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要受理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意见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人民群众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对有关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绝大多数采取的是信访的形式。人大常委会的信访部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意见的重要窗口:一般的申诉和意见,它要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有的还要求反馈办理  相似文献   

2.
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一规定可以视为信访的宪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  相似文献   

4.
表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既包含了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还包含了公民对自己正当权益的诉求权利,以及在任何问题上均有以口头、书面或其他方法表达意见或看法的自由。实际上,表达权就是一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5.
各位代表: 制定行政诉讼法,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之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  相似文献   

6.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为了实现公民的这一基本权利,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在例会期间设立公民旁听席位,以此敞开民主大门,让人民群众多一条直接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渠道。旁听的可以是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成员,也可以是各民主党派代表,还可以是工厂职工、街道办事处居民,大专院校学生以及城郊农民、个体私营者,解放军战士等社会各界人士。对旁听者一是让其享有一定的发言权,让他们表述自己的意见;二是印发旁听人员征求意见表,对"一府两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此表来反映,会后由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收集整理,转给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并负责回复本人。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设立的旁听席位,是国家机关与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  相似文献   

7.
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一、人大信访工作的地位、作用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地方组织法第44条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中明确规定,受理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由此可见,人大信访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十二课讲述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上,本课围绕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权利,着重阐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或建议的权利。上述权利是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于学生来说,既与其关系密切,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懂得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从法律知识结构来讲,…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以及依法取得赔偿权利”。“控告权”与“检举权”学生容易混淆,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帮助学生区分的。首先:弄懂含义,明确异同。控告权:是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检举权:是指公民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检举权和控告权一样,都是同违法失职行为作斗争的手段,但两者又存在着区别,具体地说:第一,控…  相似文献   

10.
冀刚毅 《人大研究》2001,(12):19-20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之一。重视和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倾听群众的呼声 ,采纳群众的建议 ,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不仅有利于加强人大工作 ,也有利于督促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改进工作 ,有利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监督。如何认识人大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能作用 ,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了解人大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能作用 ,必须首先明确人大信访工作机构的性质 ,这是界定和规范其职能作用的前提 ,应当从三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1.各级人大设立的信访工作机构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专职处理信访业务的办事机构 ,这明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自1995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对我国宪法关于“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害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的具体化。这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受到国家职权非法损害的情况下能得到法律上的救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明成 《云南人大》2009,(12):33-35
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担负着保证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区域的遵守和执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职能。切实加强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推进乡镇人大建设,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基层政权组织,密切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担负着保证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区域的遵守和执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职能.加强与乡镇人大的联系和工作指导,切实推进乡镇人大建设.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基层政权组织,密切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8、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何在?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特殊群体的权利。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人权是广泛的,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宪法权利是至高无上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民的宪法权利,任何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都必须小心翼翼,不能随意限制,更不能强行剥夺。如果国家权力机关拥有自定规则的权力,就很难保证公民宪法上的权利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和神圣职责,是具有法律强制效力的国家监督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国家侵权行为中职务侵权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作出的规定。而国家赔偿法正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举报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行径,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清除我们党和政府内腐败分子的极好途径,更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批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通过群众的举报,司法机关破获...  相似文献   

19.
正送"不作为"锦旗并不违法,但其维权方式却欠妥。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送"不作为"锦旗亦属于公民批评和监督权利范畴,不应被认定为非法游行、示威。退一步说,即使是非法游行、示威,也达不到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拒不服从解散命令"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犯罪基本构成要件。公民表达诉求既要合法,也要合理。送"不作为"  相似文献   

20.
《人大研究》2011,(5):38-39
公民旁听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完善人大会议制度的有效举措。对于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代表同群众的关系,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增强公民参政议政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旁听公民能否拥有发言权,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