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转变成消费型社会,消费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消费社会借助于现代传媒对符号消费进行价值编码,从总体上控制人的消费理念,对人的社会生活进行总体控制,确立符号消费与资本逻辑合谋的同一性霸权。鲍德里亚象征交换理论提出消解符号消费同一性霸权的理论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重视消费个体理性自我意识塑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如今被认为是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第一人,这与他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密不可分。本文针对詹姆逊关于消费社会的观点,重点分析他关于消费社会观点的理论起源,和他本人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消费社会的论述,以及他如何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待消费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现实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网络消费中消费异化、消费盲目、消费道德缺失等问题的日益凸显,需要对现有的网络消费理念进行伦理反思。"适度""慎独""诚信"等消费伦理准则的提出,不仅可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而且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生态消费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因其复杂的内蕴及社会定位至今也没有得到清楚的、学界一致认可的表述。马克思未直接提及过生态消费的概念,但在其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消费思想。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生态消费主要包含三重意蕴:生态消费是满足人的真实需要的消费;生态消费是复归人的本质的消费;生态消费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消费。三重意蕴体现了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正确把握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多重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实质,而且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利于提高新形势下贯彻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方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对消费问题的论述中,谈到了消费活动中人的需要、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彰显出他的消费思想中的人学意蕴。在他看来,消费的目的是满足和创造人的需要;消费活动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确证;消费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论合理消费与反腐倡廉董雅丽消费,不仅是个人消耗各种物品的活动,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部分。消费的水平、数量和消费结构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同时,消费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着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和精神风貌,并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  相似文献   

7.
闫方洁 《唯实》2012,(8):50-53
列斐伏尔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独具特色。他扩充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把广告指认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代表。广告将新的能指与所指联系起来成为了包含象征和修辞的元语言,并催生了符号消费的产生。广告成为意识形态实质上意味着一种崭新的消费剥削机制的诞生。它通过对人们欲望的控制,将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一一纳入消费社会的体制中。具体来说,这一控制过程的实现是由大量功能化的符号系统——“次体系”来完成的。基于生活世界的平台,列斐伏尔实现了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符号学与微观转向,具有显著的后现代风格。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努力,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稳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但随着消费需求、消费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无论文化消费本身愿意不愿意,它随时随地渗透了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同时,它力图不断弱化意识形态的特征,表现出非意识形态的姿态。这是文化消费领域的二律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占领文化消费市场,掌握文化消费阵地,引导文化消费,又要充分尊重文化消费自身丰富的个性,使其蓬勃发展,并在发展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些构成了文化消费领域中文化消费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党史文苑》2010,(4):39-42
无论文化消费本身愿意不愿意,它随时随地渗透了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同时,它力图不断弱化意识形态的特征,表现出非意识形态的姿态.这是文化消费领域的二律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占领文化消费市场,掌握文化消费阵地,引导文化消费,又要充分尊重文化消费自身丰富的个性,使其蓬勃发展,并在发展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些构成了文化消费领域中文化消费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郑佳斯 《世纪桥》2012,(5):63-64
王宁的《消费社会学》从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符号角度来解读消费现象,认为消费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本文正是以消费符号为基点,认为对消费符号的追求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必然趋势,消费符号一方面会带来新的社会认同,增强社会结构的流动性,让人们获得新的身份证明和更大的自由,但另一方面也会滋生人们的不满足感和焦虑感,对人造成异化,破坏社会整合度。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多年来透过商品和消费等因素研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利用消费拜物教在政治上形成社会一体化统治现实的揭示,形成了对消费拜物教的系统性批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这些西方学者理论,厘清消费拜物教的本质、运演方式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主要包括消费的分类理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力理论、消费观理论等。马克思消费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消费问题的正确看待和合理解决,也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涛 《理论导报》2014,(2):38-40
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智力人才,他们思维敏捷、敢于创新,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理解、判断和选择,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矛盾,这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难题。因此,不断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消费蕴涵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无限丰富性,然而,对消费的完整阐释绝非经济学本身能够做到的,必须上升到形而上层面才能揭示其本真。马克思人学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从马克思人学的视角审视消费,把消费置于人的需要、本质、存在和发展的层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消费无非是人的需要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确证,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呈现,其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消费主义的出现,在消费与人之间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双向解读逻辑,是拓展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5,(10)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与生产既同一又互为中介,两者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前各社会的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再是生产的目的,它和生产一同成为资本增值的要素和过程,是人的非自由的消费;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才是人的本真需要,它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积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我国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社会积累的关系以及在国际上建立我国消费话语系统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理论的批判入手,阐述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一个体现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一个倡导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本质上是当今世界所提倡的绿色消费的理论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消费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消费分层本质上是消费资源和消费机会在不同消费群体中的分配及分配方式的差异,它既是社会分层的结果和体现,也是社会分层的具体标示性指标。“消费过度分层”、消费差距过大、消费资源分配不均、消费机会不均等问题,是我国消费分层面临的主要问题。消费正义的重建既要注重消费价值观的引导,更要注重消费制度、消费政策与消费公平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探索》2005,(4):161-165
消费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当代社会的消费失衡,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消费风险的广泛存在,消费伦理的缺失等等,对消费和谐提出严重的挑战。注重整体消费、融合中西消费文化,加强消费教育是建构和谐消费文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