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士录 《东南亚》2005,(1):7-12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首府万隆市召开的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共同声讨殖民主义,探讨相互间合作与发展的大会,也是第一次将西方大国特别是前殖民主义国家排除在外,由亚非新兴国家自主举行的国际性会议。会议将与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相一致的十项原则写入会议公报,产生了“万隆精神”,从而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之成为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准则①。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万隆会议的精神仍然发挥着作用。当前在国际事务特别…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2—24日,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及亚非首脑会议在印尼的万隆隆重举行。本次首脑会议系南非和印尼政府共同提议,以“弘扬万隆精神:致力于打造新型亚非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亚非会议缔造的“万隆精神”曾深刻影响了历史。在全球化时代,“万隆精神”不仅未失去其意义,而且彰显出超越时代的光辉。本次的亚非首脑峰会更是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容。弘扬“万隆精神”,以“万隆精神”指导和促进亚非之间的合作,符合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此,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围绕万隆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举行对谈,期望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印两国共同倡議和平共处五項原則,到今年6月,已經五年了。五年来,由于世界和平力量和进步势力的迅速發展壮大,和平共处五項原則已充分显示出它的偉大生命力,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承認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則。虽然从一开始,它就遭到帝  相似文献   

4.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许多方面也出现严重反复甚至倒退。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坚持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理性对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中日关系应有明确的方向感,不为狭隘民族情绪所左右,不受偏激舆论煽动;把培育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作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双方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对方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世界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外交纵横捭阖引人注目。这要归功于中国外交突出一个“和”字。“和”是中国处理同各同关系的原则,也是对待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国外交的这一特色,来源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来源于中国的古老哲学和巾华民族对世界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6.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来的历程表明,它已成为世人普遍关注且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国际组织。“上海精神”不仅丰富了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而且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7.
石油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与国际关系〔俄〕亚·瓦西连科弗·拉祖瓦耶夫一百年来,“石油因素”始终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石油公司”、“英荷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都曾是当时诸多世界政治事件及其复杂化的发起者,并且推动西方主要大国政府制定出极为重要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8.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控制,讨论和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和通过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会议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推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更快地走上胜利的道路;促进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争取经济独立。  相似文献   

9.
10月12~13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跨太平洋安全:和平共处包容发展”的“现代院论坛2015”在京召开,来自现代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防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卡内基研究中心、美国笹川财团、日本再建基金会、韩国东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缅甸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50多位中外学者与会,探讨了当前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及跨太平洋安全合作框架的构建。论坛共分三大议题:“‘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跨太平洋安全:挑战与应对”、“新型国际关系与跨太平洋安全合作的架构”。  相似文献   

10.
论朝鲜半岛和平共处的实现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自2013年以来的持续紧张已经构成对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实质性威胁,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紧迫性与现实性已日益凸显。"和平共处"作为国际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应当也有可能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中发挥必要的作用。有必要将"和平共处"作为以和平手段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原则的核心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但目前学术领域关于“经济外交”的界定很含糊,无法从根本上将“经济外交”与一般意义上的“外交”相区分。从国际关系的现实出发重新界定“经济外交”,探讨“经济外交”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外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预示了AGI时代的开启。与以往“数据主义”时代讨论的弱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关系影响所不同的是,AGI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赋能”和“使能”工具,AGI技术推动的人机融合,将对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进行快速与深刻的嵌入,迅速有效地改变社会生产方式,重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对国家综合能力的改造来影响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同时也使全球治理出现新难题。认识新一代AGI的技术质变对未来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想象与空泛的技术描述,AGI驱动的生产力底层变革,必将对国际关系产生与以往不同的颠覆性重构。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12-13日,由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主办的“南开国际关系论坛2011”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与会学者就“当前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前沿”、“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进展与不足”、“中国国关研究创新的突破方向”、“中国外交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以及“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等六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学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时,提出“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这一崭新的思想和命题是对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发展。 “全人类共同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而不断扩展。这将愈益冲击国家主权的传统观念,造成国家主权的让渡现象。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国家仍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国家利益仍然在国际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坚持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1955年4月18日至22日,29个亚非新独立国家和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召开盛大而隆重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摆脱殖民主义统治的新兴国家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集体亮相,揭开了国际关系史上新的篇章。一、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的起点和开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万隆会议是在世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取得重大胜利,但殖民主义仍然猖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东西方严重对峙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的“全球化”浪潮、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求等方面。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国际关系这种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同时,作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框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意义,将给整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古代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作了简单的回顾,并以隋唐为界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各时期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古代的东北亚地区并不存在所谓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礼治(礼义)体系”,指出:在本质上,古代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并无不同,都是以“力量”和“利益”为基础形成的力学关系和力学秩序。因此,在当今的东北亚国际事务中,我们应该抛掉所谓“大国风范”这样的心理包袱,以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在冷酷的国际或区域性竞争中冷静而果断地追求我国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8.
1970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编辑了《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国际关系中单位分析的革命,它摒弃传统的“国家中心论”,以跨国关系作为分析对象和研究主题,直接挑战长期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中心分析法”。自该书出版以...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世界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新旧格局转换和新旧秩序交替的艰难性、曲折性充分彰显。“一个主题”、“两大公害”、“三种态势”、“四股潮流”、“五个热点”,可以说是这一年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未来国际关系走势与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战略布局需扬长补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中国对外战略布局可以用“积极进取”一词来表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战略布局的思想经历了“一条线”和“一边倒”、“三个世界划分”、“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国外交政策也经历了几次大调整,包括中苏结盟及关系破裂、与亚非拉国家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