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歌 《今日中国论坛》2005,(11):108-109
没有到过欧洲的人,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像;到过欧洲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感。纪从周的散文集《俄罗斯印象》,同样写出了异于他人的独特体验。该书内容包括《俄罗斯印象》和《欧洲十一国见闻录》两部分,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俄罗斯之旅和欧洲之旅的见闻及感受,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揭示了欧洲的政治风云变幻,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描绘了风情各异的社会生活状况。散文作为一种抒写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轻灵的文学体裁,其惟一内容和对象就是作者的感情体验。与小说一样,它建立在细节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  相似文献   

2.
伦敦印象     
世上但凡著名的城市,都有其无可比拟的特点。 伦敦,是一座可以引发你不断思想的城市,无论它的气势,无论它的细节,它所展示的内涵,都会让你久久地思索。  相似文献   

3.
行路难     
解决城市细节缺损问题,是否可从整顿交通秩序开始,由此提高公民的素质?此举一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可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于国于民都好处极大。  相似文献   

4.
桂杰 《中国减灾》2011,(4):60-60
我是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前读到王力、王一男父子《天大的小事》一书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细节的书,作者意在通过图片展示和中外对比,让读者清晰了解城市之间的差距。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天大的小事》中的细节,“哗啦”一下子跑到了我的面前,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5.
蓝天宇 《群众》2017,(18):67-68
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过快增长的城市人口挤占了大量市区空间,重新进行城市空间的规划和改造变得十分艰难,尽管工程技术和资金投入早已不是改造的最大难题。早年间,我跟一位英国教授一同研究欧洲的黄土地质时,探访过很多欧洲城市,他跟我说他最爱的城市是巴黎——古典与现代、老建筑和新大楼、公共设施和私人场所在这里相辅相成,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按照"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的原则,实现城市"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单事情流程化,流程事情定量化,定量事情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水平,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加快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2008,(6):112-112
2008年5月26日,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七届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亚洲、欧洲、澳洲、美洲和非洲的近百个城市、三十多个国际组织、著名专家和企业家等300多名代表参加本届论坛年会。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主持了年会开幕式并致词。  相似文献   

8.
夏民  杨倩 《人民论坛》2011,(8):202-203
中世纪欧洲城市不仅是大学的诞生地,更是大学自治传统的发源地。中世纪城市给大学自治传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大学自治的理念来源于城市自治的兴起,组织形式参照城市中的行会制度,其自治模式取决于城市中的神权与王权势力的差异对抗,大学自治特许权的重要内容是获得城市居住权。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8,(10):29-29
利物浦:英国人"最喜欢造访的城市"英国利物浦是一个工业老城,到上世纪末经济衰退,变得萧条起来。1985年开始举办的"欧洲文化之城"活动(1999年,这项活动更名为"欧洲文化之都"),让利物浦市政官员和有识之士开始在文化上动脑筋,通过盘活历史文化遗产,使这个工业老城变身文化都市,吸引全球旅游者。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到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成了文明的代表者[1]。城市先是商品交换的集中地,再到生产的中心;宗教也看中了城市,在这个地方,拯救人的灵魂有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12,(7):46-46
公元1600年,欧洲只有1.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是,在工业革命后,欧洲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到1950年,欧洲城市集中了全球40%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为50%,居世界之首。与此同时,欧洲也成为最早遭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地区。如英国伦敦,1801年人口仅95.9万,而1901年为454万,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失业激增,社会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中,欧洲社会产生了城市法。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经济、社会、政治、宗教和法律等多种原因,而城市法及其观念则是最内在的因素。城市法产生在于城市的管理制度,即商人自由和司法独立以及城市的特许地位,这是城市法发展的特别道路。城市法具有契约性、世俗性和宪法性三大基本内在精神,其基本制度、理论和思想对近代西方法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现有的城市文学研究往往专注于1930、40年代和1990年代两个时段,多采用"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象"的方法,从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城市观念"入手,来争论当代中国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1950至1970年代这段社会主义时期"文学中的城市"则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有必要试论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类型学",从而获得一种解读"社会主义文学"的"城市视角"。  相似文献   

14.
希望欧洲富国荷兰的自行车文化能对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建设和消费观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细节     
因工作的关系,经常在陌生的城市里行走,也常常被城市的一些细节所感动。 在苏州,市区主要道路的十字路口,自行车和行人等红灯的地方都建有遮雨棚,造型很简单,但足以为等红灯的行人遮挡住阳光和雨水。  相似文献   

16.
城堡的故事     
宗容 《今日上海》2014,(11):26-28
出国旅游,特别到欧洲旅游的上海人,总是对古城堡感兴趣,因为上海乃至中国看不见城堡。 在欧洲,许多古城堡往往是所在城市的代名词,它们凝聚着当地的历史,也珍藏着那儿的人文轶事,代表着独特的文化,是弥足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城市发展更生态、更宜居是全球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位于德国西南边陲的弗莱堡,是公认的生态城市建设典范,被誉为“欧洲环保和生态之都”。弗莱堡秉承政策创新与科技应用、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思路,通过多样性措施,实现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覃成林 《当代广西》2004,(19):33-33
今年5月,我有幸随团考察欧洲八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梵帝冈。考察过程中,所见所闻,感受颇深,令我难忘。保存完好的欧洲古建筑欧洲的古建筑文化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宫、白天鹅咖啡馆,意大利罗马城的圣母大教堂,还有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等等,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有的光建设时间就达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然而,这些有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至今仍然保持得非常完好。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白天鹅咖啡馆,那里曾是18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地方。几  相似文献   

19.
蒋贵凰  宋迎昌 《前沿》2011,(12):117-119
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从恢复、适应、发展到逐步完善的历程,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体制的完善决定了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必须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财税、金融与投资、城乡统筹、节能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从细节上规范和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前读到王力、王一男父子《天大的小事》一书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细节的书,作者意在通过图片展示和中外对比,让读者清晰了解城市之间的差距。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天大的小事》中的细节,"哗啦"一下子跑到了我的面前,挥之不去。此次日本地震让许多国人对于日本防震、抗震的工作更加明了。比如,建筑物抗震级别要求8级以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