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采取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重视"软权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际地位走势问题是一个牵动世界总体局势演进的大问题。“9·11”以来特别是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出现的世界性反战甚至“反美主义”浪潮 ,使美国的国际威望不能不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由此也引起了各国学界对美国未来国际地位走向的关注和争议。为对此一重大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3月 3日以“美国国际地位走势评估”为主题 ,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 ,试图从各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评估 ,以有助于对美国、对世界总体局势的认识和把握。现将与会部分知名学者、专家的发言整理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际地位走势问题是一个牵动世界总体局势演进的大问题。“9·11”以来特别是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出现的世界性反战甚至“反美主义”浪潮 ,使美国的国际威望不能不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由此也引起了各国学界对美国未来国际地位走向的关注和争议。为对此一重大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3月 3日以“美国国际地位走势评估”为主题 ,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 ,试图从各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评估 ,以有助于对美国、对世界总体局势的认识和把握。现将与会部分知名学者、专家的发言整理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了2 0 0多人遇难、千余人受伤的惨剧,被称作是欧洲的“9·11”。这一事件使整个欧洲为之震撼,激起了欧洲各界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重新评估,加速了欧盟内部的反恐合作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引发了欧美关系的微妙变化。“3·11”爆炸发生后,欧洲人开始重新定位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并得出对全球恐怖主义特征的新判断。首先,欧洲人已将马德里“3·11事件”看作是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意味着欧洲大陆呈现出了“全新的欧洲恐怖主义活动图景”①,国际恐怖主义已…  相似文献   

18.
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正全面展开。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战略与政策抉择,不仅是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对外政策课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近期发起召开了“21世纪国际秩序与中国对外战略”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及其变化趋势、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等战略性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于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向"新时期"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 2月 1 0日是中国“入世”周年纪念日。“入世”不仅表明中国需要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 ,更表明了中国以积极姿态主动融入世界的决心。然而 ,人们不会忘记 ,海内外各界在一年前中国“入世”之际的反应 :期待中兼有怀疑 ,鼓励中充满忧虑。那么 ,审视一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表现和“入世”的效应应如何估价 ?横亘在中国面前的问题与挑战还有哪些 ?如何予以有效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既作为对中国“入世”周年的纪念 ,亦期望籍此引起更多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共同把中国与世界的结合这篇大文章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