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押人员作为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教育感化挽救是监管民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实践证明,在看守所监管实践中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用《弟子规》教育感化在押人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在监所推行《弟子规》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加以解决,促进监管场所更好地开展在押人员教育感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最主要特征,它既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始终的具体工作。要求法官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庭审准备、庭审阶段、法庭教育和执行阶段,都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心灵的皈依。天然血缘关系所铸就的亲和性、共同生活所熟知的可能性和家庭教育感化的有效性决定了家庭对罪犯教育感化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家庭能够促使罪犯真诚悔罪,能够帮助罪犯矫治犯罪心理乃至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犯罪给家庭带来了危机,有缺陷的畸形的家庭对教育感化犯罪人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基于家庭对罪犯教育感化作用的分析,监狱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罪犯教育感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青少年的司法行政保护姜丽萍所谓青少年的司法行政保护是指通过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青少年给予刑事上或行政上的法律保护。有关青少年的刑事司法保护问题,在我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司法实践中,已基本形成框架。而关于青少年的司法行政法律保护问题,从...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收容教育所建于1989年7月。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法收容教育挽救尚不够劳动教养的卖淫嫖娼人员,对他们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并对他们进行性病检查和治疗,收教期限为6个月至2年。它是行政强制教育场所,是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收教所自1989年建所以来,已收容教育卖淫嫖娼人员4545人(其中男性1341人,女性3204人),已解教4161人,现有384人。建所之初,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是干警原来都是从事劳改劳教工作,它和收容教育工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  相似文献   

6.
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已不适应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应建设更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以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  相似文献   

7.
罪刑适应是刑法三大原则之一 ,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而言 ,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就不能兑现这个原则 ,而要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感化教育是现代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人类的学习本性不仅使受教育成为必要,而且使其固定为社会化的一种需求。更重要的是,人性可以借助充足和完善的教育进行重塑。由于犯罪是一种社会化缺陷的反照,因而罪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罪犯教育矫正的原理即在于通过良好教育使其重获守法的心理倾向,增强抑制犯罪的心理力量。从社会学、人性论与犯因性的学理角度来看,罪犯感化教育不仅事属可行,而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不利于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建议:健全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刑事实体法;健全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的少年法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体现劳教工作的特色,全面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把劳教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地都比较重视这项工作,但总的来说,个别教育仍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对新形势下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个别教育工作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刑罚的教育感化功能,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一直坚持的"教育、感化、挽救"的少年司法指导方针。若要使该制度发挥其优越的法律和社会效果,关键是明晰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只有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相分离,以独立的量刑程序为研究视角,结合社会调查报告所记载之内容,才能准确界定其属于量刑证据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未成年人刑事检查程序中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贯彻教育挽救、区别对待的原则,不仅应当在实体上体现对未成年人“宽严相济”,在程序上也应当体现“宽严相济”,达到“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界定法庭教育的概念和属性,全面揭示法庭教育制度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是解决当前有关法庭教育制度诸多争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法庭教育是衔接公安、检察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教育、矫正环节的重要"桥梁";是贯穿审判全程的教育;是突出被告人主体性的价值教育;是强制性和干预性的特殊社会教育;是与审前社会调查、心理辅导、亲情感化、合适成年人参与、营造适当教育情境等程序保护措施和审判方式相辅相成的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第五编新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在侦查工作中没有体现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不遵守案件办理程序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应该遵守教育、感化、挽救、特别保护、全面调查、分案处理、迅速简易、个别化审理等原则,要从传唤、讯问、强制措施的适用等各个方面注重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刑事政策主要体现在处罚上,忽视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办案工作模式不成熟;没有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独立的检察规则。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机构和程序制度,建立案前调查机制和案后跟踪调查制度,办案中合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学界定法庭教育的概念和属性,全面揭示法庭教育制度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是解决当前有关法庭教育制度诸多争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法庭教育是衔接公安、检察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教育、矫正环节的重要"桥梁";是贯穿审判全程的教育;是突出被告人主体性的价值教育;是强制性和干预性的特殊社会教育;是与审前社会调查、心理辅导、亲情感化、合适成年人参与、营造适当教育情境等程序保护措施和审判方式相辅相成的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各国立法也十分重视对其定罪、量刑、行刑诸方面的特殊处遇。在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周岁不满18  相似文献   

18.
科学界定法庭教育的概念和属性,全面揭示法庭教育制度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是解决当前有关法庭教育制度诸多争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法庭教育是衔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教育、矫正环节的重要“桥梁”,是贯穿于审判全过程的教育,是突出被告人主体性的价值教育,是强制性和干预性的特殊社会教育,是与审前社会调查、心理辅导、亲情感化、合适成年人参与、营造适当教育情境等程序保护措施相辅相成的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对缓刑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未成年犯。但是,未成年犯不同于成年犯,相同的规定适用于未成年犯会不利于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笔者从司法实践角度,认为应当把未成年犯和成年犯的缓刑适用条件分开,...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提出通过大力兴办教育,培养国民健全人格,进而富国强兵,挽救国家危亡。这种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科教兴国的事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