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蒋剑云 《公安研究》2001,(10):75-77
该文认为我国涉外刑事案件处置存在着处置依据变异、中外公民法律地位不平等、成本与效益失衡及国际警务合作脆弱性等困境,指出摆脱困境的主要对策是强化法治观念,依法处置涉外刑事案件,不断完善我国涉外刑事案件处置法律体系及机制,夯实国际警务合作基础,大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2.
一国公民在本国领域外遭绑架属于涉外刑事案件的一种,涉外性因素加重了此类案件的处置难度,尤其是当中由恐怖组织或反政府武装实施的绑架犯罪还兼具政治敏感、国际关注、影响恶劣等特点。公民海外遭绑架成为近几年中国公民海外权益受侵的突出形式之一,其原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预防和处置公民海外遭绑架案件成为我国外交、公安等部门加强中国公民海外权益保护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涉外刑事案件侦查,原则上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这是一个基本的刑事法律原则.从总的方面来讲,这个原则乃是国家主权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不管何种类型何种形式的涉外案件,我国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时都应遵循这个原则进行.这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执行的一种司法制度。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主权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自1833年比利时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引渡法。至于各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或公约,则更多得难以计数。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案件部涉及到引渡问题。然而,我国在引渡立法方面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已先后与波兰、蒙古、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但这些条约均未包含引渡的内容,而且条约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立我国的引渡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国际刑法课题的研究,在世界各国正方兴未艾,而我国则研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一块空白。可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打击国际犯罪活动,已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严重任务。执法者,首先必须懂法。不仅要懂得我国的刑法,还有懂得国际刑法。为了使广大公安干警对国际刑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刊特邀公安大学侦察系刑侦教研室赵永琛老师,撰写了《国际刑法简介》一文,共分六部分:一、国际刑法基本理论;二、国际犯罪概论;三、国际犯罪分论;四、国际刑事责任问题;五、国际刑法的适用程序;六、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每期刊出一部分,六期刊完。诚望通过这一介绍,能引起我国公安战线的法律工作的兴趣与重视,从而开展对国际刑法的研究,为我国公安机关打击国际犯罪提供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6.
赵晓华 《人民论坛》2022,(7):126-128
中国古代对于外国人犯罪的法律惩处逐步予以确立和完善,古代涉外司法案件与边疆稳定、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为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历代王朝既注意坚持司法主权,也采取因俗而治的变通办法。涉外司法案件中体现的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也对近世中外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涉外案件比涉内案件错综复杂,无论是案件构成,还是案件处置,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是妥善处置各类涉外案件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论证了涉外案件处置的10个特点,即构成因素的涉外性,违法主体的复杂性,法律依据的多元性,管辖原则的国际性,处置程序的特殊性,刑罚适用的灵活性,管辖职权的多样性,制裁措施的特定性,国家管辖的双重性,管辖效力的域外性等。  相似文献   

8.
唐晓鸣 《湖湘论坛》2007,20(5):61-63
民事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民事司法的最高理念和国际人权标准的基本内容.没有民事诉权,或者民事诉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也就无法实现.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权的保障很不充分.在完善我国民事诉权法律保障建议方面,应该顺应诉权保障立法的国际潮流,将诉权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修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侵财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在刑事案件的总量中一直占据2/3以上的比例,是拉动刑事案件总量上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此类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侵犯社会防控薄弱环节;追逐犯罪收益引导案件高发类型;催生有组织团伙犯罪;提升犯罪活动等级;挑战法律盲点等。究其原因,有社会发展过程中失业和无业人口增多、教育滞后、贫富差距加大等因素,也有社会控制弱化方面的原因。应从构建动态防控体系、强化刑侦基础工作、探索多元化打击犯罪模式、压缩犯罪生存空间等四个方面确立整体防控及打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外逃犯罪分子的增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要使这些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必须依赖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而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与各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犯罪活动的国际化趋势促使各国传统的刑事管辖权发生了变化,在管辖空间、管辖方式和管辖对象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扩展。但是涉外刑事管辖权的国内法律限制、国际法律限制和国际空间限制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涉外民商事和刑事案件逐年递增,对于法庭口译的需求也呈急剧上升趋势.可是,我国的法庭口译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涉外诉讼活动的需要.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司法认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据法上所普通适用的就某些特定的案件事实由法官直接加以确认,从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诉讼规则.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立法与研究同外国的差距较大,如何客观地界定司法认知的对象范围,尚需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司法认知对象有事实和法律两方面.事实范围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判决事实、公证事实、司法事实、政府事实、易于获知的事实;法律范围包括本国法、国际条约和惯例、外国法.  相似文献   

14.
涉外案件处置的特殊程序是针对涉外案件处置而设定的,对外籍当事人合法权利实施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属地管辖与属人管辖的双重性、国际法和国内法规定的同一性、司法和外交程序的交叉性的特征。特殊程序具体包括告知程序和通知程序。告知程序包括告知时间、内容及告知方式等。通知程序包括通知形式、通知对象、内容、时间及通知适用范围等。严格遵守涉外案件处置的特殊程序,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不必要的外交交涉。  相似文献   

15.
涉毒特殊人群收治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人群"概念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毒品犯罪中,特殊人群是指以身份或者生理的特殊性参与犯罪活动,并且逃避法律处罚的一类人。特殊人群进行毒品犯罪,在客观上造成了司法成本的上升和司法效率的低下,现有的收治管理和司法体系已不能针对特殊人群起到良好的管理、保护和矫正作用。针对当前我国涉毒特殊人群难以收治的现状,应从利用现有法律资源、完善监所管理以及推广社区矫正工作等方面,对特殊人群的收治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从而有效解决涉毒特殊人群收治管理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标志着国家豁免原则演变的一个新里程碑。公约坚持了限制豁免理论,即国家与外国自然人或法人从事商业交易时,适用与私营实体一样的司法管辖规则。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公约所包含的法律规则,特别是公约中的关键性条款如公约的适用范围、国家豁免例外、免于强制措施的国家豁免等,以及公约制定过程中所体现的国际立法趋势,将对国际法以及国际法律秩序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应尽快着手国家豁免方面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这一处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但是,由于这一机制的新颖性和特殊性,仍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错误的工作观念仍未得到纠正、证据的收集不全影响办案效率、案件的适用范围太小、重诉讼效率轻权益保护。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提高证据收集能力、适当扩大案件的适用范围、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8.
暴力性犯罪是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海外黑社会组织的不断渗透,国内暴力性犯罪活动将日趋严重。这类犯罪活动,不仅侵害特定的对象,而且还往往殃及无辜,甚至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置暴力性犯罪案件,已成为刑事侦察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严峻的新课题。本文拟就重大暴力案件的对策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胡炜 《求索》2010,(3):145-147
当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议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工作也即将开始。定性问题是国际私法的基本问题,也是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前提。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定性错误时有发生,深入研究定性问题并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定性条款进行设计和论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概说 (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涵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国与国之间在刑事事务方面通过一定的司法行为而互相给予支持、便利、援助的一种活动。就国内法的意义而言,它是一国涉外刑事诉讼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就国际法的意义而言,它是国家间司法合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刑事诉讼国际化的反映。刑事诉讼的传统意义是,国家在本国管辖领域内对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的重要体现。一国未经另一国允许不能到该国去从事刑事诉讼活动,这是国际法公认的原则,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