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欧盟的难民政策框架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逐渐构建,都柏林体系的形成和《阿姆斯特丹条约》的出台使欧盟共同难民政策初步形成。2015年难民危机的爆发,对欧洲避难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虽然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调整难民政策,但是各成员国为保障各自国家的利益各自为政,欧盟难民政策未得到落实,难民危机日趋严重,是典型的公共政策失灵现象。中国要重视欧盟此次难民政策调整失灵的原因和后果,以此为鉴,制定出符合公共利益的难民政策,避免出现政策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2.
段必杨  蒋莹 《思想战线》2013,(Z1):200-203
难民是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弱势群体,但是其作为人类的一员所享有的权利是不能被否认的。难民流亡后,其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生存问题,作为正常的负有劳动义务与愿望的社会成员。难民对于工作的渴求是固定存在的。维护国际难民生存权是国际难民保护的前提,而难民工作权的保护,与其生存权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试从难民工作权具体内容及其保障,难民工作权保护立法以及对难民工作权保护的建议和展望等方面对于难民工作权的国际法保护问题加以浅析,望以抛砖求引玉。  相似文献   

3.
《八桂侨刊》2003,(3):9-10
为了解欧洲发达国家接待、安置难民的政策、处置方式、难民待遇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拓宽视野,进一步做好在华印支难民工作,应德国汉诺威市青年和社会局局长托马斯·瓦尔特的邀请,民政部外事司召集各难民安置省(区)难民办负责人组团于2002年12月前往德国汉诺威市考察。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东大变局尤其是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大量难民持续涌入土耳其,给土耳其边境及国内安全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该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边境安全管理工作以应对难民危机。土耳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边境安全形势、作为欧盟外部边境重要屏障等因素,使得该国边境安全管理工作研究意义凸显,在全面分析土耳其边境安全管理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其对难民危机的应对,通过比较研究取其长避其短,对我国相应工作以启示。由此,我国边境安全管理工作需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管理框架、推行先进措施、构建难民处置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我国难民保护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君 《公安研究》2005,(12):46-5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申请难民地位的外国人日渐增多,难民问题日见突出。由于我国尚无专门的难民立法和明确的难民身份甄别程序,对难民的保护基本无法可依,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运用国际法和行政法原理,分析归纳了我国难民保护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了制定难民管理法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甘开鹏  牟军 《思想战线》2015,41(2):75-80
作为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越南难民一直面临着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多重认同的困惑,其民族认同心理也在“我群”与“他群”之间不断冲突与抗争。为了缓解身份认同的内在矛盾,这些难民往往通过重拾历史记忆的形式来重构身份认同,强化或弱化在特殊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族群边界。然而,从文化适应策略视角而言,越南难民的多重认同也隐含着诸多的现实利益诉求,并由此塑造了一种特殊的权利意识和社会抗争方式。  相似文献   

7.
10年来印支难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曾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时至今日,此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一则大量接收印支难民的国家,其印支难民问题已构成该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二则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野心,依然如故,印支难民仍在继续外流。 本文所述印支难民问题,不涉及越南血统的难民,而主要就印支难民中的越南华裔、华人、华侨难民问题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万东升 《传承》2010,(3):164-16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战争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广西社会产生了人数众多的难民。这一群体由外省内迁难民、难侨、广西本地难民、外侨难民等构成。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剖析,可以得出战时广西难民群体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战争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广西社会产生了人数众多的难民.这一群体由外省内迁难民、难侨、广西本地难民、外侨难民等构成.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剖析,可以得出战时广西难民群体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学术前沿     
<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许耀桐刘祺在《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由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组织和治理方式四个层次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发展过程,我国大致经历了管制(传统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治理(治理现代化)三种状态;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立足于国情、政情、社情,  相似文献   

11.
越南难民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群体,但在历史、政治和利益因素的影响下,越南难民一直徘徊在难民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其诉求得不到实现、身份得不到认可,使他们至今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以云南河口县岔河难民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南难民的跨国流动经历及其身份认同的建构,并从难民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来剖析其身份认同的多重性与困惑性。越南难民只有在淡忘其想象的难民身份,消除有意识筑建的"无形的"族群边界,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才能更顺利地融入当地社会,消除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陈红爱 《前进》2020,(1):37-39,5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3.
赖昌星携家人潜逃加拿大后,向加拿大移民部提出了"难民"申请,由于加拿大难民制度完善而复杂,该案也一波三折。本文就赖昌星"难民"案所涉及的加拿大难民法律制度、该案争讼的焦点和该案目前的进展与前景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阐述了1978年至20世纪末,广西接待安置难民具体工作情况和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对广西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证明了中国和广西地方政府,在接待安置印支难民事务中,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和人道主义的实情真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生物威胁事件的增多,全球化和大国冲突性质的变化以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都成为推动世界各国深度参与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现阶段,国际社会在生物试剂与生物武器安全、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安全和传染病生物安全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核威胁倡议等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共同治理的总体架构。但从长远来看,生物安全问题的全球治理仍存在着主权国家之间欠缺政治合作、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机制仍不完善以及国际社会对调查未知生物事件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要以《生物安全法》为基础、以生物安全治理机制为基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点,推动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挑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培育和规范公民社会组织,采取公正的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当前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余九林 《传承》2009,(2):106-107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大片国土沦丧,无数内地难民为躲避战火,纷纷拥入香港,尤以广东为甚,造成广东近代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难民迁徙。面对入港难民潮,港英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难民应对政策,然而,相对于汹涌如潮的难民,其作用是极其微小的。直至香港战火燃起,也没能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网格化"治理运用科层理念和全新治理技术,在打造"数字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特殊功效,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日渐流行的模式。我们知道,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难民和移民问题。截至1998年,全世界大约有5900万难民(包括在国内被驱赶的人)。而由于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多次的内战和冲突则总共遗留下大约1.5亿移民。从80年代开始,难民潮和移民潮不断上升,使其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弄性的问题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道格拉斯·斯塔福指出:“无疑,难民和移民问题是今后10年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据统计,194)年时全世界就约有难民和移民各15ho万,其中一半是非洲人。造成…  相似文献   

20.
越南难民艰难跨入香港门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决定批准1408名仍然滞留香港的越南难民在香港定居,并在今年5月份关闭香港最后一个难民营地,困扰香港25年的越南难民问题终于就此划上句号。越南难民问题始自20世纪70年代。1975年4月,南越政府垮台,大批难民逃离当时的南越,相当一部分人乘船逃往周边国家和地区。1975年5月,首批3743名难民乘长春号货轮抵达香港。此后抵港的难民逐年增加,1979年的统计显示,当年抵港的难民人数为68695人,达到最高峰。香港政府从1975年到1979年,陆续建起了4个越南难民收容中心,实行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