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逐渐形成线下与线上融合、相互支撑的态势。利用网络实施涉黑犯罪成为新的犯罪类型,常态化扫黑斗争也不断向互联网延伸。网络涉黑犯罪呈现出犯罪组织严密化、目标经济利益化、手段“软暴力”化、作案集中化等特征。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需综合采取加强涉黑情报、运用秘密侦查、全面抓捕追缴、开展警务合作等侦查对策,才能斩断信息网络领域黑色利益链条,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2000年,公安部作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黑社会组织盘根错节,很难攻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点,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有效打击黑社会势力,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体系,包括成立专案组、外围摸排、深入侦查、追逃、审讯、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基础、打击其“保护伞”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给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危害。打黑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应把握好线索汇集研判、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秘密侦查取证、严密缉捕收网、依法文明讯问、区别对待破网、摧毁经济基础七个关键环节,以切实提高侦查实效。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 ,我国打黑除恶的形势非常严峻。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及其与相关犯罪组织的区别 ,对于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演变规律 ,探求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抗制方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是 :组织比较严密 ,成员比较固定 ,帮规戒律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黑社会渗透的黑色内容 ;组成人员劣迹较深 ,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独霸一方 ,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经济色彩强烈 ,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渗透党政机关 ,拉拢腐蚀党政干部 ,编织保护网 ;作案手段趋向职业化 ,具有极强的暴力性和掠夺性。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团伙、普通犯罪集团、帮会组织、恐怖活动组织、邪教组织、犯罪单位等犯罪组织在组织程度、活动方式、活动范围、职业化程度、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寄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毒瘤,它从社会的体制内部生根,从内到外腐蚀破坏社会的健康机制,扰乱社会秩序。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突出,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我国当前公安工作的重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加以认识,能帮助我们稳、准、狠地打击和铲除这颗毒瘤。  相似文献   

7.
2000年,公安部作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黑社会组织盘根错节,很难攻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点,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有效打击黑社会势力,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8.
苗顶荣 《公安研究》2014,(12):18-2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节奏的加快,黑恶势力滋生、发展的土壤增多,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打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主力军,各级公安机关加强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掌握其犯罪特点和发展动向,研究思考打防对策,对有效提升预防、控制和打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宜采用“复合式”方式:在侦查力量投入方面,应考虑从多层面着力。在侦查路径方面,宜数条路径并进。在侦查措施方面,宜数种措施并用,并且必须采用侦查手段。同时,措施与手段的采用必须突出谋略性。此外,还应注意公秘的有机结合等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的步骤比较复杂,具体是:1.发现线索;2.秘密初查;3.梳理、甄别材料;4.立案;5.多路径并进,综合施策;6.选择突破口与破案时机;7.抓捕;8.审讯与查证;9.深挖“保护伞”,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10.正确理解法律,依“两个基本”结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犯罪手段、犯罪主体、犯罪危害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愈加严峻,应当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打算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打早打小、加强专业“打黑”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黑社会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规定也就是承认了中国存在“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那么,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否就是黑社会犯罪,对此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般性的集团犯罪向黑社会犯罪转变的过渡形态。因为,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黑社会不可能产生和存在;二是目前我国存在的这类犯罪组织,同国外黑社会和旧中国的黑社会有很大差别,还不完全具备它们那样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就是指已具备了黑社会基本特征的犯罪组织,尽管它们同真正的黑社会还有一定差别,但从其…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实状况,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黑社会性质犯罪日趋严重,并向黑社会转化 第一,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公安机关每年要摧毁十多万个各种各样的犯罪团伙,但犯罪团伙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还在不断滋生和发展。这就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二,一般犯罪团伙不仅其数量在逐步增加,更重要的是其组织和实施犯罪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连续不断的严厉打击,使犯罪组织的组织方式更加诡秘,犯罪经验更加丰富,犯罪手段更加狡猾,反侦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不断提高。例如,许多犯罪组织不再有组织名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实践中,典型的犯罪集团不多见,但是,一般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却在向带黑性质的犯罪严重发展。文章分析了1995年和1996年天津市公安局连续打击的42个犯罪团伙的特点,比较了这些团伙与传统刑法理论上的犯罪集团的特征的质的区别,得出结论,天津市有组织犯罪已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发展。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 犯罪学家认为,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根源,不断扩大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有组织犯罪团伙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根本性原因;社会失业现象、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竞争的社会环境,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乡土社会关系,文化网络的“病毒”等,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社会基础。为了有力打击带黑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文章提出了五条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当今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发展方向和其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来看,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经济特征明显,一旦黑社会组织扎根于经济领域,对我国正努力构建的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从2001年上海侦破的两起案件看都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黑恶势力团伙成员一般以劳改、劳教释放人员或受过公安机关处理的违法人员为主,具有较强的反社会心理和逃避打击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个体犯罪向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历史上的帮会文化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历史基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也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提供了间接助力。  相似文献   

17.
提起当今世界之黑社会组织,浮现在你脑海里的首先可能是意大利和美国的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其实,除了这些传统的黑社会组织以外,诸如俄罗斯黑手党、“地狱之天使”等新的犯罪集团正以全新的犯罪理念和模式不断出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用在黑社会身上看似不妥,实际却能够反映出国际黑社会组织的“过人之处”。 善于利用社会“夹缝” 和人类的弱点求生存 综观国际黑社会组织的发展史,诸如吸毒、赌博、卖淫、腐败等能够反映人类劣根性的社会“科瘤”在黑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上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根据我国犯罪的发展态势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确定的一个法律概念.但是,在刑法理论上和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不明显、不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含义;如何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范围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黑社会的含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