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对我国行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行贿现象存在的危害性及其原因,而后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行贿的对策,以期为有效治理行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卞婧娴 《人民司法》2012,(4):66-67,1
检察机关已对受贿人立案查处,行贿人作为证人接受调查时,只要检察机关对行贿人尚未立案查处,行贿人承认其向受贿人行贿的事实,就应当认定为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重受贿轻行贿"思想作怪,我国司法机关对行贿犯罪一直打击不力;惩治行贿犯罪的刑事政策亦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此种状况,导致行贿人一再行贿,有恃无恐,结果是社会公正坍塌、公众普遍不满。这种状况之所以存在,既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立法、司法方面的原因。今后,我们应当大力倡导"惩办行贿与惩办受贿并重"原则,修正行贿犯罪的刑法规范,并努力提升查办贿赂犯罪的执法能力,切实遏制行贿犯罪。  相似文献   

4.
法制信息版     
警惕行贿新动向 据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 经济案件数据显示,行贿、受贿案件 占有较大比重。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 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 的日益进步,一些行贿犯罪案件出现 了新的走向,值得引起重视。 走向之一:行贿地点走向"公众 化"。以往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行贿、 受贿案件中,行贿人多选择在受贿人 贵重物品等,类别 比较单一,取证比 较容易,认定比较 简单,后来逐步发 展到信用卡、有价证券、古玩字画等, 使行贿方式具有了一定的隐蔽性。最 近,据报道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 贿方式,通过手机充值行贿。主要针 对那些不肯接受贿赂的领导干部,行 贿人想方设法打听其手机号码,一下 子往里面充值几万元钱,让你推不 掉,躲不了。 走向之三:行贿人员走向"职业  相似文献   

5.
瞿方业 《江淮法治》2008,(18):17-17
报载,德国西门子公司日前发表声明称,为调查西门子在上世纪90年代阿根廷梅内姆政府期间的行贿行为,阿根廷政府突击搜查了西门子公司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办公室。西门子官员还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对一些可疑的问题款项进行调查,涉及金额共计13亿欧元(合2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近半数业务都涉及行贿。  相似文献   

6.
行贿受贿为世人所不耻,为法律所不容。可是纵观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发现行贿受贿行为仍然较为猖獗,甚至还不时传出某某地方、某某单位发现行贿笔记、行贿清单等爆炸性新闻。行贿受贿,特别是行贿现象,究竟为何屡禁不止?行贿人既然行了贿、办了事,为何还要记下笔记,留下清单?难道他们竟如此愚蠢,非要为反腐机关的调查提供便利通道?  相似文献   

7.
行贿罪与受贿罪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犯罪,有受贿,就必有行贿,反之亦然.没有受贿,行贿就无处可行,没有行贿,受贿就无源而竭.由于行贿乃受贿之源,因此,各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受贿犯罪,进行廉政建设,都在通过法律规定受贿罪的同时,也对行贿罪的认定及其惩治作了规定,了解这些规定对我们从事行贿罪的研究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本报综合消息行贿和受贿,无疑是结伴而生的两种丑恶行径。但以前我们听到的是受贿被惩处的多,而行贿被追究的少。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关于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将会使行贿罪受到有效的打击。 立案标准指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作为行贿罪立案: 1.行贿数额在 1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不满 1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l)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2)向 3人以上行贿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行贿犯罪存在行贿数额大,行贿方式隐蔽,行贿花样繁多,主动行贿、多次行贿、连续行贿现象多等特点。人们对受贿问题关注度很高,却对行贿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种"重受贿轻行贿"的处罚模式造成了不良后果,是贿赂犯罪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本文认为,为更好的惩治和预防行贿犯罪,首先要完善立法:将贿赂的范围从"财物"扩大到"财产性利益",进一步规范行贿犯罪"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增设财产刑和资格刑,增设反腐败相关法律;其次要严密法网,加大对行贿犯罪的追诉力度;再次是扩大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遵纪守法意识,减少行贿犯罪发生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0.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是检察机关运用全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受理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根据查询结果(是否存在行贿犯罪记录)向查询单位和个人提供查询服务,以预防贿赂犯罪,并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文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总结查询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工作建议,为切实解决问题,突破瓶颈,进一步推进查询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现象,要纠正这一错误倾向,应当取消特别自首制度,明确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在立案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要实现刑法对行贿犯罪的有效规制,还需完善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将贿赂犯罪中的"财物"改为"不正当好处",将行贿犯罪中的"给予"改为"提议给予、许诺给予、实际给予";完善行贿犯罪的刑罚配置,为行贿犯罪全面配置罚金刑,并完善行贿犯罪的资格刑,对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实施同等处罚。与此同时,行贿犯罪的罪名体系也应作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翼浦 《法庭内外》2006,(2):53-59
童心他们已经从外地返回北京,调查得到的结果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便条上所记的各项竟然都是拒贿的事实!依据便条上所列的单位,他们寻访了全部的行贿者。被访者毫不避讳,各个都慨然承认了行贿的事实,同时叉都无一例外地一口咬定,所行贿的财物都被古一纯经理拒收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行贿犯罪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查办的行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837件,1999年984件,2000年1367件。在司法机关强调严厉打击的情况下,行贿当下成为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并仍有蔓延的趋势。加强对行贿犯罪问题剖析,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对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进行遏制和预防,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浙江腐败“名托”赵某被判刑作为引子 ,研究介绍贿赂罪与行贿、受贿共犯界限问题。通过论证 ,笔者认为介绍贿赂行为是一种行贿、受贿的帮助行为。我们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将两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5.
行贿是引发受贿犯罪的温床 ,加强对行贿犯罪的研究对从源头上遏制受贿犯罪有重要意义。“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非法提供的帮助或方便 ;行贿行为有典型行贿和经济行贿 ,构成犯罪均需达到一定数额或情节严重 ;行贿的内容应从财物发展为财物和非财产性利益 ;“从宽处罚”的特别规定应适用于所有行贿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被告人邱忠保是个善搞“钱权交易”的“行贿大户”。他把行贿的目标瞄准我们干部队伍中一些贪财的意志薄弱者。 为了达到业务和贷款等目的,他先后向原卢湾区副区长祝文清、中国人民银行黄浦区支行行长助  相似文献   

17.
对行贿网开一面的现实在执法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一种不平衡现象,有的人因受贿而受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而相对应的另一方——行贿者往往逍遥于法纪之外,未伤一毫一毛。有关官方的统计数字也表明了这一点。据报载,四川省某中级人民法院自1993年以来共审理受贿案件37件,却未受理一件行贿案。查查笔者所在地司法机关案卷,情况也大致如此,司法实践中对行贿基本上是网开一面。  相似文献   

18.
“一对一”贿赂案件的取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行贿方入手,选择好突破口 1.从行贿方入手,获取关键证据。一般来讲,对于被索贿的、为谋取合法利益而由于受贿人主观原因未使行贿人得到欲谋取的利益的和一次性行贿、受贿即结束贿赂关系没有后路顾虑等情况,可以利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行贿人隐瞒、抗拒心理,促使其揭发犯罪。在得到行贿者提供的证据之后,  相似文献   

19.
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是不正当利益,系行贿犯罪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剥夺。合同无效制度无法解决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的剥夺问题。查办行贿犯罪案件中,剥夺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更为有效,但应根据所涉合同的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20.
对行贿罪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受贿犯罪分子惩处了不少,但那些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的行贿犯罪分子却惩处的很少,有的仍在继续进行犯罪,严重危害着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对于行贿分子打击不力,除了执法环境尚不尽人意、我们司法机关对行贿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等因素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立法上的不完善和欠缺。本文现结合相关的工作实践,就行贿罪的几个问题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