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理想的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远大目标。在我国古代,“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孔子所言的“致中和”,董仲舒宣扬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等思想充分表明构建和谐社会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归纳古今中外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谐涵盖社会发展中的四方面的要求:多样之统一,关系之协调,力量之平衡,功能之优先。多样之统一,是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之济,而不是简单的同一;关系之协调,即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协同发展;力量之平衡,是指和谐在宏观状态上表现为力的平衡,并形成一种相对稳…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的跨越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能够跨越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性质。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即社会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有序、相互协调、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性质,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最核心的思想。跨越性与和谐性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跨越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能够跨越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性质.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即社会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有序、相互协调、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性质,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最核心的思想.跨越性与和谐性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求实》2005,(10):27-29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概括来讲是两大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而实现这两大和谐,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两对矛盾。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要达到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就要协调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要协调富裕群体和困难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燕 《求实》2006,(Z2):261-262
高等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给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答卷。一、构建和谐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精神可以归结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因此,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构建和谐教育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1.…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在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也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义和谐相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党提出的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十六届四中  相似文献   

7.
徐崇温 《学习论坛》2006,22(12):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战略思想.面对着战略机遇和凸显的矛盾,如果举措得当,将促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平稳进步;而如应对失误,则将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要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就要妥善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二是要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由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采取的协调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举措始终贯穿着促进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统一,因而贯彻这样的战略思想和具体部署,就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是指一个社会具有可以把握住的确定性,其中主要包括价值规范的确定性、社会行为的确定性、社会心态的确定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性.对和谐目标的追求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个根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旨所在.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事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既可以导致通顺的和谐统一状态,也可以导致矛盾的对立统一状态.所以,差异与相互作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矛盾.在社会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现实地探讨和深入研究差异及其相互作用与矛盾或和谐的关系,以及究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还是通顺的和谐统一构成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天华 《理论学刊》2008,4(4):76-78
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维度,和谐社会理论是差异与和谐双重维度的统一.和谐,是多样性差异的协调平衡、共生和谐,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适度张力.当代社会和谐必须强调并确立"差异共存、和谐共生"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结构性,也就是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对持久、稳定的联系模式。所谓“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  相似文献   

12.
基层社会矛盾冲突的十大疏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社会矛盾冲突"是指发生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所辖区域内的非对抗、非敌我性矛盾冲突。"疏导机制"是指采取疏而不堵,导而又引的思路,综合协调,良性运作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方法和措施及其化解矛盾冲突的具体活动。疏导基层社会矛盾冲突的十大机制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疏导、化解基层的社会矛盾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8,(5)
党内和谐是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其实质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的统一、和谐,其表现为党员与党员之间、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团结、协调和统一。组织部门是党委抓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内和谐的建设者和促进者,组织部门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党内和谐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维护组织工作公平,以组织工作公平促进党内公平,以党内公平促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过程,而在以往事实与价值冲突的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陷入只关心自身利益、忽视客观规律的发展困境。这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当前,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生态效益与生态公平的统一,真正使事实与价值协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互关系时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①胡锦涛的讲话,精辟而又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焦国林 《理论学刊》2007,4(6):65-67
一、人的存在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和谐从本质上说是在社会关系中来把握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P532)。这就是说,对人的社会关系和谐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强调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意义。在实践中,不仅建立起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人的自然关系,而且也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了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动态、有序、协调的发展状态。实践不仅对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基础性的地…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辽宁是中共辽宁省委最近明确提出的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或者说决定性的是靠发展。正如党中央所指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样,发展也是建设和谐辽宁的第一要务。真正发展才能真正和谐 建设和谐辽宁之所以振奋人心,其亮点在"和谐"。什么是"和谐"?这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状态,即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协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关系和谐。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11):24-26
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具体地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人类为了达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知与行之间互动互补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语境中,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原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共同体现新型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又交叉反映着作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与其相对应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有机结合.正是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凸显其无与伦比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最核心、最根本的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这三个要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各尽其能是前提,各得其所是关键,和谐相处是表现。各尽其能是指人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效率问题;各得其所是指社会对人们的回报,是公平问题;和谐相处是指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稳定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