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时,传统婚姻制度渐次形成,有所谓“六礼”、“七出”、“三不去”之说。千百年来广为民间所传承。从那时起,有关婚姻的律法日益完善。氓之婚姻本案出自《诗经·卫风·氓》。这是以一个弃妇口吻描述的婚姻悲剧,大意是这样的:氓这个男人,看起来一副老实相,他手中抱着布匹来换丝。实际上他哪里是来做生意换丝的,他的目的是与我商量婚姻之事。送他渡过淇水,到了顿丘才分手。并不是我一再推迟婚事,而是你没有找到好的媒人。你不要生气,我们的婚事订在秋天吧。我骑上墙头,希望看到他重新出现在远处的关隘上,但却觅不得他的踪影,我禁不住泪水涟…  相似文献   

2.
彩礼,是指男女缔结婚姻前,男方家庭给予女方家庭一定财物的婚嫁风俗.“彩礼”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六礼”制度中“纳征”,此时是一种礼节性程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文明发展,给付彩礼的婚嫁风俗也发生巨大改变,但就彩礼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一直争论不下,从而导致适用彩礼返还规则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彩礼的起源出发,通过对彩礼性质的分析,对我国彩礼返还规则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黄卉 《法制与社会》2015,(5):236-237
事实婚姻一直是法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事实婚姻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事实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展现出的名词也不同,如:“搭伴养老”、“青年同居”、“临时夫妻”的事实婚姻不断涌现.本文就事实婚姻的效力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商务与法律》2006,(5):47-48
南非议会2006年11月14日批准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成为非洲首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当天,南非议会以230赞成、41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待南非总统姆贝基签署法令后该法律将即刻生效。南非社会对同性恋问题持保守态度,但南非是全球首个在宪法中写入“禁止以性取向歧视他人”的国家。丹麦在1989年成为全球首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此后数个欧盟成员国也陆续承认“同性婚姻”。在美国,目前只有马萨诸塞州承认“同性婚姻”,佛蒙特、康涅狄格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则赋予同性伴侣“民事结合”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婚姻的外衣下到底掩盖了什么?当爱情和浪漫让一些向往或走进婚姻屋檐下的人们做着玫瑰色的美梦时,却有另一些人在婚姻殿堂的窗口徘徊,寻找远处的风景。近年来,一种被叫作“亚婚姻”的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一样,“亚婚姻”也因为揭开了看似正常甚至完美的婚姻创口,让很多人开始疼痛。在“亚婚姻”状态的家庭,他们的婚姻关系还没有到破裂的程度,却正在缺少热情。他们有婚姻,却已没有爱情。他们有过去,却可能没有未来。“亚婚姻”现象的出现,是当下婚姻关系亮出的黄灯,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和警惕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爱情的叹息     
婚姻的外衣下到底掩盖了什么?当爱情和浪漫让一些向往或走进婚姻屋檐下的人们做着玫瑰色的美梦时,却有另一些人在婚姻殿堂的窗口徘徊,寻找远处的风景。近年来,一种被叫作“亚婚姻”的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一样,“亚婚姻”也因为揭开了看似正常甚至完美的婚姻创口,让很多人开始疼痛。在“亚婚姻”状态的家庭,他们的婚姻关系还没有到破裂的程度,却正在缺少热情。他们有婚姻,却已没有爱情。他们有过去,却可能没有未来。“亚婚姻”现象的出现,是当下婚姻关系亮出的黄灯,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和警惕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我国婚姻法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改革开放前期、后期几个阶段,由最初的“六礼”“七出”“三不去”逐渐演变到如今的新婚姻法解释三,不仅经历是时代变迁的考验,也日趋走向完善与成熟,本文对婚姻法的发展历史简要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新解释的立法宗旨,并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婚姻的外衣下到底掩盖了什么?当爱情和浪漫让一些向往或走进婚姻屋檐下的人们做着玫瑰色的美梦时,却有另一些人在婚姻殿堂的窗口徘徊,寻找远处的风景。近年来,一种被叫作“亚婚姻”的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一样,“亚婚姻”也因为揭开了看似正常甚至完美的婚姻创口,让很多人开始疼痛。在“亚婚姻”状态的家庭,他们的婚姻关系还没有到破裂的程度,却正在缺少热情。他们有婚姻,却已没有爱情。他们有过去,却可能没有未来。“亚婚姻”现象的出现,是当下婚姻关系亮出的黄灯,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和警惕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婚姻的外衣下到底掩盖了什么?当爱情和浪漫让一些向往或走进婚姻屋檐下的人们做着玫瑰色的美梦时,却有另一些人在婚姻殿堂的窗口徘徊,寻找远处的风景。近年来,一种被叫作“亚婚姻”的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一样,“亚婚姻”也因为揭开了看似正常甚至完美的婚姻创口,让很多人开始疼痛。在“亚婚姻”状态的家庭,他们的婚姻关系还没有到破裂的程度,却正在缺少热情。他们有婚姻,却已没有爱情。他们有过去,却可能没有未来。“亚婚姻”现象的出现,是当下婚姻关系亮出的黄灯,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和警惕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年底,中国台湾历史上首次在“立法院”公开讨论“婚姻平权”问题.婚姻平权意指平等的婚姻权,可扩及同性恋、跨性别、变性等性别之间的婚姻关系.如果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国人使用了上千年的亲属称谓有可能从”法典“中消失. 2015年1月28日,“婚姻平权法案”的发起人之一、“立法委员”尤美女告诉媒体记者,由于本次“立法院”会期已经结束,“法案”能否排案审查并进入二读程序,还要等到2015年2月24日新会期时方能确认.  相似文献   

11.
“事实婚姻”这个称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甚至还在某些文章、著作乃至教材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肯定”.这种现象出现在新婚姻法已颁布施行多年,且法制建设逐步走向完备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令人费解的.笔者试图从人们的习惯理解和有关论著出发,把“事实婚姻”归结为“单纯依据事实而成立的婚姻”,或曰“非法律婚姻”.如果这个理解没有偏离真实的话,那将不得不明确地指出,所谓“事实婚姻”是根本不能存在的,它不是婚姻而只能是非法同居.这是因为:首先,没有一个统治阶级能容忍漠视法律的现  相似文献   

12.
婚姻本质是两性结合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婚姻本质的认识是婚姻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有些论述离婚问题的文章把婚姻本质归结为“夫妻感情”或“爱情”。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婚姻本质是两性结合的伦理关系。“爱情说”不符合历史和现实,也不符合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单纯 《法治研究》2010,(5):30-32
截至2009年底,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衣阿华州、新罕布什尔州都已经通过了“同性婚姻”的立法。可以预见,2010年美国的婚姻法将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但同性婚姻遭到了宗教人士的强力反对,认为这有违自然法则。其实,如果人们以实证主义法学的立场来解释新的社会事实,确立新的社会规范,那么“同性婚姻”和“无性婚姻”被解释为合法的婚姻与自然婚姻在原则上和社会功效上并没有不可弥合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吴剑 《检察风云》2010,(7):62-63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试离婚”在争议声中频频曝光。那么,“试离婚”是挽救婚姻的一服良剂,还是面对需求的市场炒作?它是否真的能成为婚姻的缓冲带,从而避免草率离婚呢?  相似文献   

15.
小非 《法庭内外》2010,(5):34-36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的发生,“试离婚”在争议声中频频出现。那么,“试离婚”是挽救婚姻的一副良剂。还是面对需求的炒作市场?它能否真的成为婚姻的缓冲带?又如何从程序上避免草率离婚?目前,“试离婚”游走在法律边缘,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16.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试离婚”争议声中频频出现。那么,“试离婚”是挽救婚姻的一副良药,还是面对需求的市场炒作?它能否真的成为婚姻的缓冲带?又如何从程序上避免草率离婚?目前,“试离婚”游走在法律边缘,备受质疑,频惹争议。  相似文献   

17.
婚姻关系模型理论与离婚法律制度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关系理论从来都是婚姻制度的实质性基础。如果说离婚制度研究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学术进路,那么婚姻关系理论则反映着整体的、宏观的、基础的婚姻定位、婚姻意识和婚姻观念,它融合了学者对婚姻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从“认识婚姻和塑造婚姻”的角度彰显着和实践着婚姻法的根本使命。对婚姻关系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定位,从根本上决定着离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离婚案件的处理方式,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塑造婚姻”。婚姻关系理论对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考量,鲜明而深刻地体现在离婚制度中。一、不同婚姻关系模型的理论争锋关于婚姻关系理论,丰富多…  相似文献   

18.
爱情、性、共同生活、生育是婚姻的基本元素,亦是追寻婚姻意蕴之钥匙。围绕这些元素,人类社会构建了一整套婚姻制度。但在老年人婚姻中,婚姻内涵发生明显变化,原有的仅对标年轻群体婚姻形态的婚姻规则遭遇巨大挑战。传统社会人均寿命不高,在严密的婚姻伦理加持下,婚姻一旦缔结即处于极强的稳定状态,故婚姻规则聚焦年轻群体即为已足。但在传统婚姻伦理崩解之现代老龄社会,老年人成为婚姻关系之活跃参加者,因而婚姻规则需要展开全龄视域的检视。在既有婚姻制度外,根据老龄社会之需求,补充构建“注册伴侣”制度和“见(公)证互惠”制度,形成见(公)证互惠—注册伴侣—狭义婚姻之多元规则,视情况酌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值得正视和深入探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子午 《江淮法治》2010,(4):32-33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试离婚”争议声中频频出现。那么,“试离婚”是挽救婚姻的一剂良药,还是面对需求的炒作市场?它能否真的成为婚姻的缓冲带?又如何从程序上避免草率离婚?目前,“试离婚”游走在法律边缘,备受质疑,频惹争议。  相似文献   

20.
无效婚姻的静态识别与动态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形成当时社会群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社会形式。①但必须指出,婚姻作为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它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法律现象”。②因此,只有符合当时社会制度(原始社会为婚姻习惯、阶级社会为婚姻法律)的男女两性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