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觉得,在讲《简史》第十一课(上)第一框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时,应当讲清“地理发现”这个难点。《简史》十一课在新课内容一开始就讲到了“地理发现”,并指出,伟大的地理发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初二学生没学过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因此,在讲课时只是简单讲一下“地理发现”的定义,即“地理发现就是指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一节内容。在学习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三课。二、设计思想对父母的依赖与否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难题。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在心中渴望自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过度依赖父母。从这个矛盾的实际出发,我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社会发展简史》(以下简称发展史)和初中的《中国历史》、高中的《世界历史》内容重复、观点和材料相近,在初中不要再开设《发展史》课了。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如下: 一、《发展史》课和历史课是两门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5.
我省成都七中是国家教委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试点的一所学校,七中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实验改革的同时,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同步改革。我们在初二年级的两个班,就《社会发展简史》(奴隶社会)这一单元的内容,试用“学导式”教学法,现把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目的比较传统的教学法与“学导式”教学法,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的不同作用,及其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从而为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学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自一九八三年秋季以来,我们先后在《政治经济学常识》和《辨证唯物主义常识》教学中,进行了“自学——讨论——启迪——探索”四课型单元教学法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吸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做法我们按照教材各部分的固有顺序,把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每单元的教学过程依次经历自学、讨论、启迪和探索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构成一种课型,简称“四课型”。 (一)自学课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简史》上册(人教社版)第199页上有这样一道思考探讨题:“通过《社会发展简史》上册的学习,你能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题难度较高,它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把上册的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综合,从中找出各社会形态中具有共性的即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提炼和引导,从而引出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简史》第四课原始社会(下)“原始社会是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框题里,共分六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前氏族公社到氏族公社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发展及其原因,管理氏族集体事务的机构——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及思想观念和怎样认识原始社会等六个问题。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这一框题里所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简史》(下称《简史》)的复习阶段,要避免简单地重复。力戒“教师出题目、学生背答案”的陈旧、枯燥方式。注意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复习。这样既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复习《简史》时,以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指导,以教材的知识点为内容,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三段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简史》上、下册共十七课,分导言、人类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结束语共八个单元。在初中开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认清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及其优越性,积极投入当前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打下初步基础。怎样完成这一任务?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根主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预习、共学、练习”三段教学法,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社会发展简史》教学,谈谈我对“三段法”教学设计的点滴体会。一、预习思考题的设计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教材,初步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初二学生思想活跃,但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大潮,更容易产生一些困惑。在《社会发展简史》的资本主义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结合教材,联系实际,画龙点睛地予以点拨,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第七课“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框题后,我列举了一组数字:《1989年世界银行图集》(美国出版)公布的数字表明:1980年到198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9.2%,同期的日本、美国、印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2.1%、3.3%,皆低于我国;从国民生产总值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阶段,开设《社会发展简史》,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教育,也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所以一开始就要上好“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发展史”这一导言课,使学生对《简史》有个概括的了解。但因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难度较大,所以要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好《简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课中的很多观点、原理,只有学完全书才能弄懂。因此,不能因为是导言课就“海阔天空”地讲,必须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把导言课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社会发展简史的重要性。这里,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材、教法的处理上,首先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年龄特征,着重在“激”字上下功夫,多方引导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用一个单元的篇幅,从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到活出生命的精彩,针对个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生命的思考。本节课“生命可以永恒吗”是进入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一课第一框,在全书中起到开启、引领学生学会思考生命的作用。本课的教材内容重在阐述生命的特点,明确生命的责任担当,为后面学习如何对待生命进而活出生命的精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简史》(下称《简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中始终保留下来的一门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它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普及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最近以来,有人却认为,这门课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应该取消。理由是: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需要,因为学生现在想的不是“猴子变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由历史课代替,等等。这样,不仅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历史课的关系,而且还提出了如何发挥《简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问题。本文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后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从《简史》的教学内容来看,开设这门课是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于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七日,在北京召开中学政治课教材修订工作会议。会议由政教司司长李纯主持,教育部副部长彭佩云、政教司李正文同志在会上作了传达十二大精神与修订教材的要求等报告。参加会议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五门课编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第二框。本节课内容在本课三框内容中处于中间位置,也是前后两框的桥梁、纽带。(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的感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简史》是向中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常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必修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掌握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看清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前途,逐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社会发展简史》用以史出论的形式,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寓于叙述之中。图文并茂是它的特点之一。全书上、下册共有图例三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统编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第三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进而阐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项基本要求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是在第八课前两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学生直到学习了《社会发展简史》第五课以后,才第一次在科学抽象的意义上接触到了阶级的概念。阶级及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怎样使学生科学、正确、完整地掌握阶级的概念,是《社会发展简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关于什么是阶级?列宁是这样定义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