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文明 《法制博览》2013,(2):80-81,79
刑法第八修正案对一些重大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做大的修改与完善,对刑罚的具体运用也作了重大调整,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它将对我们监狱的刑罚执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刑法第八修正案对监狱的刑罚执行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应对的对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校园违法犯罪近年来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成都市在对本市五所中小学“以大欺小”现象的调查中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曾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生曾被勒索钱财。校园违法犯罪的情况相当严重!因此,研究校园违法犯罪的特点,揭示产生校园违法犯罪现象的原因,是进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采取针对性对策的一大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校园违法犯罪的特点(一)团伙化。青少年受年龄和生理条件影响社交中往往具有群居性强的特点。因此,单个作案情况少,往往成帮结派。一起违法犯罪,有的望风,有的用语言威胁,有的…  相似文献   

3.
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伤害在校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再一次表明,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形势正成为目前影响社会稳定、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的一大隐患。设立校园警察,强化校园安全立法,是现代各国应对校园安全形势的普遍做法。我国在此方面尚无作为,但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建立完整有效的校园安全法律保障制度。当前,最为重要之事,就是明确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以促进校园警务机制的尽快构建和良性发展,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安全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应对校园安全危机除了采取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参与的综合治理措施外,公安机关是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重要角色和力量。校园社区警务模式的推行对解决校园安全危机应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导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新京报》记者专门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问了校园暴力问题,这说明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跨越了校园的范围,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这也是与最近校园暴力现象频发直接勾连的。譬如,在我国"两会"前夕,三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绑架同学、施虐等行为被判处比较严重的刑罚,此外还包括浙江庆元校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的有罪必罚观念和犯罪化刑事政策,体现着较强的刑法工具主义色彩,虽有利于社会防卫却有失于人权保障。一方面,预防刑法立法确有预防犯罪之效;另一方面,对于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无适用刑罚必要性的犯罪人判处刑罚并不能发挥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与刑罚个别化和精准说法的要求尚有距离。有效的犯罪治理不能仅靠立法扩张犯罪圈的做法来“堵”,同时也要注意从刑罚限缩上对犯罪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疏”。鉴于当前刑事立法无法满足刑罚限缩的实践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实体法上建立和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企业刑事合规制度以及刑罚替代措施,从程序法上扩大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引入暂缓判决制度等,以此应对预防刑法立法带来的犯罪圈扩张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严重校园欺凌行为,目前只有《刑事诉讼法》单章设置了未成年人诉讼程序能够适用,其他实体法的规定都较为分散,因此立法论上的应对并不能达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所期盼的结果。在行为发生了严重后果时,未成年犯罪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致使民众不断地提出加重量刑或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等要求。但是刑罚的方法并不能根治校园欺凌行为。因此需要在社会和法律层面采取措施去应对校园欺凌行为,在此方面可以借鉴邻国日本的做法。例如明确相关的定义,做到事有针对;进行数据统计,了解实际情况是否具有相当程度的严峻性;设置相关针对少年的立法;实现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主体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有了新变化,其违法犯罪初犯年龄有所降低,小年龄违法犯罪增多,未成年人涉足较为严重犯罪时有所闻,例如,盗窃所涉及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抢劫、强奸等犯罪手段更加疯狂,贩毒案件和团伙作案增加较快等等,未成年人犯罪再次引起社会的震惊和不安。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在强烈呼吁要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力度的同时,有关修改刑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年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更加严厉刑罚等的呼声也再次高涨。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学生受其年龄、知识及社会阅历等影响,自我防护能力差,在校园难免受到伤害。校园伤害案发生后,学校往往难辞其咎。那么,学校在哪些情形下应对校园伤害案承担责任呢?  相似文献   

10.
校园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防范校园暴力的发生,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校园暴力事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校园暴力的应急处理中,必须贯彻生命第一、即时性、跳出冲突情景处理等六大原则。在校园暴力的现场,必须把控制暴力现场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暴力现场得到控制后,再调查和处理暴力事件,并要做好事件的教育跟进工作。应对校园暴力事件,预防重于应急。应该建立校园暴力防、治网络和措施,制定校园暴力处理流程,教会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为当代刑法体系孕育了一场知识蜕变的大变革时代。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等犯罪的基本特征相继发生变动,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体系的量变也在发酵,旋即策动当代刑法体系的演变态势。但有待澄清与厘定人工智能犯罪这一前提问题,以明确当代刑法应对的逻辑基准。人工智能与传统犯罪的交互与碰撞不止,加速呈现这类新型犯罪的规范面貌与轮廓。对于“工具型”“对象型”人工智能犯罪,要兼顾传统罪名、特别是计算机犯罪与纯正网络犯罪的关联性与“扩张适用”潜能,分别确立“嵌入式”“特定式”应对逻辑。对于“独立型”人工智能犯罪,宜倡导“建构式”的理论应对机制,防止因刑法规范供给不足引发刑事风险的外溢;特别是立法完善不宜搁置不前。  相似文献   

12.
秦昭 《法制博览》2023,(10):136-138
当前我国各类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仍时有发生,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对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和严重后果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学校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到位、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法律的缺位,造成了对部分高职学生的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暴力事件为研究对象,为防范校园暴力提出了若干的应对措施,基于此,希望能够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有效的遏制,为高职学生营造安全健康、自由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及其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因而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与成年人犯罪行为具有质的不同,有鉴于此,国家亲权理念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成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凸显出标签理论和恢复性司法、刑法谦抑性和人道性以及刑罚个别化的应用。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独立未成年人刑事法的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强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立足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及其犯罪发展的新态势,并由此促成特定的理论学说、法制建设、司法应对,所以应当建立未成年人构罪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惩罚性和严厉性是刑罚基本的天然属性。正是这种属性,在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上造成了威慑和恐怖的效应,而达成人们远罪避害的心理和行为定向,”[1]使潜在的犯罪人打消犯罪意图,并预防犯罪的发生。但是,犯罪行为的存在表明刑罚并非“威力无穷”,而且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其效力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研究的是就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刑罚威慑的实际作用如何?造成刑罚威慑作用有限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刑罚的威慑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刑罚威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预防作用。刑罚预防,是指通过国家司法机关揭露…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不宜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事例越来越多地曝光于公众面前,社会各界对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并没有比以往更为成熟,其实施犯罪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仅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是治标不治本。刑罚对14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而言并不具有多大的效用,只会适得其反,对其成长极为不利。同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也不利于保障刑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以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要问题,根据我国刑罚的最终目标与其特殊性,应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与为成年人犯罪截然不同的刑罚。新刑法只对未成年人犯罪做了些特殊的规定可是具体操作还不够完善。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不仅关系到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犯罪的命运,无论对于现在或将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少年犯罪适用刑罚,仅应作为一种万不得已的选择,而且这种万不得已所选择的刑罚,亦应当经过对传统刑种的“少年化”改造,方可适用于少年犯罪人,这既是联合国少年刑法规则的要求,也是衡量一国刑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除了死刑之外,我国现行刑罚的配置基本没有体现出少年刑罚的特性,而基本上仍是以适用于成年犯罪人的传统刑罚适用于少年犯罪人。本文在提出了改造传统刑种,配置少年刑罚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周边环境不佳和校园内部不安全因素增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学生及其父母反映,不良文化不仅围绕校园和冲击着校园净土,严重腐蚀和毒害了祖国的花朵,突出反映在中小学和大学校园周边开设了许多歌舞厅、网吧、按摩室、发廊等场所,使得一部分学生沉湎其中,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从事“三陪”等色情活动;同时, 在新闻媒介上也不断披露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实施侵害学生的恶性暴力案件以及学生之间发生的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校园安全风险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现行法防范存在不足,在处理校园安全问题时适用难度较大。我国应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建全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引入校园警察机制与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运用社工理念加强引导,营造和谐的校园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整体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不能仅仅关注“未成年人’及其“已然之罪”上,应该体现“提前干涉”和“向后延伸”的特征,其所针对的行为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犯罪行为,还包括了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所以,要有效治理未成年犯罪问题,需要变革刑法,需要从总体刑事政策、定罪政策、刑罚政策、处遇政策、诉讼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并需要借鉴吸收各国成功经验,尤其是全国各地试行多年且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建立中国独特的少年刑法、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