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交管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生命线。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执法规范化建设定位在推进交管整体工作的快速提升上,定位在促进全市社会和谐发展的主线上,团结和带领全市公安交警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全市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健康发展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2.
马伟灵 《政法学刊》2007,24(5):103-106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安依法行政有着一致的终极目的。公安行政执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赋予公安公正执法重要机遇。加强法治素养、谦抑警权,合理配置公安司法行政权力;提升警民关系;应改进公安执法的意见和措施,特别是要着力强化亲民、公正、法治等三个意识,在执法全过程中体现法治与和谐的要素,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安执法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公安工作的成果体现。文章结合大数据条件下公安执法环境的特点,深入分析大数据对公安执法的影响,既看到大数据对公安执法的积极一面,也分析其对公安执法的消极一面,最后提出大数据条件下加强公安执法公信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反思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原因,不断探求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的基本路径,是当前公安执法民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必须创新执法理念,全面提高民警整体素质,确保执法公正;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执法责任制建设;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考评,狠抓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5.
准确界定公安执法行为的性质,一是公安行政复议,公安行政诉讼以及公安行政、刑事赔偿制度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疑难问题,笔者试想就界定公安执法行为性质的法律价值及其方法,略抒己见,以求教同仁。 一、影响公安执法行为性质难于界定的原因 公安执法行为的性质是公安行政行为还是公安刑事司法行为,通常是容易区分的,不难界定。然而,对有些公安执法行为是公安行政执法行为还是公安刑事司法行为却会产生难界定的情况。为什么有时会产生这种难于分辩的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公安机关行使法律赋予的双重性的…  相似文献   

6.
王龙天 《政法学刊》2005,22(1):19-21
作为具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公安机关,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是执法。公安工作有没有进步,公安机关控制社会面和遏制犯罪的整体作战能力有没有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作风形象有没有明显提高,最终都要通过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的高低体现出来。公安执法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民警的素质。主办警官制就是探索出的一种有利于规范执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创新执法质量监督机制科学评估依法行政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武 《行政法学研究》2009,(1):111-114,144
北京市公安局的执法质量评估预警机制是首都公安依法行政进程中的一项内部执法监督机制创新。该机制以强化执法监督、推进首都公安依法行政、强调公安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主要内容,紧密围绕公安法定职责,以执法质量管理为核心,引入现代执法管理手段,实现了对全局执法质量的等级化管理,对有效掌控全局执法态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评估考核机制的探索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英  李艳 《法制与社会》2012,(22):140-142,148
公安信访工作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警民关系建设和谐与否的晴雨表,是关系到公安工作全局与公安机关形象的重要课题。因此,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对于解决好公安信访问题,推动信访工作良性循环,促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山阳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公安“十项重点工作”,以提升民警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健全执法制度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积极打造过硬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公正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新型的公安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是社会和谐的大前提,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形势需要还不相适应,内部违法违纪、执法犯法屡有发生,对公安执法非议依然不少;以公正执法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要正确理解、贯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公安执法范畴,通过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严防冤案错案,坚决走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之路,落实执法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公正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新型的公安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是社会和谐的大前提,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形势需要还不相适应,内部违法违纪、执法犯法屡有发生,对公安执法非议依然不少;以公正执法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要正确理解、贯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公安执法范畴,通过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严防冤案错案,坚决走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之路,落实执法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2.
曹志平 《政府法制》2014,(27):88-88
执法规范化是公安法制建设永恒的主题,是公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公安局始终致力于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执法规范化,在执法主体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和执法监督机制建设的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当前,聘请部分人大代表作为执法监督员,以促进工作的正确有效开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一种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4.
曹晖 《法制与社会》2014,(15):141-142
网络舆论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由于其传播速度很快,渗透力很高,对公安执法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克服网络舆论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影响,公安机关需要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的执法水平,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性,才能处理好网络舆论与公安执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安刑事执法告知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民 《政法学刊》2003,20(1):64-66
公安刑事执法告知是我国刑事执法诉讼活动的重要程序之一。刑事执法可分为责任告知,权利告知和知情告知。但在当前公安刑事执法告知程序及其履行存在着不告知、告知不全面、告知不及时、告知不记录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者执法理念差,法律意识不够和立法不完善。应当更新刑事执法理念,提高侦查人员的执法水平,总结经验,讲究告知方式,加强监督,完善立法,以确保刑事执法告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公正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新型的公安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是社会和谐的大前提,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形势需要还不相适应,内部违法违纪、执法犯法屡有发生,对公安执法非议依然不少;以公正执法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要正确理解、贯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公安执法范畴,通过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严防冤案错案,坚决走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之路,落实执法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由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签发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26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据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介绍,“这是我们首次在公安执法程序中明确排除了非法证据的效力,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符合保护人权的要求,是一个重大的制度进步”。我很欣赏公安机关的坦诚态度和对“非法取证不能定案”制度的高度评价。我甚至认为,设立“非法取证不能定案”制度不仅仅是“公安执法程序”中的重大进步,这…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人大对公安执法的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人大对公安执法的监督徐秀义,齐小力公安执法监督工作是我国公安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担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罚犯罪、服务四化的重要任务,而公安机关的职能是通过其执法活动体现出来的,所以,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永林 《行政与法》2020,(5):121-128,F0003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应完善包括地方公安立法在内的公安工作制度体系。目前,各地公安立法还存在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欠缺特色性规定、不能适应社会治安防范现实需要等问题。提高地方公安立法质量,有利于完善公安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建设法治公安,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警务运行机制。为有效提高地方公安立法质量,必须树立社会治安治理立法理念,准确评估地方公安立法需求与效果,完善和规范地方公安立法程序,推进地方公安立法精细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丹江口市公安局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上马和武当山旅游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始终以法制建设为主线,以打造“法制公安”为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执法管理、执法教育、执法考评和执法约束“四大机制”,有力地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促进了公安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