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大寨创业时期,贾进财"让贤"的故事曾广为流传,成为人尽皆知的一段佳话。贾进财是大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曾对大寨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是在大寨村里受尊重的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将要全面兴起,国家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厚道务实的贾进财,审时度势,担心自己不识字的弱点会误了党的大事,误了全村人走合作光明大道的前程,坚决辞去所担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推荐了  相似文献   

2.
大寨走访宋立英赵太生提起大寨,不少人都会想到老英雄贾进才和老劳模宋立英。他俩是一对老夫妻,也是建设大寨的有功之臣。最近,我有机会去大寨,访问了宋立英一家。如今的宋立英已是64岁,但身体硬朗。老伴贾进才,84岁,相比之下身体就差点,耳朵有点背,走路拄一...  相似文献   

3.
今春2月,借去山西参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座谈会的机会,我们到大寨去了一趟。在大寨村头,在虎头山上,看到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还访问了老英雄贾进才、宋立英同志。大寨现任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是怎样走过来的,大寨的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情况。短短时间里的所见所闻,给我们的一个强烈印象是,大寨在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陈永贵是新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带领大寨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陈永贵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走进中南海,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在陈永贵的成长过程中,周恩来总理给予了许多关怀和帮助;对周恩来总理,陈永贵也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总理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1952年12月,陈永贵接替老支书贾进才,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紧紧依靠广大群  相似文献   

5.
陶鲁笳热情赞扬大寨革命精神1963年是大寨和陈永贵遭灾难的一年,也是名声大震的~年。这年8月连续7天7夜下大雨,把大寨合作化以来十几年整修的土地冲毁了,社员的住房冲塌了。陈永贵领着社员奋力抗灾时,发现妻子虎妮得了重病。真是“祸不单行”!秋后,陈永贵带着妻子到太原看病,住在山西日报社附近一家医院。在此之前,我去大寨采访过两次,陈永贵知道我是昔阳人,很快熟悉了,叫我到家里吃虎妮烤的又薄又脆的玉米面饼。当我得知他们来太原看病,就赶紧到医院探望。那时他虽是省劳模,但因私外出没有专门机关招待。当时我所在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6.
家里来电话说,旺叔去世了。提起旺叔,心里好一阵难过。上世纪30年代,一对外地夫妻流落到我的家乡年过半百才生一子,取名旺财。这旺财不到9岁就殁了父母,靠吃百家饭长大。后来来了共产党,旺财参了军还入了党。再后来,旺财退伍回村,娶妻后生一女取名爱华。爱华6岁那年,旺财妻因病早逝。后又有人提亲,可女方都以为旺财命硬不肯嫁他。旺财脾气倔,一气之下决心不再续妻。村子里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都喊他旺叔,直到现在。旺叔一门心思养育爱华,爱华也是天资聪颖、懂事好学,18岁考上了省城一所中专,毕业后就留在了省城工作。过了几年,爱华出嫁了,在…  相似文献   

7.
听到山西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贾进才逝世的消息,我的心“格登”一下,脑海里立刻出现了那个敦敦实实的小老头儿。一双善良温和的大眼睛总在听你说话,脸上每一条皱纹都体现出一种坦荡和平实,唯有那双手黑里透红,青筋暴突,粗皈如砂石,且伤痕累累……那是1995年4月,正是大寨杨柳翻新、浅草青青的时候。我采访完郭凤莲,又上虎头山看完陈永贵的墓地后,顺着山遣返回了大寨旅行社。这时,突然觉得此行少了点什么,不管怎么着也应该见见贾进才。宋立英。于是,稍事休息,我便从旅行社出来,顺着大门前的路下一段坡道…  相似文献   

8.
正"田书记对我真是太好了,没有他,我活不到现在!"在古洞村村民王红家,提起田相斌,王红的父亲、78岁的王玉山老人竖起了大拇指。2010年,王玉山突发脑出血,儿女赶紧把他送到了县医院。刚抢救了几天,还没等老人苏醒过来,4个儿子怕人财两空,就商量着想把老人接回家,不再治疗了。等商量到接回谁家时,几个亲兄弟各不相  相似文献   

9.
1978年四五月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子女们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  相似文献   

10.
牟清元 《奋斗》2014,(5):53-53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白天下地挣"工分",晚间轧鞋垫、捡废品,拉扯着我们兄弟姊妹4人艰难度日,家里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乡亲们看我家揭不开锅,就给我家送点儿粗粮,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直到现在我仍深深地感激着乡亲们。1984年我到黑龙江武警部队服兵役,1988年复员时,加格达奇区政府照顾贫困家庭,将我安置到加格达奇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寨寻旧     
大寨的虎头山上埋葬着三位名人: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陈永贵,一位是孙谦。陈永贵是土生土长的大寨人,葬在大寨理所当然,而两位文学家为什么也把人生的归宿选在大寨呢?郭沫若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骨灰分成三份,一份葬在家乡,一份撒在大海,一份埋在虎头山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灾害,在艰难困苦中,大寨人克服重重困难,用顽强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我国农业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大寨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亿万农民,也深深地感动着郭沫若。他曾充满深情地说:“生前我几次去大寨,看到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2.
<正>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北三家乡牛肺子村村民张庆民怎么都没想到,三个手持削尖木棒的"蒙面人",突然破门而入,冲进他在县城的出租屋里,二话不说给他一顿揍。张庆民马上联想到几天前他曾向县纪委实名举报村主任冷立民的事,就第一时间报案并再次找到了县纪委。"一定是他干的,你们得替我做主!"  相似文献   

13.
我最早认识胡绳同志是在1953年夏。那天我和我的教研室主任王真同志去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逛旧书店。在一家书店里,碰到胡绳同志。王真同志把我介绍给胡绳同志,又说了会儿话,就各自走各自的了。那天胡绳同志穿一身白绸子裤褂,手里扇着一把扇子,给人的印象特别潇洒。那年,我还是个20岁的青年;他大约30多岁了。我注意看他,觉得他与众不同的是头颅很大,心想,这人一定非常聪明,有智慧。以后,除参加一些会议见到他,并没有什么交往。80年代以后,参加中共党史学会的学术活动,与他见面的机会多了些。现在回想,有几件事令我十分难忘,主要是他支持我们北京市党史学会的工作方面,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沁阳市老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讨论会上,原沁阳县县委书记郭玉栋谈起了他与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到大寨学习的一段经历,听来与会人员无不为宋学义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叫好——我与宋学义是1951年在他的家乡沁阳县北孔村为他举行的庆功会上认识的,与他交往20余年,最难忘的还是去大寨学习那件事。  相似文献   

15.
<正>我珍藏着一个很特殊的物件——一把日本战刀,那是70年前我加入抗联时团长给我的一件武器。1944年,我17岁,被日本兵抓到鸡西附近一个叫黄梅河子的煤矿当矿工。每天干十四五个小时的活,监工的把头还嫌工人干得少、干得慢,谁要是稍微休息一会儿,就会遭到一顿毒打,许多矿工惨死在日本兵和把头的枪棍之下。潮湿阴暗的矿井,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我父亲 7岁、伯父 9岁时祖父就去世了,本来就很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伯父 16岁那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饥饿难忍,便乘机溜走了。乡丁到家里来抓人,没见到伯父便把我爹给抓了去,我爹当时才 14岁。伯父知道我爹老实、本份,给国民党当炮灰,只有死路一条,就寻到国民党部队把我爹换了出来,不久后伯父又逃走了。从此,两兄弟一直不敢回家,在外面躲到解放后才回来。   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穷人彻底翻身,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可我家还是贫困,两间住房是祖上用土坯垒造的,低矮、潮湿、阴暗。 1970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晚上,一场…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在家中排行老七的王世年,由于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被迫辍学了,"我21岁那年,金陵饭店厨房招工,我就到那儿做了临时蔬菜搬运工。"王世年不曾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一次大转折。  相似文献   

18.
1978年4月,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虽邻近农村,但一生行状甚少  相似文献   

19.
当初,连李怀财自己也没想到,几十棵不起眼的小苗苗竟开启了一扇他终生的追求之门。1986年,李怀财到辽宁省丹东市走亲戚。丹东市的草麦种植比较普遍,离开丹东时,亲戚给他带了几十株草毒小苗。谁也没料到,从此,种草萄竟成了李怀财的终生职业。种草毒给他带来了欢乐,也曾使他忧伤;种草每使他发家致富,也曾使他赔本亏损。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李怀财种好草茵的理想。他现种草毒如生命,并立志把草费种植业搞到世界一流水平。李怀财从外地带回的几十株草毒苗渐渐繁生出上百棵草毒,并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李怀财很快就发现:和别…  相似文献   

20.
<正>当笔者走进二师二十九团十连瘫痪在床的刘巧寿的家中时,他的老伴孙云香正在给他喂饭、擦嘴。孙云香说:"他清醒的时候,我就跟他聊聊天;糊涂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在那絮絮叨叨,我怕他寂寞。"说到这,老人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刘巧寿是十连的一名退休工人,今年78岁,他的老伴孙云香今年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