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志强 《传承》2006,(2):12-15
2004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在屈原的投江地——岳阳,2005年5月9日,岳阳市政府召集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保卫端午节”召开专门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全民总动员”参与“申遗”,要把“申遗”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与此同时,韩国方面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2005年6月11日,即端午节当天,中韩两国学者还在北京举行了研讨会,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不过国内许多媒体以及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不会被韩国夺走,韩国申遗并不具备基础,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从形式到内容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天下     
《人民公安》2007,(12):4-4
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6月19日是传统节日端午节。天津市民俗专家高成鸢指出,端午节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插艾叶和菖蒲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据高成鸢介绍,端午节,在  相似文献   

3.
克蓝 《今日海南》2011,(6):27-2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按民俗习惯,在端午节当天,全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是过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但随着当下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粽子本身制作流程繁琐,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没有空闲亲手包粽子,所以在超市、商场购买成品粽子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而商家们也聪明地捕捉到了这样的商机,早在端午节前的一个月就纷纷推出各式粽子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2)
<正>"帝高阳之苗裔兮,腾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伟大诗人屈原的诸多诗篇佳句,透着忧国爱国的情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拴五色线、插艾条、饮雄黄酒等多种习俗迎接端午,怀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春节、清明节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打上鲜明烙印。与祖国内地一样,每年的  相似文献   

5.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系。历经汉魏至唐代的节俗演变,屈原成为端午节俗祭祀的主角,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俗活动的主题,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内容,同时端午节俗又因承了古老夏至节的祈禳传统,由此构成的端午节俗大概在唐代就大体定型。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是历史的造就和民众的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丰富了节俗内容及相关设施,使得节日活动繁多精彩,更加能够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热情参与并传承发展;二是改变了端午节俗的主题,升华了端午节俗的意义,使得端午节俗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三是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统一富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福建各地流传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如宋《三山志》卷40记载,当时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插艾、系五色丝线、簪榴花、饮菖蒲酒、食角黍粽子、竞渡和采药等。其中尤以竞渡最为热闹,“是日竞渡以为戏,州南台江渚内诸河皆龙舟鼓楫,钲鼓喧鸣,彩服鲜衣共斗轻驶。  相似文献   

7.
林长华 《黄埔》2013,(3):90-92
菖蒲旺生,粽子飘香,又到情趣盎然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别称有20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甚  相似文献   

8.
饮食之妙,在精,在奇,在天然地道。食不厌精,脸不厌细,这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传统。现代人的吃;讲究吃得排场体面,吃得与众不同,吃得食丰味广。事实上,最有资格说吃的常常不是富豪大款,而是遍行天下的旅游者,因其行踪所至,皆可尝到各色食品。中国菜东甜西酸,北咸南鲜;西餐大菜讲究精致好看;吃的是赏心悦目;而古今中外,众多的民族,众多的地域皆因饮食而与众不同,皆因美食让人心神向往。所以,《奇食妙趣》专为旅游者而设。不论你在何地尝过什么样的奇妙饮食,都可以端来与其他人共享。当然,一日白饭,一杯香茶,道中人自会品出不同凡响之味。这食物之“品”与食客之“味”,就是《奇食妙趣》的旨趣所在。说得时髦些;这是所谓“饮食文化”。最后,别忘了多多关注带有“民族”和“绿色”风味的饮食。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食者必须火。有火有食全家伙而食之,伙食者火食也。火食烹调之地虽只是家庭之一隅,但此处有神。不同民族火食之事对家庭的现实作用虽相似,但不同民族因火而食之的器具和习俗的不同,火食之神在他们的观念中却大相径庭。 就我国各地火食器具的分类而言,有两个系列最具典型意义。一是灶。在广大中原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尽管有式样不同的各种灶,但以人工围砌灶膛托锅,灶膛中燃火炙烧锅底是灶的核心之义。二是火塘,这是生活在广大山区和林区,特别是西南诸省区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17):5-5
端午文化亟待弘扬 6月2日是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历史上形成了佩香囊、门户悬艾等十多种民俗。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习俗和仪式已被逐渐遗忘,文化味越来越淡,端午节几乎成为单纯的“粽子节”。民俗专家呼吁,端午节期间应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各种民俗活动,唤醒对端午文化的认知,并回归到屈原爱国、为民、向善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台湾宝岛行     
在台湾过端午节2000年6月6日,我们带着罗湖桥过关时的疲劳与香港通往新机场道路上的愉悦,进入宝岛。我是第三次来台北了,感到变化最大的是有了地铁。尽管街道仍很古旧,高层建筑比香港少得多,但有了这地铁,台北的现代化步伐无疑迈进了一大步。到机场迎接我们的是文史哲出版社发行人彭正雄先生。一见面,难免聊些台湾民进党执政后的新鲜事,其中社会上流传的“小扁大唐“的说法,给我印象很深。“大唐“指“行政院院长“唐飞,这唐不仅是姓,还含有唐朝、中国的意思。老百姓希望“大唐“能压住台独的“小扁“。“中国文艺协会“秘书招待我们吃了有台北风味的面食后,会长又请我们吃台湾粽子。他说:今天是端午节,也是诗人节。  相似文献   

12.
财杀人     
云溪子 《小康》2006,(9):72-73
财可以富人,而不义之财可以杀人!儿时即闻人们常云一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吾多年于此相信不疑,也常用此语对一些事发表感慨。后来,懂的理、经的事渐渐多了,便觉得此语并不尽然。待到雪染双鬓,更感此语虽有几分道理,而不当之处多多。人为“财”死与鸟为“食”亡,几不能相提并论。食,为鸟生之必需,无食之鸟能活几时?无食是死,故觅食求生。然鸟食不乏人所下之饵,鸟食饵而被扑杀,故鸟为食亡。此情可怜,鸟乃为生不得已而为之矣!食,亦为人生之必需。若人为“食”死,则情同于鸟为食亡矣。然“财”与“食”不能等同。财既含求食所必须之费,更…  相似文献   

13.
图说     
《今日海南》2013,(7):8-9
6月12日,端午节当天,从四面八方涌至海口假日海滩"洗龙水"的游客近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4.
炊烟漫起时     
严风华 《当代广西》2006,(12):58-59
凭祥边城,隅南国之端。城为山绕,山为林覆,林为雾罩,雾随风移。数十万民众,散居于城乡村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至黄昏,村寨炊烟骤起,烟柱成林。城内不见炊烟,但有锅勺碰响。各家各户,皆备晚餐。片刻即有菜香四溢。入夜,大街小巷,华灯璀璨,人影绰绰。各种小吃,于热闹处一一摆开,即成夜市。食之于人,如同空气,不可短缺;更如穿衣戴帽,五花八门。凭祥虽为山城,乡土甚浓,但食风甚盛,且风味奇异。入口可铭心,入文可传世,非讹传也。烧烤街某日,到凭祥采风。因已有“脑满肠肥”之状,故晚餐不敢多食。食毕,与友人沿街散步。凭祥虽谓市,但人口甚稀…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2):15
一位韩国专家表示“,祭”和“节”两者并不相同。“祭”是指活动“,节”是指一个纪念日,比如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每个国家、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活动内容。如果单就某个节日“申遗”,是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的。韩国人申请的“江陵端午祭”是一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为何食素素食是佛教寺院里的一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其含意,素是洁白、纯朴;食即饮食的意思,素食指不夹杂任何肉类荤踉味的食物。佛教的教规是大慈大悲的,为了培养教徒们的慈悲之心,它讲因果报应.严禁杀生,所以中国佛教特别重视清淡食品。中国佛教(大乘教)...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3,(11):49-49
穆公以枇 【原文】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枇,无以粟。于是仓枇尽,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枇。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穆公日:“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米粟,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且  相似文献   

18.
任翼 《广东民政》2010,(6):61-6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相似文献   

19.
辞千金之赐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  相似文献   

20.
正我曾在缺雨少水,半干旱的大西北生活过整整十年。那里,天高云淡,长风浩荡;那里,至今住着我的耄耋父母和同胞姊妹,是我永恒的心灵故乡!而有幸生活在永安这个"中国竹子之乡",我无法漠视眼前活力奔放、四季长青的生命之绿。中国是世界竹子大国,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文化源远流长。素有"中国笋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