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各种背景因素综合催生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基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法律观评价,《劳动合同法》有得有失,综合衡量,得多失少。《劳动合同法》蕴涵创新精神,在诸多制度层面体现创新内容。正确解释、评析这些制度创新内容,有助于促进《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和适时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行政与法》2010,(5):116-118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目标是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抵制、规避行为,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工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促进企业自觉维护职工权益,并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政府与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资关系,但其颁布却招致议论纷纷,尤其是中小企业及其劳动者反映最为强烈。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法》本身、中小企业、劳动者、劳动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制度五个视角分析《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贯彻执行的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资关系,但其颁布却招致议论纷纷,尤其是中小企业及其劳动者反映最为强烈。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法》本身、中小企业、劳动者、劳动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制度五个视角分析《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贯彻执行的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经济补偿制度,对用人单位承担经济补偿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以用人单位中的企业为代表,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的新增规定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及经济补偿制度对企业的利与弊,并对企业应如何面对困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从2006年3月发布征求意见稿就引发了社会大讨论,这部法律的审议、颁布、实施和修订过程一直伴随着纷繁复杂的质疑和争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劳动合同法》本身价值的认识。经济社会中,合理构建法律可以使私人协商失败造成的损害最小化,《劳动合同法》正是致力于改变劳动者和企业的行为空间,在生产领域促效率,在分配领域促公平。《劳动合同法》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宗旨,力图使劳动者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使命共同体,这才是这部法律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制度设计上,《劳动合同法》通过构建工作场所用工类型体系、指出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管理的突破口、打造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在企业民主管理实质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应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作行为的变化创新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一些事件(华为事件)更引起了轩然大波,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对比过程中,阐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以期对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陈维生 《江淮法治》2010,(21):38-39
集体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的调整用人单位和职工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该制度以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大半年,这部法律对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制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被称为处理劳动纠纷的"宪法"。但是对《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却越来越强烈,已经由一个法律问题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在全社会中形成了两种绝然对立的评价。本文以试用期为视角,旨在探讨《劳动合同法》对我们劳动关系的影响,就相关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悦 《法制与社会》2012,(27):30+35
与1994年施行的《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扩大了保护劳动者的力度,对于调整劳动关系方面规定更为详细具体,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三方面就《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认为《劳动合同法》通过这样的驱动机制和惩罚机制,调动起了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积极性,也使得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违法.同时,还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怀 《法学杂志》2006,27(5):6-9
经过数年的起草和拟定工作,《劳动合同法(草案)》已于2006年3月2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向全国征集意见,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一些重要问题,如《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立法宗旨、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建议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中包含了大量背离普通民事法律规则的劳动关系强行运行规则,但这些规则仍属于私法领域,与公法属性的劳动基准存在本质差别。由公权保障实施,是劳动基准的特征之一。将过多的单位义务纳入劳动监察的保障实施范围,分散了劳动基准的公权保护力度,因此,不宜将现行劳动监察事项作为劳动基准的判断依据。对劳动合同书面形式、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用工档案等具体制度规则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大量强行规则并非劳动基准。虽然《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基准关系密切,但其中真正涉及劳动基准的规定并不多,仅在非典型劳动关系调整中略有提及,因此,制定单独的《劳动基准法》,仍有很大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我国在建设和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的用人制度,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新劳动合同法在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一些用人单位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中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正,以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以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本文从《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着手,在对其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将来完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薛明琪 《法制与社会》2013,(15):268-2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加付赔偿金制度,然而因行政执法、司法不到位以及该制度设计本身不完善,不能起到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本文中通过案例,主要围绕行政程序中适用劳动合同法加付赔偿金制度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政策法规     
《法人》2008,(10)
劳动合同法有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9月18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包括6章38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条例》围绕着劳动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对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  相似文献   

19.
张世诚  童卫东 《中国法律》2008,(1):27-28,86-88
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后,又一部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20.
王萌 《法制与社会》2011,(16):276-276
自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对于劳务派遣制度做出了更多的法律规范。使被派遣劳动者受到更好的保护,并明确了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的连带责任等。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于劳务派遣制度的作用仍有不足,比如许多规定规定并不具体。现实中"同工同酬"就很少实行。本文针对这些不足通过借鉴国外制度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议,使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