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权力制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诉讼作为违宪审查的一种主要形式,以权力分立制衡原则为政治理论基础,其直接功能就是实现政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的宪法诉讼制度实现了权力制衡的宪政理念,并通过法院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在宪法诉讼过程中采取司法能动主义或司法节制的立场实现了权力的动态制衡,使宪法诉讼成为权力制衡的一种有效和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源自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对近现代宪政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法思想中对理性精神和个人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完美"政体的不断探求,成为近现代宪政实践中国家权力分立制衡、违宪审查制度等的理论渊源。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自然法与中国法律传统,从而探寻中国宪政秩序构建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3.
权力制衡机制作为近现代宪法中的一个基本设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被当权者所滥用。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运行效果较好的宪法,最早实践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机制,美国的政党政治制度、任期制和选举制都是影响其权力制衡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潘志瀛 《河北法学》2003,21(2):136-141
国家权力犹如一匹烈马 ,对于人类社会不可或缺 ,但如果不被驯服 ,也必将贻害社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全国性政府 ,其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更大。美国的宪政制度与观念为国家权力的控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模式。分权与制衡的机制表现为三个层面 :横向的、纵向的以及观念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5.
陈可风 《河北法学》2007,25(2):60-64
从现代宪政视角考察罗马共和时期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认为罗马共和不仅存在三大机构(官僚体系、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制衡,同时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上也存在权力制衡.不过三者在不同时期权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职能分权思想是近代以来西方宪政发展与思想家们不断完善的优秀产物,孕育了国家权力构造原理的精髓。早期的非职能分权思想,虽然盛行于其所处的时代,却因其天然局限性而为历史所抛弃。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后,以洛克、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先驱,以英国几个世纪的宪政运动为蓝本,确立了影响近代世界宪政发展方向的职能分权思想。职能分权思想之内核,在于控制国家权力这种必要的恶以保护公民自然权利与个体自由,使国家权力完全抽象化与公共化,并保持职能性分立与制衡。这一思想随后为其它国家的宪政所践行。联邦党人面对北美的民族危机与宪政困境,在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成功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并使之成为一种分权范式;法国与日本等国家曲折的宪政之路同样秉承着职能分权思想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在前后百年的复兴之路上,对于分权原则也有过艰辛的探索,却总是为现实所不允甚至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二战以来,职能分权制衡原则已跨越了国界与意识形态,为绝大多数的民主宪法所承认,在各国宪政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虽具体形态各有所异,然其精髓却一脉相承。本文对职能分权思想解构之目的,在于使国人正确认识这一无国界无意识形态的优秀政治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使我国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些人认为,"司法独立"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应当否定.这种主张显然是缺乏历史知识、法治理念和政治智慧的. 司法独立是现代宪政的一项重要原则与制度.现在对当代中国司法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中外学术界和法律实务界正予以特别的关注.笔者认为,为"司法独立"正名与脱敏,是其中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理由如下: 第一,司法独立作为现代宪政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具有三重属性.首先,它是现代民主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自近代以来,无论是主张和实行二权、三权、四权或五权分立与制衡,其精髓都是国家权力的分立与相互制约.而权力过分集中,权力不受制约,权力必然腐败,这是一条历史的铁的规律.而司法独立就是现代民主中国家权力分立和制衡的一个极为重要和必备的内容和环节,是现代民主与古代专制政体的重要区别.其次,司法独立又是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制度,是现代司法制度民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的根本保证.再次,司法独立还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即,当一个人受到警察机关或检察机关指控其有犯罪嫌疑时,他享有接受一个独立而公正的司法机关审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源自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对近现代宪政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法思想中有关高级法、对人性的不信任以及对"完美"政体的不断探求,成为近现代宪政实践中国家权力分立制衡、违宪审查制度等的理论渊源。除此以外,自然法流派强调对法律价值问题的思考,与实证主义法学相比,认为只有体现出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的法律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拘束效力的行为规范,从而明确了宪政必备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公司治理的内部权力制衡是指股东会、董事会及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之间分权制衡、相互依存的制度体系,是公司治理的运作核心。我国新、旧《公司法》的公司治理结构都基本体现了这一原则。但从现实条件下的运作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的具体制度设计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其主要表现为:㈠股东大会走向形式化;㈡董事会的组成与营运不适应其地位的要求,职权弱化;㈢经理职权膨胀,"内部人控制"走向失控:㈣监事会形同虚设,监督职能不到位。新《公司法》针对上述问题已经做了相关的立法修订,但某些制度设计仍需进一步予以具体化、明确化,从而在立法上达到真正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权力制衡原则作为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政治构架基础,是有效规范权力行为的根本措施,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构架下,权力制衡原则是以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形式作为体现模式的,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构架下,权力制衡原则应当而且只能以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作为体现模式.因此,建构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构架基础需要进一步强化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是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的地中海东部海上霸主,它在中世纪和近代初期商业兴盛、国家富庶,政治稳定。这一切都与当时的欧洲诸国有着强烈的反差。本文指出对威尼斯的政体进行深入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威尼斯在近代之前就初步的形成了以权力制衡和权利保障为内核的宪政体制,正是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政体保障了威尼斯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熊峰 《法制与社会》2013,(11):198-199
宪政是现代国家运用宪法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以及法治原则。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宪政基本原则与现代公共管理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并由此构成了公共管理模式创新的内在张力。在宪政的视阈下,公共管理需要同时强调效率、价值和宪政支持的模式,既有政治的价值,同时管理又具备足够的能力,还有来自宪政的权力支持,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合理的"效率优先-均等共享-宪政支持"公共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撤检派"基于检察制度与"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不兼容的理由而主张撤销中国检察机关的建制,而"挺检派"虽拒斥"三权分立"的理念,但同时又笃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衡原则",并以此作为主张维护和完善中国检察机关的"理论根据"或"原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的前世今生以及是是非非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政权建构的原理和制度特色的精细解读,从中国政权建构的理念和政制上排除了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则认为应当另辟蹊径,为中国的检察制度建构更科学的"理论基础"或"原理"。  相似文献   

14.
西塞罗古典共和思想以混合均衡政体为核心,而联邦党人则推陈出新,建构了以“自由选择、分权制衡”为核心的现代共和思想,但这两种共和思想并非毫不相干,而是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两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和基本原则,从混合均衡到分权制衡展现了共和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在政体划分基础、目标诉求、权威依凭、政体实质等方面,联邦党人现代共和思想是对西塞罗古典共和思想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肖光辉 《现代法学》2012,34(4):28-38
权力分立,在古代的罗马已经初步形成。这种公共权力的分配与运行,到了现代社会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各国根据古典主义、启蒙学者提供的学说理论进行了数百年的实践,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实践模式。比较古代罗马与近现代社会的实践,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通过社会关系史的变迁进一步考察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深入研究权力分立学说的理论创造条件,同时也为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法律监督架构及其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权力一元分立的宪政模式中,必然要在最高权力机关授权和监督之下设立专门机关,负责对最高权力产生并下辖的诸种权力进行监督,这一专门机关在我国体现为检察机关。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具有权力的从属性、地位的专门性、内容的特定性等性质,其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权力制衡与民主法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制衡与现代法治的内在关联,是法律史上的一个经典概念。法治意味着法律的统治、意味着良法的至高无上,作为一种良法被普遍遵守的状态,法治和法治秩序具有相通的内涵。权力制衡无论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来说,最终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才能保证它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法治必须依赖权力制衡的政治结构基础,才能符合现代民主的要求,从而构建法律至上的良好状态。一、权力制衡是现代法治的基础权力制衡是法治秩序形成和存在的制度性架构,是法治形成和存在的直接条件。权力制衡与法治的内在关联可以诉诸法治的形成史。衍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法…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行政机关依照人民检察院的审查意见或审查决定,作出相应行政处理决定或者执行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的制度。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制度是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宪政制度上作出的重要安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完善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嫣姝 《法学论坛》2000,15(2):11-17
从人类宪政发展史来看,宪法完善的主要标志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良性平衡结构的形成.我国宪法的完善问题应选择这一模式,这既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自然结果,也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由此,我国宪法改革的制度设计,应适度界定国家权力,重点加强人权建设.在完善国家权力制度方面,应遵循领域相对缩小、纵向收放结合、职能明晰制衡等原则;在人权制度完善方面,应适度扩展主体范围,进一步充实以经济自由权和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任何权力都有自我扩张的倾向。如何制约政府的权力扩张,从而使其成为有限政府,而不是无限政府呢?要控制政府权力扩张,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权力横向配置遵循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就是制约政府权力扩张、保障有限政府的重要制度安排。这些安排是立宪安排,不能为直接行使政府权力的人所改变。这些安排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