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宗教文化调适的角度,分析西班牙殖民时期天主教在菲律宾传播过程中与菲律宾原始宗教与传统文化的调适,特别是宗教节日的文化特征与功能的嬗变,从而阐释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迅速而广泛传播的非政治因素以及文化传播过程中所遵循的文化调适主义这一普遍命题。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的农业机械化历史很长,从西班牙统治末期就开始引进园盘耙、中耕机、多组犁和玉米播种机。但是,直到1960年,农业机械的数量很少。第一批由西班牙和美国引进的农业机械,由于不适合菲律宾的具体条件和需要,因而无法使用推广。 大甘蔗种植园的机械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律宾政府通  相似文献   

3.
反教会运动是近代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菲律宾宗教民族主义诉求的目标是推翻西班牙教会的专制统治,争取菲律宾民族的宗教自由与平等权力.菲律宾反教会运动不仅推翻了西班牙天主教会,而且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并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菲律宾独立教会,对推动天主教在菲律宾的本土化、多元化以及文化解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六世纪中叶,菲律宾群岛最发达地区的居民已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传统教育体系,通过这种体系,村社的长者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同西班牙人一起在群岛出现的天主教僧侣垄断了这个殖民地国家的教育。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八六三年以前为第一阶段,从一八六三年改革到十九世纪末叶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教育部门的一切设施仅是为了培养住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面对大多数居民来说,甚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殖民时期,面对占主导地位的天主教意识形态,菲律宾华人教徒充分利用了天主教所赋予的制度文化资源,建立了与西班牙殖民者、天主教会以及菲律宾人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华人族群自身的关系网络,拓展了华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菲律宾华人教徒巧妙整合自身与异质文化的实践过程充分反映了华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在菲律宾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菲律宾人民对土地所有权及土地税的看法表现了种种不同的态度。然而,目前的许多看法仍须追溯到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前时期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时期中去。①这些态度构成了对西班牙以前时期和西班牙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虽长达三个多世纪,但对菲律宾本身的经济开发却几乎没有什么贡献。霍尔曼指出:“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最先现实地把工商业的观念带给原住民的国民”,而成田节男则进一步点明:“西班牙人不得不依赖与中国人贸易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开拓菲律宾的意志。他们的所谓开发菲律宾,仅是在马尼拉进行建设,创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本文中以广义的政治文化的概念为基石 ,尝试性地将菲律宾的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政治文化、殖民地政治文化和独立后的政治文化。早期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带有“个人权威”色彩的政治文化源头 ;殖民地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菲律宾政治文化的影响 ;独立后的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 1946年以后以政党政治为主要特点的政治文化。笔者从菲律宾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出发 ,考察菲律宾政治发展过程和文化发展过程 ,总结菲律宾政治文化的特点 ,并从菲律宾现实的政治行为找出菲律宾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而为了解菲律宾政治运作方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是一个由大小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多民族的群岛国家,如今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教徒约4000多万,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中天主教徒占总人口的87%,成为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然而,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之前,菲律宾群岛上大部分居民则信奉原始宗教,棉兰老岛南部和苏禄群岛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随着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逐步确立和传教活动的加强,天主教在菲律宾得以迅速传播,菲律宾受洗礼的人数不断增加:1583年为10万人,1622年增至50万人,到1898年则达650多万人,天主教徒已占  相似文献   

10.
1521年,西方殖民者的魔爪开始伸入菲律宾群島,遭到菲律宾人民的反抗。描丹鳥居民在会長拉晋·拉普的率頒下,英勇地打退了殖民者的进攻,当場击斃麥哲倫及其部众,迫使西班牙殖民者退出菲律宾。1565年,黎牙石比率领船队再度侵占菲律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受过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入菲律宾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与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冲突的碰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不仅具有伟大的海军的传统,而且也具有海上活动的光荣传统。虽然菲律宾是进行过几次大海战——包括1898年在马尼拉湾击溃德尤伊海军司令率领下的西班牙舰队及1944年在列提湾消灭日本联合舰队——的场所,但作为美国的殖民地或者作为美国的盟国,对于防御外来威胁,主要是依靠美国的海军力量。 现在菲律宾共和国海军的前身,在1935年  相似文献   

13.
后基地时代的菲律宾安全观与防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基地时代的菲律宾安全观与防务政策曹云华在冷战时期,菲律宾在美国的保护下,基本上不存在外部的威胁。1992年,美国从菲律宾的两个军事基地撤出(我们把1992年美国军事基地从菲律宾撤出到现在的时期叫做后基地时代),一下子把军事和经济实力都比较弱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教育     
以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称号命名的菲律宾共和国,系由面积十一万五千七百零七平方哩、为数大约七千个岛屿所组成。一九七八年人口估计约为四千五百万人,在人类学上代表多样性的种族群体。菲律宾的天然资源富有潜力,但大部分尚未开发。目前,行政当局面对的一个关健性问题是国家教育条件的改进。一九七二年,菲律宾被置于戒严法之下,开始了马科斯总统所谓的“新社会”,试图改进包括教育在内的国家社会——经济地  相似文献   

15.
1898-1930年间,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签署《巴黎条约》和《华盛顿条约》,与英国签署《美英条约》,明确界定了美治菲律宾的领土界限,我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不位于其中.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才提出在国际法上根本站不住脚的所谓依据和证据,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并强占部分岛礁,并直到1997年才对黄岩岛提出领土要求.根据国际判例和条约解释的国际法,综观中菲双方主张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三项条约及其所确立的菲律宾领土界限在判定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上不具有直接创设条约权源的作用,但它们在证明美国和菲律宾在1898年及嗣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未对黄岩岛和所谓“卡拉延岛群”提出领土要求、未针对我国明确的主权宣示行为提出对抗性主权主张等关键事实上具有重要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虽均以当事人的合意为核心,但两者的本质大不相同。前者系恢复性司法,后者则类似于英美法系的辩诉交易制度。因此,法律翻译应尽量避免另作标签,而须反映制度的本源。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来,正当菲律宾从英国进口的商品迅速增加的时候,菲律宾对英国的出口却下降了,儘管菲律宾放松了外汇管制,而且比索的币值日益下降,但1962年菲律宾从英国进口的商品又有所增加。总的說来,由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特别貴,而外汇管制的开放又已經刺激了菲律宾从非美元地区的进口,并且便它达到同样的程度。 从英国进口的商品显著增加的原因大部分是由  相似文献   

18.
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将菲律宾视为一个坚定的盟友,再次发现了菲律宾在反恐战争中的战略价值,菲美以反恐为契机开展了密切的安全合作。2004年7月菲律宾因人质事件提前从伊拉克战场撤军之后,菲美安全合作遭受重创,但随后又有所恢复。这一时期菲律宾在中美之间奉行"大国平衡"外交,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发展与中国的安全和防务合作,但是中菲之间的外交与安全合作关系未能动摇美国在菲律宾安全合作中的地位。与菲律宾的反恐合作只是菲美安全合作的一个方面,美国更重视发挥菲律宾在其全球军力部署中前沿阵地和安全合作站点的作用,美国的这一意图也反映在2014年菲美《加强防御合作框架协定》之中。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近期对外政策透视曹云华从1992年上台至今,拉莫斯担任菲律宾总统已有差不多4年的时间。这4年是菲律宾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4年时间里,拉莫斯政府对菲律宾的内外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通过这些调整,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大为好转。在外交方...  相似文献   

20.
战后,菲律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由买办资产阶級和地主阶級所組成的菲律宾政府,只不过是美国的傀儡和附庸。它在經济上,与美国签訂了丧失其主权的“菲美貿易协定”,允許美国資本继續控制菲律宾經济;又在軍事上,与美国签訂了一系列束縛性的軍事条約:如軍事基地协定,軍事“援助”协定,共同防禦条約,并直接参加了东南亚軍事侵略集团。使菲律宾不僅沒有得到真正的独立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这就不能不激起菲律宾人民的的愤怒和反抗。菲律宾人民爭取民族独立的民族民主运动,是从来沒有停止过的。 本期收集的“菲律宾經济”,“在麦格賽賽政府领导下的菲律宾土地改革”两篇文章中,除了作者竭力替統治阶級宣揚所謂“功績”外,但总掩盖不住由于經济和軍事上投向美帝国主义者和国內剝削阶級的盘剝下,菲律宾的经济比战前更加恶化。特别表現在农业衰落,粮食不能自給,財政短絀,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劳动人民生活困苦。这种凋蔽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菲律宾”的譯文中表現的更明显。 我們同时譯出“卡的普南”一文,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菲律宾人民在十九世紀末期,以民族英雄滂尼发佐为首所领导下进行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的斗爭情况。 这些資料希望对讀者研究菲律宾問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