-45
这几天,举国上下在心系那些仍被埋在废墟下的玉树人的同时,也满含泪水地默念着一个香港义工的名字:黄福荣。因为这个名字,港人的心与国家这场灾难贴得更近;因为这个名字,震灾之痛中的玉树变得更加坚强;也因为这个名字,心向玉树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曹林 《同舟共进》2008,(6):27-27
在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发生地震时人们都会躲到学校避难。因为相比一般建筑物,学校的抗震级别是最高的。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因为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在灾难与事故面前是最脆弱的群体。政府大楼可以塌,学校绝对不能塌。  相似文献   

3.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就像弹簧一样,外界给他的压力越大,就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和潜能"。这些常挂在管理者嘴边的话,果真如此吗?对于那些性格坚韧,勇于承担风险和愿意从事挑战性工作的人,或许能把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相反,那些喜欢循规蹈矩、性格脆弱的人,压力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8,(11):36-39
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受过无数次磨难的坚强民族。任何一次重大的灾难,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相信所有中国人和千千万万关注这场特大天灾的世界各地的民众,这一刻都会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更感受到人性之美。中国人民心系灾难中的同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精诚团结的传统和意志。 强震袭来!英雄纷至!数以万计奉命抢险救灾的中国官兵的英勇表现,以及无数民众自发参与救灾赈灾的无私行动,也令人为之动容。这些涌现出来的英雄儿女们挽救了无数生命,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挺起的脊梁!在此,谨以几幅微小的片段,记录那些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消防队伍、医疗卫生人员、教师、外国友人,以及无数为抗震救灾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王瑶 《中国减灾》2006,(10):F0003-F0003
如果把世界上的天灾人祸比喻为一杯苦酒的话,那么饮下它的不仅仅是灾难的受害者,还有那些满怀人文关怀精神的目击者,包括手握照相机,在灾难现场以记录报道为使命的摄影人。  相似文献   

6.
张伟  张虎 《当代思潮》2012,(11):72-75
“门难进”、“事难办”、“病难看”这些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的,这些词就是形容当前的医患关系的常见词语。说到医患关系,每个人都能絮叨上一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说到医生,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非典、汶川I地震,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身影总能及时的出现,不顾安危奋战在第一线。但社会上的那些医患案件,新闻上的那些医患纠纷也会有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资料表明,仅上半年,我国因各种安全事故造成死亡人数高达5.2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死于矿难。"对此,国家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义愤填膺地说“我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加在一起,共有一百多部,为什么矿难频繁发生?”"是啊,在灾难面前,生命显得是那样脆弱无助。在这连连发生的悲剧面前,除了让每一个遇难者家庭得到相应的赔偿外,每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想到我们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律。"但是,正如有识之士所说的那样:“我国现在所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治。”因为几乎是每一起矿难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了官商勾结的黑影…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8,(6):44-48
白衣天使,这几乎是世间最美丽最圣洁的称呼。每一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总是他们如同天使降落人间,抚慰人们的痛苦,疗治人们的创伤,他们妙手与仁心同在。"非典"如是,大地震如是。然而,我们容易忽略,忽略了在灾难面前,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同样脆弱,他们其实与我们一样也有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只是,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为着一份神圣的操守,他们勇敢担当。请记住他们,那些在灾难中,对生命不离不弃的白衣天使,那些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白衣天使。而记住他们,不只是在抗震期间,不只是在灾难期间。对于他们,我们要与遗忘作战。  相似文献   

9.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9X):26-28
<正>对于人世间的各种灾难,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谈及灾难之时的反应,人们大抵会有相似的心理感受,往往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惊讶、恐惧、悲伤、感叹等。尤其灾难发生时那刻骨铭心的一幕,恐怕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难以忘却,而我所经历的那些灾难,虽算不上离奇、壮观,可每每回想起来,那些过往的灾难阴影却总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至今仍记忆犹新。还是襁褓婴儿的时候,母亲就时常对人说,这孩子天生体质弱,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大哭,闹得满村风雨。小时候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台声》2014,(9):14-14
灾难·伤痛·希望7月23日,澎湖复兴航空222班机坠毁,48人罹难,10人受伤;8月1日,高雄石化气爆,30人罹难,314人受伤;8月2日,昆山中荣工厂爆炸,75人罹难,185人受伤;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617人罹难,3143人受伤,112人失踪。7月底、8月初,海峡两岸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灾难。噩耗接连传来,血浓于水的情感牵动着两岸亿万同胞的心,人们或守在电视机前,或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消息,一起走过了这些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5):10-11
灾难是社会自然变迁中惨烈的片段,因其速变,人类脆弱的一面表露无遗:因其震撼,让人心生敬畏并不断反思改进。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灾难的挑战,承受大大小小风险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的7月28日是一个不能忘记的日子,中国的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一个城市瞬间变成为墟,24万人永远长眠梦中,那份孤寡伤残之痛非言语所能表达。时值灾难发生30周年,本刊借此文悼念那些逝于灾难中的灵魂,并向那些经历灾难和痛苦却依然坚强面对人生的幸存者致敬,祝愿他们能够拥有长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想你的天空     
那些时候,我都会剧烈地想起你。那是一种巨大的孤独。因为我爱的人,爱我的人,不在身边。看看这些天空吧,这就是我曾经想起你时的天空。不同的天空寄托着相同的感情,思念已经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不思想。无关紧要;一群人不思想,无碍大局;倘若一大群人不思想。那就成了问题。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灾难,一而再,再而三,屡屡而发、无休止地发,这大概是无思想、不思想的报应吧。  相似文献   

15.
微主题     
《台声》2014,(4):110-110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转眼间,两会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这段日子里,我们曾因为两会新闻中的某个消息欢呼雀跃;也曾因为两会报道中的某个镜头感动落泪;亦曾因为两会中某个提案、议案的实现受益至今。就着刚刚闭幕的两会,  相似文献   

16.
命运     
作家史铁生对命运有独特的看法。人家让他拜佛,他不拜。因为,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起来,因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所以,“一切佛法唯在行愿”,他信,并认为那是无终的理想之路。人家让铁生算命,他不算。因为,如果命好则无须算,活着便了,“好”自会来;因为,如命不好,更不必算,乐得活一天高兴一天,省却明知前程险恶,还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灾难,成天战战兢兢,何苦。高人说能“为你避灾”,铁生也不信,因为那就是命运无定了,其…  相似文献   

17.
周一渤 《台声》2005,(7):50-55
因为开创中国三大诗派之一的“新古诗”,他被尊为人文学的“世界桂冠诗人”;首创中文“电脑”一词,他被誉为自然科学的“中华电脑之父”;因为在企业管理方面卓有贡献,他被称为社会科学的“企管大师”。对于接触过范光陵(Kenneth Kuanling Fan)先生的人都会纷纷称道:“三冠才子”,名不虚传!无怪欧美大报均称他为最崇高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他自己却愿意以‘爱国诗人’留在后人记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人们被两次大战折腾得精疲力竭。但是在发生战争或者相对和平的地方,这本书并不缺乏书写的材料;甚至罪恶似乎是在花样翻新地发生。战争是大的罪过;那些对于庞大的伤亡数字视而不见的人,那些驱使无数的人走上战场的人,那些生硬地拆散了无数个家庭的人,罪大...  相似文献   

19.
原深 《统一论坛》2000,(3):36-38
中横往谷关的路上,青山绿水之中不时有台湾领导参选人的旗帜阻碍了远眺的视线。有些竞选标语被崩落的土石击垮、掩埋,成为曲折山路上刺眼的垃圾。山路上当然没有红绿灯,车子却被迫走走停停,因为随时都会遇到工程队的交通管制。许多工人攀附在山腰上修补灾后的山壁,不时有土石从他们的脚下滑落,令人担心他们悬吊在半空的脆弱生命。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因为她很真诚;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因为她很成功;她是一个让人愿意与之合作的人,因为她很诚信;她是一个让人愿意追随的人,因为她极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