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永安 《前沿》2012,(21):197-198
随着语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分析,得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也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中的一种表现,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在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当今 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正日益为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所 重视,同时,它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一直探索的科研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 既要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 ,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起来,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成功的跨文化的外语交 际。  相似文献   

3.
刘宇红 《前沿》2012,(7):176-177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处处都存在着文化差异甚至文化沟壑,文化与语言有待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跨文化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外语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教学中采取具体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顺畅交流成为以语言与非语言为途经、以文化为环境的一种信息传播,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人类学、国际关系、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大文化知识,以求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前沿》2007,(8):46-48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应用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在外语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了解、理解、评价和运用四个层次来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这种层次性对大学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语言学习和文化渗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故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任务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应用到高职英语文化教学中,可为高职英语教学和文化渗透架构桥梁。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勇 《前沿》2008,(3):66-6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了文化差异在词汇、语境中的表现和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培养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胡世芳 《前沿》2005,(11):256-257
了解、掌握中外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中外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听说、词汇、阅读及翻译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外语教育中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了解中外文化内涵,理解跨文化因素,进行跨文化对比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化价值观、交际风格与跨文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罗春朋 《求索》2011,(4):85-86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需要众多能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跨文化人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直接/间接交际风格是培养跨文化人才有效的视角,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跨越不同世界观和文化价值观的能力以及跨越不同交际风格的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人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学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颇多的关注。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自我观,文化自我观影响语言活动。中美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Java语言是当今应用最广的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学生需要在 Java 实验课中提高操作能力。反思性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以更加审慎的态度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本文将反思性教学法应用到 Java 语言的实验教学中,从备课阶段、课堂实践阶段和教学后阶段完善教学过程,力求让每一名学生在实验课堂上,都能充分理解知识点,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完善知识体系,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日趋紧密,作为警务英语的子范畴,警务口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完整的教学案例展示,提出任务型教学法在警务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让学员通过完成任务提高警务口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进而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Beijing Review: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thony Seldon:All over the world education is being reduced to exam passing and testing.Some exams are necessary,but it’s only a part of the story.We are very academic as a school but we are much more than just  相似文献   

14.
正Iwalked into the schoolroom in Wuwei County,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 without theslightest clue of what to expect.I’d joined the Summer Service Learning Projec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for an adventure; to experience a chunk of China I hadn’tseen before. Through the project,small groups of six or seven Tsinghua  相似文献   

15.
Teaching Ties     
While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sp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has led to travel restrictions and social distancing,the ties between many teachers from North America working for companies like VIPKid,a Beijingbased on line En glish tutori ng company,and their Chinese students have grown closer.Due to the robust demand for on?line courses in China during the epidemic,teachers have continued to work through these difficult times,while many of them have received support from their Chines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院校实践化教学的进程,使公安院校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致使公安教育不能适应公安实际需要。文章试就当前公安院校实践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对策,以期解决公安院校实践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警务战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警察经典实战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实战人员。文章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教学地位以及适用范围,提出当前我国警务战术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公共英语教学与警务英语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院校英语教学应当采用“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模式,应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专业英语教学为辅,进行适合公安院校英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9.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越来越逼近学较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内部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探究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本文在总结课堂教学历史的同时,试图从宏观上阐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MPA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林 《理论月刊》2004,(7):106-108
MPA教育在我国不断受到热捧,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试办MPA提供了群众基础。但它的初创性、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特征给教学实践带来了诸多争论。作者通过对学员的面对面的调查认为,应加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同时提出MPA的教材三层次,教法亲验性,内容广博性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