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诚信为官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有一条重要内容:明礼诚信。诚信,作为我国公民的一条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的,概莫能外。作为领导干部同样必须做好,而且必须做得更好。因为,在领导干部那里,诚信不仅与个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与手中的权力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官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就是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诚与信是统一的。信以诚为基础,诚自然能信,离开诚则无所谓信。“诚,王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古人历来推崇诚信,把它视为当时伦理道德的本源性的一种规范。在普通人…  相似文献   

2.
王学江 《共产党人》2005,(16):54-54
诚信是指一个人说话真,办事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待人。诚者,真也。信者,实也。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讲诚信。讲诚信,于国人来说,原本不成问题,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老祖宗十分重视诚信,从诸多的古训中,便可看出古人对诚信的推崇:《吕氏春秋》讲:“与人共事,讲信修睦”;《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行”。董仲舒的“五常”则把“信”规定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4.
邓烈武 《学习月刊》2009,(16):100-102
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是要诚实、诚恳、有信、守信、本分、实在、讲规矩、守道义、不惹是生非、不违法乱纪。从诚信的本义出发.我们可以引申出诸如诚恳待人、言而有信、忠诚老实、诚实守信等词语,而这些词语都含有一份美好.给人以向上的精神。相反,如果做人浸透着油滑、虚假、奸诈,社会上充斥着投机取巧、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为官从政者把宗旨责任、党纪国法丢在九霄云外.大搞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诚信、求实”历来是中华民族所备加推崇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薪火相传。首先从字面本身来看。“诚信”,当是“忠诚与信用”。“求实”,即求真务实。因此,“诚信”与“求实”应该可以互训,连为一体就是大家常说的“诚实”。《说文》解释:“诚者,信也”;又云:“信者,诚也”。可见诚信也本为一体,可以互训,互为表里。而且不论是“诚”字还是“信”字,二者又都从“言”字,因此,出语以诚,信守诺言,实践诺言,是关于诚信的本质内涵。“实”字,最早见于金文,字形为“⌒田具”,是会意字,其上部为“房屋之形”,屋内是“…  相似文献   

6.
“诚信”问题是“两会”期间代表们议论最多,也是老百姓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诚”即诚实;“信”就是信用。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庄子提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信”乃做人之道,为官之本。从政者应当以诚为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把诚实作为做人之本,搞花架子、处处弄虚作假,实为从政之大忌。为了诚实,我们党和国家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湖北的长江大堤掺泥事件,重庆綦江的彩虹桥垮塌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中都有许多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事先知道甚至直接参与。就拿重庆的彩虹桥来讲,之前已经出现过多次险情,…  相似文献   

7.
何淑玲 《共产党人》2004,(21):18-18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欺人,也不自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以诚讲德;对他人,要开诚布公,无所隐瞒。“信”,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讲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使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以诚待人,取信于民,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党员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一个执政  相似文献   

8.
也说诚信     
封春晴 《唯实》2002,(11):81-81
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 ,是因为诚信作为市场经济领域基础性的行为规范 ,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在当下中国面临失却的危险。因此 ,重建社会信用体系 ,显得尤为必要 ,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各级政府的率先垂范 ,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诚信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何谓“诚” ?《说文解字》解释道 :“诚 ,信也。”又说 :“信 ,诚也。”以信与诚互补。诚信联用 ,意思就是诚恳老实 ,有信无欺。中国文化素有推崇诚信的传统。“仁、义、礼、智、信” ,…  相似文献   

9.
刘泽民 《学习导报》2013,(16):26-27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古今中外、社会更替,诚信都被人们视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和“为政之法”,诚信是亘古不变的大道。  相似文献   

10.
社 会 再发 展再 变 化, 不 论 是个 人 还 是 集 体抑 或叫 组 织都 要 讲 诚信 守 信 用的 道 理 ,却 是 再 不 会 “发 展 ”也 不 会 “变化”了。当 然,往 往 是丧 失诚 信 在前 ,社 会公众 惩罚 在 后,有一 个小 小 的时 间差 。此外 ,若 只 是 在 “经 济 领 域 ”丧 失 诚 信 ,因 此而 带 来 的 惩 罚 最 明 显 的 也 只 是 在 经 济 方面 。 一 个 商 户 也 好 ,一 家 大 公 司 也 罢 ,一旦 让 世 人 知 道 你 丧 失 诚 信 ,不 守 信 用 ,那么 你 在 经 济 上 紧 跟 着 就 会 立 即 受 到 惩罚。特 别是 在当 今 市场 经济 社 …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诚信体系的基本含义 诚信就是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隐瞒欺诈.不假冒伪劣,不弄虚作假。社会诚信是指全社会各主体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信誉保证。诚:指的是真实不欺,所谓童叟无欺也,“学者不可以不诚。  相似文献   

12.
建设诚信政府,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政府无信必颓必垮。政府诚 信是社会诚信的榜样和基础,也是关键,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要始终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以确 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诚信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其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在我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原是两个分立的德目。诚始见于《左传》和《周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明允笃诚”。疏云:“诚,实也”。《易·文言》曰:“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思孟学派始创诚学。《孟子·离娄》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从而把诚提到了哲学本体的高度。按照思孟学派的思想,“不诚无物”,诚乃世界本原及其真实…  相似文献   

14.
《礼记》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不仅高度赞扬了“大同社会”下人们讲诚信的美德,而且充分肯定了“小康”社会中讲诚信的必要性。《礼记》也对信与礼、孝、义等道德诸范畴的关系作了界定,还对诚信道德中的“诚”作了伦理意义上的阐述。但是《札记》中的诚信思想具有宗教色彩和等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朱熹《中庸章句》讲“诚”是天所固有的“理”之本然,讲得是天,《礼记正义·中庸》讲“诚”是天所赋予的人的先天本性,讲的是人,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重要的是,朱熹从他的诠释中引申出对于天道的论述,认为天道之“诚”在于“不二”,即纯而不杂,而且由于“诚”,天能够生生不息,化生万物。同时,朱熹还引申出对于伦理道德的论述,认为“诚”既是天所固有的“理”之本然,又是人的先天本性、圣人之德,并且比“五达道”、“三达德”更为根本。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正元 《唯实》2002,(10):74-76
“诚信”是个古老而又时兴的话题。古老源于历史的悠久 ,时兴在于当今的缺失。以“诚信”为突破口 ,加强诚信教育 ,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危机” ,深刻理解“诚信”的含义、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是诚信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以德育人和以法律人 ,是实现诚信现代价值的保证。一、诚信的诠释与历史作用在现代汉语中 ,“诚信”的概念从规范层面应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从字面理解 ,“诚”与“信”存在一定差别并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7.
我是怎样理解“诚信”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讲诚信,是目前各行各业议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此,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诚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可以说是个带根本性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就说明了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地位。这里的信的意思就是诚信、信用。用通常的话说就是说话算数,办事可靠,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信是以诚做前提,做基础的。诚就是真诚,真心实意。要建立信用,一定要先真诚,真诚的人,守信才不会勉强,人们把诚和信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规范社会行为,是非常恰当的。一个人、一个企业讲诚信,这个人、这个企业的社会公信度就高,人们对…  相似文献   

18.
建设诚信,首先得立信。政府、企业、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规则,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也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但是,自信必须建立在与社会共信,与下属、同事、亲朋互信的基础上。没有共信和互信的依托,自信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依托的依托,基础的基础,便是诚信。缺失诚信,共信和互信就无一为建,自信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以诚为本,建立“共信心”和“互信心”,建立“信仰心”和“信任心”,才能立信。我自信,还得让人们信我,让社会信我,靠什么?靠诚信。“推诚人自服”(唐·刘禹锡)。立信于人,立信于事,就立信于天下。政府、企业和个人,尽管…  相似文献   

19.
“ 狼 来 了” 的 故 事 妇 孺 皆 知 。但 正 如 一 句 广 告 词 所 说,狼 来 了 并 不 可 怕, 失 去 诚 信 最可 怕 。 两 千 多 年 前 孔 老 夫 子 就 说 过:“ 人 而 无 信, 不 知 其 可 也。” 管 子 也 有 言 曰:“ 诚 信 者 ,天 下 之 结 也。” 这 二 位 先 哲, 分别 把 讲 诚 信 当 作 做 人 的 根 本和 治 理 天 下 的 关 键。 看 来 从 古到 今诚 信 都 是 不 可 或 缺 的。否 则, 由 此 带 来 的 损 失 是 难 以弥 补 的。 经 商 自 然 也 是 如 此。 据 传 媒 报 道,在 过 去 的 2003年 由 于 一 些 厂 家 和 商 家 不 …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诚信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就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从整个社会层面讲,信用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道德感。它既是个人的一种品行,表明人们的认同程度,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德性,反映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目前,我国信用问题几乎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些政府管理机关以“乱收费”来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