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嵌入性的理论分析范式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及运作方式。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农村公共品制度在集体经济时代、税费时代、后税费时代的发展变迁嵌入在农村经济政治体制及发展理念、社会组织模式、文化价值观念等变量组成的宏观制度环境之中,受制度环境决定并随其不断发展。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正逐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实现运行机制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邮政储蓄改革的制度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中国邮政储蓄现有制度安排特点及其所暴露出的问题的考察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 ,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尝试建立一个我国邮政储蓄制度改革的分析框架 ,以期对新的制度安排的设计与选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及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变迁的效果主要由制度变迁的方式决定。区分制度变迁的方式存在三个模型: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自发演进的制度变迁和人为设计的制度变迁模式;激进式变迁方式与渐进式变迁方式模式。本文对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指出目前的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还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变量。当前有许多农业经济制度供给不足 ,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整体创新。因此 ,新一轮农业改革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 ,以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一、制度供给不足是制约当前农业经济制度创新的深层障碍1978年之后 ,我国农业经济制度变迁的特征 ,实际勾勒出中国特色的改革总体模式。实践证明 ,这种改革路径、模式和策略的选择都是特定制度环境下成本最低、推进最稳、效率最高的理性选择。然而 ,诱致性变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新制度的供…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源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我国不合理的资源产业发展制度在较大程度上一直制约着资源产业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在分析了资源产业的内涵与作用、我国现行资源产业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创新,以促进我国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威廉姆森纵向一体化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冠 《思想战线》2002,28(6):29-32
威廉姆森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采取信息分析和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的比较制度研究方法,并运用于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方面的分析中,揭示了企业作为一种治理结构相对于市场失效的各个方面的优势,阐述了产业组织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及结构决定的原因。威廉姆森的分析对美国产业组织的公共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产业和企业组织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辉  鞠方  袁芳英 《桂海论丛》2004,20(6):45-47
新制度经济学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目前我国正处于急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现有理论成果,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主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因在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路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配置活力,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最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供求结构高效对接、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展、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只有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相对过剩经济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 ,出现了供求严重失衡 ,经济相对过剩。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相对过剩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 :重复建设造成产品结构趋同、供给结构失调 ,无效供给增加 ;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下降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使居民消费需求规模缩小 ;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的改革 ,使居民福利性保障减少 ,生活风险增加 ,支出预期和居民储蓄率同步增长 ,即期消费紧缩 ,有效需求减少。所以 ,必须对供给与需求进行双向调节 ,增加有效需求 ,减少无效供给 ,以保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 ,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质属性、运行矛盾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现行的生产力水平、生产组织形式和分配制度相适应,具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特征,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新制度本质属性界定不明,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目标与理解、补偿机制与歧视、资金筹集制度供给与需求等矛盾,影响该制度的实施效果,需要各级政府适度介入,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给出相应的政策选择,进而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1.
石油安全已经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石油安全模型,并从石油价格、石油需求、国内石油供给和国际石油供给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安全的实现机理,结合中国石油安全实际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永光 《前沿》2006,(4):245-248
现阶段由于缺乏合理的供给制度安排,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成为束缚农村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滋生出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明确供给主体的责任范围、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多主体的供给体系.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此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志明 《群众》2020,(2):26-27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相比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经济长期增长和提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田敏  杨慧桢 《求索》2010,(10):36-3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把握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度构架。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可以说是从调整供给结构角度调整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已具备的基础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让与区域圈层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产业优先发展,进一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观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以现实的人的行为假定为基础,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引入交易成本和产权这两个重要范畴,建立了将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发展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观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制度结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等制度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10)
正现代经济在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制度轨道中,围绕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博弈而波动运行,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供给、需求、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变量,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组合形态。就当前江苏经济而言,在处理供给侧、需求侧和制度侧的关系中,要重点把握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确定当前供给侧、需求侧和制度侧的政策重点。影响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但制约当前江苏经济发  相似文献   

17.
孙晓青  刘晓峰  包英春 《前沿》2007,(3):155-157
新制度经济学概括了制度的功能,阐述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行政契约的模式选择,揭示制度变迁与行政契约彼此之间的转换机制,并确立行政契约模式选择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杨卫东  刘会军 《求索》2011,(3):246-248,228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为削弱地方军阀势力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旨在建立一套有利于集权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制度,却遭到了地方军阀势力的阻挠。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对新制度的不同需求是民初地方行政制度型构的主要原因,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方式是一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其结果是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9.
<正>国发[2015]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及其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为更好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消费是最终需求,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的制度性规范,开发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法律制度有不同的需求,本文就是以过渡阶段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法律供给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进行我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过渡型立法研究的必要性、特征及其内容,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范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