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鱼俊清 《理论导刊》2007,2(12):70-7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探寻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特点,提出化解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社会利益分化造成的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对待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只有大力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化、社会运行的有序化、社会管理的立体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
王莉 《学理论》2011,(1):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因而,社会矛盾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社会矛盾既可以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也会由于社会矛盾的多发与激化而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倒退。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强社会矛盾的应对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矛盾的基本分析入手,在对社会矛盾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化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差异性,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直面社会矛盾"凸显期",在40年社会矛盾治理中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治理话语体系、矛盾治理理念、矛盾治理策略和方式、矛盾治理体制机制、矛盾治理目标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变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易晓芸  李坚 《学理论》2012,(24):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矛盾是中国国情的一个方面,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每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都有其特殊的社会矛盾。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厘清中国在建国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只有通过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矛盾理论学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会矛盾观.这一矛盾观以和谐作为其核心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要义,通过和谐的方式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性地发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为我们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矛盾论述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状况,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继承并创新、发展,对当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各种矛盾产生的总根源,也是社会不和谐的总根源,构建和谐社会要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着眼。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总体是适应的,但也存在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突出表现为劳动和资本的矛盾、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对其矛盾的解决,是限制资本恶的方面,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为防止资本对政权的腐蚀,必须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赵慧 《学理论》2010,(21):77-78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举,对“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检察机关有责任对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创新、充分发挥民事检察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刘金东 《求知》2007,(12):19-2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积极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考验。因此,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化解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凸显。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直接导致阶层矛盾扩大化,这就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而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只有做到了阶层和谐才能让社会稳定,因而如何做到阶层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社会系统的运行是社会主体所制定的社会政策所支配的社会过程。协调分析是研究社会运行状态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状态的重要方法。研究社会工程决策中的协调分析思路,对于理解社会工程活动的特征,建立社会工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程决策的协调分析思路有三个要点:首先,社会系统结构状况的研究是社会工程决策思维的基点;其次,社会政策设计的直接目的是解除社会约束,复次,社会工程决策研究中协调的核心是社会理想结构与现实结构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在运行机制和功能上都有其特殊的表现。不仅如此,它还内蕴着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交互作用。正确把握这些规律及其交互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党提出并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随着社会公平问题的日益突出,重新定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适时地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的时机已经成熟。关注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与中国的经济转型相比,中国的社会转型远不如前者成功,存在许多值得争议之处。为此,首先需要明确社会转型的四个前提约束条件。在这样的前提约束条件之下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目标模式,就需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做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其中一个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事业的性质,前一段社会转型出现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沿用经济转型成功的理念指导社会转型,由此出现了重大偏差,忽略了社会事业自身的三种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曹泽铨 《学理论》2012,(23):81-83
中国法制现代化旨在通过制度与观念两个层面的法治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构建。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是当前社会提倡并追求的符合现代性价值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法律在立法与司法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虽与此内涵不同,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传统法意义与本土意义的和谐因素可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高校主体力量的特殊构成,使得高校要承载此重任,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校园,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互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导和谐价值取向、倡导和谐的理想信念、建立和谐的社会道德规范、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须得从源头上提高认识。传统“和谐”理念与个人修养之间具有逻辑上的蕴涵关系,和谐社会的理想重视个人修养,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良好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弱势群体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也与日俱增,如何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目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却存在着法律体系滞后、救助理念落后、救济程度有限、综合性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予健全与完善,以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