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刑事审判价值目标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杜宝庆一刑事审判价值目标模式改革与完善的基本原则(一)公正性原则诉讼制度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离开公正性,刑事审判价值实现几乎成为不可能,因为公正在相当程度上更直接地体现着平等和法律正义。因此,现代各国诉讼立...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司法权区别于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最本质特点是强调法官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的干涉.公正审判的核心乃是强调法官中立,无论法官在职务内、外从事活动时,都必须保持对其独立性的信赖不受损害,法官应该承担比其他公务员更高标准的司法伦理.  相似文献   

3.
对刑事审判权制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威。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刑事审判权的滥用则会导致司法专横。在强调司法独立或称审判独立的同时,应同样重视对刑事审判权的制约,以保证审判权行使的最高理念─公正。在刑事审判实践过程中,独立与制约呈现出此消彼长的二律悖反关系,应当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同时,行使刑事审判权的主体─法官是具体的人,是理性因素人格特征的载体。对法官行使审判权同样应有制约的必要性,在这方面,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对审判主体都作了严格的规范和制约。从权利与权力的角度分析,刑事审判权力同样应受对权利的保障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在法院审判的诸多领域中,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直接关系着公民的生命、自由和权利,而我国尚没有建立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运行机制,导致有时对同一案件事实,不同的法官会选择适用不同的刑事法律,对同一刑事法律,不同的法官又会持不同的解释,特别是刑事裁判中的量刑问题常因时间、地域、法官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出现同案不同判、量刑失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5.
司法现代化: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表明了它只遵循司法特有的规则行事,并且设定其职权行使中主体意志实现的空间领域,但就实践本身而言,法官的独立性随之也提到了一定的地位。法官独立也不是毫无限制地独立于法律,它应该是司法权独立结构性依存关系派生出的一个重要环节。 倘使没有一种保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情况的法律,司法的公正性是不存在的,相反,有了公正的法律,适用法律过程的公正性取得,仍然需要有公正的法官,这就是司法公正性的意义所在。在审判领域中普遍探讨的关于刑事审判庭审方式改革的问题虽然是从庭审摸式这样一个极具操作意义的角度直接介入到程序中的,但裨上是在理论上堤也了对程序平等性的要求,只不过这种要求是通过行为方式的变革揭示了对理论变革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姚莉  詹建红 《中国律师》2000,(10):40-42
公正、公开地行使审判权可谓是司法正义的必然要求,而审判独立则是司法正义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学者们从法院整体独立、法官个体独立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而对于法官的实质独立,即审判组织的独立性则鲜有全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剖析刑事审判组织及其相关制度的运行状态,找出其根源,并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以求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一、刑事审判组织行使职权的基本样态及其根回众所周知,自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开始,我国的刑事审判组织就一直存在三种形式:独任庭、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并且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7.
现代审判独立原则的最低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审判独立又称为“司法独立”(judicialindepen-dence),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它调整着国家司法审判机关与立法、行政等其他职能部门的法律关系,确认司法权的专属性和独立性,是现代“法治的基石”和法院组织制度的基础;作为一项司法审判原则,它确保法院审判权的公正行使,防止法官官的审判过程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当干涉、控制和影响,使法院的司法审判真正成为公民抵制专横权力、维护自身人权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可以说,没有审判独立原则,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判…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现实的多变性、法律的滞后性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法律的普遍性与个案的特殊性等矛盾,为了公平正义的需要,各国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法官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它的自由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法官只有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力,才能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发挥最大的效用。本文着重从刑事审判的角度介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念、范围、方式、基础、桎梏以及法官自由裁量权对法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确立传闻证据规则能够推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强化法官与当事人的面对面,推动诉讼程序正当性和诉讼结果公正性。本文针对现行刑事诉讼相关立法对传闻证据规则尚无明确规定的现状,对《刑诉法》相关条文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欢 《法庭内外》2010,(3):53-54
李加,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的一名法官。20年前,李加放弃了众人羡慕的去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法官。选择了法官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选择了奉献,对此,李加毫无怨言,因为惩恶扬善是他的理想,做一名刑事法官是他的夙愿。正是因为对刑事审判的深切热爱、对弘扬正义的执着追求,李加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刑事审判的第一线。怀揣梦想,肩承重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直至担任审判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