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基本观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 ,它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 ,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中心问题而展开的社会主义人权的“起源论”、“发展论”、“本质论”、“基础论”、“保障论”、“主权论”、“国际观”、“道路论”等一系列基本观点 ,是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乌云高娃 《前沿》2006,(12):46-48
真的概念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逻辑对真的研究是围绕语言和形式化问题展开的,并产生了不同的真的理论。针对塔斯基语义论是否表达了符合论的问题哲学家们进行了争论。本文认为塔斯基真之理论是古典亚里士多德真理符合论的现代形式。  相似文献   

3.
《刑法的基本立场》以旧派与新派之争作为理论展开的主线,围绕着新旧之争的基本理论立场的不同,具体在犯罪论、构成要件论、违法性论、未遂论、共犯论、刑罚论中分别予以展开介绍其对立观点及实质,并阐释了自己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所阐述的新理论主要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展开,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一理论创新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蒋锐 《岭南学刊》2001,(5):36-40
本文围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展开,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究竟有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缺陷;三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在实践中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发生的苏东剧变绝非"一日之寒"所造成的,在考察这一事变发生的根源、总结这一事变的沉重历史教训时,我们不能不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这一理论源头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能不从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实践过程来思考问题,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朱有志 《求索》2007,(5):228-228
目前,关于新闻理论的研究大体由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和新闻关系论这三大块构成,其中新闻关系研究主要是围绕新闻业、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关系来展开,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康化夷女士撰写的《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播研究》一书,就从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条件和国家状况与新闻的关系出发,  相似文献   

7.
严小龙 《求索》2005,(4):44-45
发展的范畴在一般意义上的涵义常被理解为一种经济增长的概念以及一个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因此对发展理论的研究往往被界定在经济的范围和后发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范围之内。发展理论的分析范式 [1]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发展观,而发展观又是发展理论的深层构架。二战以来,发展观经历多次嬗变,从发展客体论经发展主体论和主—客相关论转向全球多极主体论。而发展理论也成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现代化问题的焦点,其理论形式主要有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以及全球化理论。现代化理论的演进历程及其示范性现…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文本论"、"结合论"、"过程论"、"内容论"和"本质论"。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深度不够、研究内容有所偏差、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志强简介:现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社会结构、城市化、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方面的研究。专著有《社会发展的结构分析》、《组织运行的权力分析》、《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等。合著有《社会学理论研究》、《大时代——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报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  相似文献   

10.
李岫 《人民论坛》2013,(11):172-173
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发育程度和竞争力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快速的经济增长奠定了文化产业发生发育的社会基础,城市化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需求,技术进步成就了文化产业的业态形式.文章结合经济增长、城市化、技术进步等几个现代化理论范畴,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管理与社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过程中城市管理与社区发展的内涵、模式、机制和有效性问题展开了研讨。城市管理与社区发展的背景。与会者认为 ,全球化和城市化是城市管理和社区发展的两大背景因素。全球化使各个城市的相互竞争在加强 ,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关键因素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联 ,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重要内容。任何希望繁荣发展的城市在城市政策中必须考虑经济效率与城市的适应力、弹力相结合。城市管理与社区发展的联系。与会者认为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 ,也是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导论2015年修改的立法法将地方立法权授予设区的市以来,学术界围绕着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基本性质问题展开了多元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差异化的观点。在本文中,笔者将这些观点归纳为派生论、专属论和辅助论三种。在逐一介绍这几种观点的核心内容之后,本文将检讨上述三种观点的主要问题。接下来,将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提出一种从全权与限权的角度来理解当代中国立法体制的理论解释。在作者看来,  相似文献   

13.
李军波 《求索》2005,(7):38-39,57
当前农业、农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难,湖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本文首先对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和现状分析,然后就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促进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时有争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态度必须从马克思的经济学主张展开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规律论、现实论和实践论,其实质也是反映了马克思对经济学是否科学问题的回答。把握其中所反映出的经济学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于搞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唐瑶 《传承》2009,(22):110-111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国内学者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概念、内涵、标准、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实现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本文就上述问题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唐瑶 《传承》2009,(11)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国内学者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概念、内涵、标准、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实现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本文就上述问题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面临城乡差距拉大、阶层分化加剧、社会冲突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健康发展遭遇严峻挑战。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以下几个发展路径实现包容性城市化:空间集聚与市场整合的高效城市化;权利均等与成果分享的平衡城市化;科学规划与恰当监管的有序城市化;利益共容与良性互动的和谐城市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式不同,城市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城市化水平提高最为迅速的一个区域。当前,沿海许多大城市开始进入中心区与外围区同步发展的旺盛建设时期,城市新建城区成为多数大中城市的主要增长地域,这已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选择上海浦东新区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在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城区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存在问题及治理策略,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70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分析工具引入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一系列解释资本结构问题的新观点便应运而生,其流派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反贫困瞄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国后,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界涌现出不少相关文献,并围绕经济增长、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出现了一批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隐性资源,为反贫困问题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分析视角。本文在梳理文献,探讨中国反贫困瞄准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强调了社会资本在当代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并依之设计了相应的反贫困瞄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