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把资源工作提到同经济增长的同等地位来对待,对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当前资源危机及其表现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我国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正演化为一种危机…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其晚年思想阶段表现出对文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文化是列宁晚年思考的重心。从逻辑上看,列宁的思想重心经历了从政治到经济最终到文化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内容占据了列宁晚年著作的大量篇幅;从实践上看,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心在于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因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反映了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折射了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存危机、社会危机、发展危机、环境危机和文化危机,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正处于全面危机的边缘。国内外的众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解决因严重环境问题引起的人类社会这场全面危机,必须到博大精深的马克思理论宝库中寻找良方。方世南教授的专著《马克思环境思想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出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学术担当,全面阐释了马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与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的关系。从我国人口的城乡结构看,全国13亿人口,60%以上在农村。从我们党的组成成员结构看,全国7000多万名党员中,半数以上在农村。国情党情决定了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与广大农民的关系。党和农民的关系,既包括政治上的同盟和合作关系,也包括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关系,还包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关系。回顾历史,我们在处理党和农民关系的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审视现实,党和农民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令人鼓舞的积极因素,也有令人忧虑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罗尔斯顿赋予道德代理人这一环境伦理学概念新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道德代理人的义务理论。该理论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即政府、企业和个人只有从根本意义上转变价值观念,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才能把尊重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融化到实际行动中,生态环境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衣俊卿 《求实》2002,(6):4-8
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 ,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主题 :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研究文化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透过文化危机时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冲突、裂变、离散、怀疑、反思、反省、批判等等 ,我们可以深刻透视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的深层变化和进步。从内在机制上看 ,文化危机表现为特定时代主导性文化模式的失范或断裂 ;就迄今为止不同民族所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文化危机而言 ,可以把文化危机划分为两大类 :内源性文化危机和外源性文化危机 ;以自觉的理性反思来揭示和把握主导性文化危机的失范则表现为文化反省或文化批判。 2 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论从价值取向上可以分为三类 :前现代的视角的、现代视角的和后现代视角的文化批判理论。对于中国社会而言 ,如何开展合理的文化批判 ,应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精神和文化模式的冲突和裂变 ,顺利地实现传统文化模式向现代文化模式的转型 ,已经成为紧迫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3-53
从社会的内涵看,广义上的社会指的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的统一体;狭义上的社会指的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纽带,以人格独立为特征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讲,社会都不是在经济、政治、文化之外或与之并列的。  相似文献   

8.
生态问题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技术之思”的生态意蕴内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技术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从多个方面揭示了技术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技术与生态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技术实践造成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在生态危机的形成问题上,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生态—社会”视角的技术批判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在生态危机的解决上,马克思认为危机的产生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社会关系,技术进步仍然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出路。科学理解马克思“技术之思”的生态意蕴,对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发展,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在文化史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命性变革。从构建范式上看,与西方文化传统“从天国降到人间”相反,它从“人间升到天国”,实现了文化唯物论的变革;从方法论上看,它实现了从既成论到生成论的转换,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价值诉求上看,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既有其经济根源.又有其文化根源。从表面上看,华尔街掀起的金融风暴主要原因出在金融系统失控和信贷消费过度,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金融危机背后的文化因素。概括地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文化理念、价值趋向所致,实际上是文化危机。目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较小,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化提倡忧患意识。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探讨忧患意识育人的必要性,对呼唤中国文化中忧患意识的回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光彬 《学习月刊》2010,(19):15-1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形成了一系列不对称的变化。比如,在收入分配与财富的占有上一小部分人与绝大多数人的不对称变化。面对这种格局,我国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全民共享的主张。从外部环境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重庆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也难免存在一些败笔。造成这些败笔的原因很多。既有区位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产业不能配套的问题等,也有投资环境的问题,少数干部作风的问题等等。但从深层次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思想问题,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全球化的影响,这些珍贵的民间文艺和传统技艺依然面临失传的危机和发展的困境,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经受着巨大挑战。文化生态学启示我们,必须从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中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对其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保护和传承。在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应突出它们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把传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农村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社会关系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私有观念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同时又反转促进私有制的巩固和发展。人们拥有了私有产品,具备了私有观念,就为人们损害公共利益、保护私人利益提供了源头上的可能性;从政治关系角度分析,政治权力自身具有三个方面的负面效应,而当对政治权力的负面效应监督和制约失效时,腐败就极易产生;从文化关系上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和官本位思想以及西方文化中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6.
郑伟 《唯实》2011,(4):38-41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环境变化,传统核心价值观出现了边缘化危机的症候.从现实横断面看,现实环境中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导致传统核心价值观在现实对接方面的定位错乱,进而引发认同危机.从历史的发展看,这反映了华夏文明现代转型以来三个基本价值认同维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我重塑的新阶段.从危机和机遇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何事忠 《新长征》2006,(8):33-33
从整体看,文化体制改革处于“龙头滞、龙尾活”的局面,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利益调整导致改革的自我性、主动性差。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就是对文化管理权以及掌握这些权力的具体人员参与财富分配的方式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文化体制改革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从下而上推动是不可行的。二是改革模式仍是局限于事业体制。  相似文献   

18.
邹焕聪 《求实》2013,(8):64-67
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矛盾凸显期,诸多社会矛盾频发,其中官民矛盾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从法治文化的视角看,官员治民文化与依法治官文化的矛盾、官文化至上与公民权利意识的碰撞、实体法治文化与程序法治文化的对立,以及公权力主导与民主参与期待的冲突是当下中国官民矛盾频发的主要成因。要实现官民矛盾的预防化解,就必须在法治理念上,从官员治民向依法治官转变;在法治关系上,由官民对抗型关系发展到官民合作型关系;在程序价值上,从实体法文化发展到实体法文化与程序法文化并重;在法治路径上,由官员主导发展到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当今文化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从这一新的历史特征出发,深刻认识和把握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政治相互作用,与科技相互融合,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给我国文化建设既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为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制约文化发展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给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与频发的环境灾难,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监管与执行、整体与局部、集权与分权等方面存在分歧。要破解这些困境,可以从推进央地关系法治化、政绩考核体系科学化、环境治理机制长效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