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协调组织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织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区域协调组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盛至衰转而复兴的发展过程。探究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缺乏法律基础、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权力约束不足是制约区域协调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重建区域协调组织以协调区域发展。新形势下区域协调组织应当以"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作为建设的法律基础,完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规范横向政府关系,进而实现对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2.
能力关乎作为,能力关乎根本。当前,人民政协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镇江市政协开展"提升履职能力"征文活动,十分及时,极为重要。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包括政治鉴别、学习思考、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综合表达、改革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一战略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区域利益的协调。区域利益要达到协调状态的基本要求是兼顾到各区域的利益,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达到各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从而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故要将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必须坚持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法制化、均衡化、程序化和统一化的原则,通过在宪法中确立区域利益协调的指导思想、制定地方关系法、确立区域主体的法律关系形式以及促进区域利益协调的法律实施等进路对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进行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4.
陈光 《湖湘论坛》2017,(3):127-133
"大""小"立法理论为我们理解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包括"关于立法的协调"和"根据立法的协调",最终目的都在于为区域发展与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大立法"思维下的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协调的内容和方式尚无定论、协调的实然动力不足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有着不切实际的功能期待,忽视发展逻辑与立法逻辑的差别,以及不注重与"小立法"之间的衔接等。对此,地方政府及立法者应当承认立法功能的有限性,寻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地方立法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小"立法理论为我们理解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包括"关于立法的协调"和"根据立法的协调",最终目的都在于为区域发展与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大立法"思维下的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协调的内容和方式尚无定论、协调的实然动力不足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有着不切实际的功能期待,忽视发展逻辑与立法逻辑的差别,以及不注重与"小立法"之间的衔接等。对此,地方政府及立法者应当承认立法功能的有限性,寻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地方立法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6.
区域发展战略是针对区域发展的高层次谋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建国以来,我国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生产力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极大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失衡问题,为"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略。"十一五"规划中,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内容被列入六大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时事报告编辑部邀请权威专家,在中宣部召开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共同梳理我国区域发展历史脉络、解读"主体功能区"的新理念、介绍国外经验、探讨区域互动话题。  相似文献   

8.
范金  袁小慧 《群众》2013,(7):20-20
江苏"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标志着江苏区域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着眼于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差距发展的现实,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内部优势,紧紧抓住长三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政策制定和规划设置,但是战略构想却要从全局来谋划和考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局性要求进行"经济大合唱",地方党委和政府作为总指挥要善  相似文献   

10.
邓清辉 《新东方》2013,(3):15-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五指山市地处中部山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五指山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当地百姓的幸福和发展、关乎全省的生态质量和永续发展,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武汉及武汉城市群是中部地区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之一,因此,在未来中部地区崛起和承担协调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中,武汉及武汉城市群将起到关乎成败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树华 《群众》2013,(7):21-2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长效机制,以培育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永续动力。建立制度化的行政协调机制。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区域发展的差距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力量来统筹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5.
正区域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江苏作为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经济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系统性思维构筑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化落实"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要把江苏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16.
韩梅 《创造》2004,(7):24-2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其发展与否,既关乎区域经济、微观经济的发展,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水富县按照省委、市委"建好云南北大门"的战略部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区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协同的角度,采用熵权法,通过建立我国区域间社会事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物理学中耦合度的概念对协调度进行描述,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有代表性省份之间的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发现2001-2010年间这三大区域内的协调度和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且西部地区内部的协调值最高,中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对于协同度则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8.
建立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娌 《桂海论丛》2009,25(5):55-58
区域劳务合作法律协调机制是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的核心,因此,建立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对于巩固合作成果,推动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法律体系既应具备国家制定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又应具有地方立法协调法律机制、合作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配合。区域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协调、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协调、区域之间的收入水平协调、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区域之间的主体功能协调等方面。在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各级政府应当在五大方面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0.
论限制开发区的经济突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云辉 《长白学刊》2011,(1):105-108
"限制开发"与"突破发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悖论关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限制开发区"是国家推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特定空间区域范畴,是不同行政经济区和市场经济主体共同的聚集空间,它客观上承担着"限制开发区"的国家使命和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自身需求与压力.只有通过限制开发区内资源调查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