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经营权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财产权。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触及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拓了多种探索企业所有权改革的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  相似文献   

2.
承包、租赁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上的改革,属于生产关系上的局部调整,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表现在国营企业,就是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亨有经营权;在集体企业,就是集体组织拥有资财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研究承包、承租人员的主体性质,应当以此为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经营权能否作抵押?这在《担保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却是屡屡碰到的实际问题。经营权的现实含义经营权是相对于所有权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经营权是与所有权不可分离的。但自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后,“两权分离”逐步被广泛适...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两权分离的相对性及內部再分离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两权分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里的相对性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一分为二”的方面,又有“合二而一”的成份。这就是说,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后,国家主要掌握所有权,企业主是拥有经营权,但也不排除国家拥有一部分经营权,企业拥有一部分所有权。拿国家拥有的一部分经营权来说,当然是指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承包制在实践中的问题 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为使国营大中型企业释放出巨大的资产增殖能力与产品创新动力,唯一有效且规范的途径,就是从法律的高度硬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首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职能划分必须硬化。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在于所有者可以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产权法律性质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因为反映着所有制内在精神的所有权完整性、排他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不能对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所有权。而根据中央精神和现行法律规定经营权本身能满足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需要,应承认企业依法享有经营权。用真正落实企业法人经营权来抵抗非法干预。  相似文献   

7.
1988年7月下旬,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在上海举行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权这一主题,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中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的向题(一)经营权的性质和类型1.近似所有权说。这种观点认为,经营权是根据企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地位,为实现所有人对财产的最佳利用而设定的他物权,它包括对企业财产行使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实际上近似于所有权,即经营权具有一般所有权的特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还将经营权称为准所有权,其理由是:(1)除  相似文献   

8.
盛斌子 《法人》2009,(11):94-94
在企业做大并实行多元化经营之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金融信托──国家行使财产权的新模式刘士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使财产权的模式不应呆板单一,而应丰富多彩。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是一种模式,国家作为出资人享有股份所有权与公司享有法人所有权是另一种模式,而通过金融信托行使财产权则又是一种模式。一...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其后在《公司法》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中又有述及。对于这一法律术语,理论界众说纷坛,大致的界定说法有:经营权说、出资者所有权说、法人所有权说、双重所有权说和复合权利说等。对此概念理解的差异,关键是源于对所有权内涵的认识和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关系的处理不同,由此导致了认识上的不一致。一、经营权说。经营权说将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等而视之,认为法人财产权小于所有权,其争执的焦点就在于法人财产权是否具有收益权。从《企业法7)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全民企业的效益滑坡未能得到有效制止,而大中型企业又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其内部的重重困挠,活力不足。其中原因固然很多,笔者以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企业承包经营权未能得到真正落实。笔者试就此作一探讨。一、法律条文中的承包合同内容与企业经营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俐》[以下简称《承包条例》]第2条规定“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第4  相似文献   

12.
作者首先对土地经营权的历史进行了考察,继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单纯所有权、经济所有权以及地租的理论和土地经营权的关系,指出:“单纯所有权”是一种法律上的所有权,“经济所有权”就是经营权,土地经济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并无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在现阶段仍然适用。作者认为,在法律属性上,土地经营权是一种新型的他物权,在我国实行土地经营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承包人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承包经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承包企业的责任人比非承包企业的领导人享有更大的权能:承包人根据承包合同约定的经营权,对企业的财产、资金享有占  相似文献   

14.
承包经营企业中的挪用公款罪浅析程新生近年来,对国营、集体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重大举措。承包、租赁经营的核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即在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企业的经营权交由承包者行使。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恰恰是公款的使...  相似文献   

15.
法人财产权与现代企业制度卢莉芳法人财产权,是指法人企业而非自然人企业的财产权,是法律确认的法人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权利。就所有权的责任形式而言,法人企业的投资者仅以其出资额对法人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确立法人财产权制度,目的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实现分离。然而在扩大企业经营者权力的同时,并未同向地加强对这些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以致出现国有、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如何“看住经营者”,已成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大分权制衡力度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从权力配置的风险控制来说,最忌重大经营决策、重要业务处置由一个部门、一个主管全权包办到底。这里的关键是分权制衡,将经营者的无限权力变为有限权力。实现权力的科学配置,将企业内由经营者一人独揽的权力,分解成由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四…  相似文献   

17.
<正>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不能只在法律上对经营权作一般性的规定或给经营权利一个较大的权限范围,而必须突破那种既承认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又主张所有权无限、前者不能对抗后者的理论,在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之间建立符合客观经济关系的法律关系,确立经营权的独立地位。经营权是否独立及其独立程度如何,取决于一定的生产经营形式。在个体或独资生产经营形式下,经营权不可能独立,而寓于所有权之中。在合伙经营者团体、集体经营下,经营管理在法律上开始有了  相似文献   

18.
略论承包经营企业中贪污罪主体、对象的认定问题胡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正在实行承包经营。由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后,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有的甚至产权关系与经济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使得承包经营企业中贪污罪主体...  相似文献   

19.
承包经营企业中贪污罪主体的认定毕旺辉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承包经营企业中贪污犯罪的主体呢?笔者拙见如下: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企业法人所有权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我国法学界在八十年代初就明确提出了“法人所有权”这一概念,并试图从理论上论述在我国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近年来,这一概念更是频繁现于报刊之端。但对企业法人所有权本身,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图对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含义、特征及其与股权、经营权、国家所有权的关系作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法人所有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及意义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