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将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中的基本哲学观点与新时代实际相结合,集中而系统地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邓小平同志非常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  相似文献   

3.
《实践论》、《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载体;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同属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又一个指导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鲁碧华  黄华 《学理论》2013,(7):44-45
"两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哲学的总结和概括。《实践论》、《矛盾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之作,它们诞生于现代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同时又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典,《反杜林论》的汉译与传播经历了从摘(选)译到全译,从突出社会历史观到聚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演进逻辑,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而其全译本即吴亮平译本的问世,则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把握提供了科学文本。正是在此意义上,毛泽东赞誉说"其功不在禹下"。  相似文献   

6.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奠基之作,它在同教条主义等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孕育而成,集中展露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雏形,传播一度受阻,之后失而复得。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得到运用与发展。以《反对本本主义》为起点形成的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提供了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激励了党和人民接续谱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它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拟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自身特点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神圣地肩负起了在半殖民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7,(12)
<正>《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问世至今年正好80年,"两论"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解决了党内所犯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成功地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哲学基础;同时,"两论"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既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又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发展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和矛盾的认识。习近平同志强调,  相似文献   

9.
《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华 《理论视野》2007,(10):17-19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创阶段的代表作。《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国化的典范,《矛盾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就文本视域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有着独特的逻辑进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从"社会性质"到"革命性质"的叙述模式;另一方面,又在"世界革命"视域中审视"中国革命",凸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世界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在无产阶级的双重使命的解读中,成就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革命论"与"社会论"的内涵,表征出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革命"与"建设"的有机统一。《新民主主义论》文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其逻辑进路不仅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而且也铸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3):123-126
<正>毛泽东初心的人民心曹应旺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撰文指出,毛泽东的一生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最具特色、影响至大至远的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心”,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起源论、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特别是顺应把人民组织起来的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与《延安时期的艾思奇哲学与毛泽东哲学》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延安时期的艾思奇哲学与毛泽东哲学的关系。"毛泽东哲学是艾思奇哲学的后来者"、"毛泽东思想方法论源于艾思奇思想方法论"、"毛泽东受益于艾思奇,最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论》"等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3.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任春峰 《求知》2017,(3):58-60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后经整理于1976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时至今日,《论十大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山之作,其所蕴含的方法论要求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首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新科学概念,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后来《实践论》继承了《反对本本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并使分析阐述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回溯从《反对本本主义》到《实践论》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性内涵及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一、毛泽东为什么要写《两论》毛泽东说:《两论》"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为什么"不能不写"?首先是为了从思想理论上清算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损失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为了给即将来临的抗日战争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如前所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成为东方矛盾的焦点和东方革命的中心。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革命怎么搞?这是世界革命史上从未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思想领域上出现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贬低马克思主义的逆流,在经济方面就集中表现在《资本论》过时论上.他们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为解决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写的理论,在今天为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已不适用了.1、这些观点之所以错误,首先是因为鼓吹“过时论”的人在思想方法上把马克思主义看做为僵化的教条.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现成药方或答案,更不是算命先生,而是一种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教条而是研究的出发点和应用的方法,所以它不是僵化的而是发展的.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以至当代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7,(9)
<正>《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其中系统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同时也为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01《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西方哲学到18世纪下半叶在德国有了一个集大成的结果:就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逻辑中心,建构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把社会生产和创造外部客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9)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标。《论犹太人问题》和《共产党宣言》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论述,并深入阐释了政治解放与社会解放两大历程。《论犹太人问题》和《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解放"的阐述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对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社会实际和革命实际,为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深入探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