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事实已被人们逐渐地认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成为判断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将十分有益于认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将十分有益于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和动力;二是科学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进入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变人类社会生活面貌,加速社会变迁。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可以使科技工作者认清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而推进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进化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几个重要特征:一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由此将引发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二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日益使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决定国…  相似文献   

5.
臧宝瑞 《中国民政》2022,(18):32-33
<正>科学技术帮助我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公益慈善帮助我们人类认识自身、改造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无止境。公益慈善的发展没有止境,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同情心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梦想无止境。总体而言,公益慈善与科学技术均致力于回应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赋能。  相似文献   

6.
唐璐 《传承》2012,(10):36-37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提出的科学的认识论思想。《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是一篇讨论认识与实践关系、知与行关系的重要文献。《实践论》一文不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到今天,其阐明的哲学原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了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对科学技术有过系列的论断,其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体现的科学技术观,大致可以概括为本质观、价值观、进步观,三个方面,下面着重谈谈邓小平科学技术进步观问题。科学技术进步观是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规律的认识及其转化为生产力活动机制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人类认识(当然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规律、总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古代近代早期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认识能力与操作能力的统一,它是人类把握对象世界的符号系统(科学)及以此为原理的操作程序和物化形态的工具(技术)。“劳动主体”是指具有认知和操作能力的劳动者,它既泛指一切劳动者,也特指能够自主其劳动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主体以科学技术为本体,也就是以认知和操作劳动的能力为本体。本文专门探讨科学技术在劳动主体的生成、劳动、本质、判据、价值、异化、自由等范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解释绝对真理的含义时,有人认为绝对真理是“对整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毫无遗漏的完全正确的认识。”[见《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4年第6期第93页]有人认为绝对真理“是人类在无限延续中能够接近对客观外界的完全认识。”(吉林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59页)我们把第一种观点简称为“完全论”。第二种观点简称为“接近论”。“完全论”哲学界多数同志已提出了异议,而“接近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科学技术?确切说,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概念。科学是反映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技术则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的手段的总和。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逐渐地对自然规律有所认识,并且学会了运用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使其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科学技术就是在这漫长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面对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有欣喜和自豪,也有无奈和恐惧。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它毁灭人类的力量也是惊人的。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虽然有不少偏颇之处,但他们毕竟提出了科学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个时代的课题。在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了,人们开始思考科学技术人道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辉 《社会主义研究》2005,1(6):104-106
科学技术既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科学技术与人的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创造科学技术与人协调发展的机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以及与社会大系统本身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模糊发展到精确,从心中无数到心中有数,这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为了分析和处理模糊现象,突破精确数学的框架,创立了一门新兴数学——模糊数学。它实现了处理模糊性事物在数学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模糊数学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互关系的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探索越来越深层次的客观事物本质。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和人化自然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认识现实的世界就要包括全部的科学技术,其中含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客观世界是发展的,有规律的,核心问题是把握事...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变革自然中所获得的成果总和,其内涵包括科学、技术、文化三个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发展文化建设手段以及科技工作者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近代以来中国科技的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含了科学技术文化的匮乏和科学精神的不足.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以灾害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着眼,是观察与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史学只重人事,不重自然,因此,对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及其影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最典型的例证是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7.
王丽梅  戴宏图 《求索》2011,(5):98-100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精神信仰(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三大问题始终都是人类社会所要面对的永恒话题,并且根据对他们的不同认识与理解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模式。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先从这几个关系去解读,进而了解他们在文化之间存在的一些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认识事物时呈现出的偏好性差异是一些重大研究范式冲突及理论分歧的由来。人类的认知习惯大致可分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表现形式,这两种认知习惯在当今社会科学中演化为一种张力关系,即呈现为两种研究范式的对立。当前政治学研究范式大致可归纳为"科学范式"与"传统范式",二者应当互补而非互相贬损。作为社会科学之一,政治学应注重向人文学科汲取营养,从人的现实需求出发,探求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时代问题产生的前提,而把人类世界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和把握是研究时代问题的基本思路,系统分析法与矛盾分析法相结合是研究时代问题的基本方法;研究时代问题的中心线索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基本依据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研究时代性质,就是要讨论建立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与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当前的时代是建立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相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哲学和宗教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不能不认真面对如何认识、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样态,哲学和宗教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人类相伴随,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融、对立斗争。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更为复杂和微妙。我们要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积极促进哲学的繁荣,同时要加强宗教学理论的研究,妥善处理宗教事务,引领宗教健康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