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国家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政治认同。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国家凝聚力,就是要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政治认同。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强化政治认同,就要注重文化认同的力量,因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其中政治文化是联结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中介。要获得较为持久的政治认同,需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寻找政治认同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主要有文化经济、共同利益、价值观认同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本文认为,从二者的构成要素上看,国家凝聚力的外延比民族凝聚力要多;从作用方式上看,国家凝聚力主要是政治认同,民族凝聚力则主要是文化认同;从相互关系上看,民族凝聚力是基础,国家凝聚力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促。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论述,并对相关观点作了简要的评述,然后采用微观研究的方式,将民族认同进一步细分为民族政治认同、民族经济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并主要集中于民族政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的论证,得出了民族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与竞争关系,以及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不具有必然联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核心因素。以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强化国家文化认知,增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就是要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必须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人权"等,体现出人类共同价值理想;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精神、民本理念、和合思想、社会美德等,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同的重建,意味着文化共同体对世界和自我的重新定义,意味着文化共同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包含着时代认同和民族认同两个性质不同的认同重建。对民族精神的肯定,必然要求从文化的民族性方面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予以总体肯定。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但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长期扎根,就必须妥善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型,即由一种革命理论转向一种建设理论。在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就是要在人类普遍利益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民族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点话题,其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族和认同两者的概念探讨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双重属性;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有机契合,是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认同在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历史认同、政治认同四个层次上发展了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农业民族爱国爱家的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宗法文化的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坚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方向,坚持兼收并蓄一切外来先进文化。坚持对先进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将永远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这份文件详细说明了美国录音证据委员会对录音证据的鉴定所做的规定,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听辨和声谱比对鉴定语音的执业人员,旨在使检验人员在语音鉴定过程中达到最高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人像识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人身识别证据的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研究表明,熟悉面孔的识别和陌生面孔的识别都具有相当难度,比较而言,熟悉面孔的识别较为可信;反复观看录像资料能否提高对嫌疑人面孔的熟悉程度还需更多的实验;专家证据对于其他法庭证据是一种印证和加强,认为高清晰图像不一定要求专家意见来佐证的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现勘提取足迹的数量不少,但在利用上几乎只针对鞋底花纹,而缺乏对留痕人人身信息的利用,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勘人员对足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因此公安院校应加强足迹识别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支撑点、蹬痕、踏痕和足迹综合识别训练,每一步骤均按照先赤足足迹后穿鞋足迹的顺序进行训练。同时不管是赤足足迹还是穿鞋足迹,训练的次序均为先训练捺印足迹,再训练立体足迹,最后训练平面足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一枝黄花进行鉴别,从而控制一枝黄花的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技术对两种样品的叶片进行显微制片并对比观察。结果 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叶缘非腺毛的细胞构成数目和叶片下表皮非腺毛的类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枝黄花叶缘非腺毛常为3~7个细胞,而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缘非腺毛多由2~4个细胞构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下表皮具有非鼠尾状的普通非腺毛,而一枝黄花则无。结论 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叶片上的显微差异可以作为一枝黄花药材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声纹检验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社会科学文化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强警、向科技要破案率"已在公安机关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声纹鉴定技术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的应用是提高办案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移动存储介质U盘易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存在较大的隐患。移动存储介质U盘中的电子数据容易遭到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或人为的删除破坏,无法做为证据使用。由此,通过实验研究移动存储介质U盘接口插拔痕迹的特征鉴定方法,分析其是否与敏感数据有接触,可为公安机关进行移动存储介质U盘上的痕迹同一认定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线人积极地配合警方开展侦查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涉及线人的犯罪案件中,经过对线人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线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线人协助侦破案件的重要性等因素的认真分析与思考,法律最终对线人的犯罪行为做出让步,赐予线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豁免他们的罪行,减免他们的刑事处罚。在对线人进行刑事豁免的同时,必须保留对线人追诉权的行使,针对线人在协助案件破获的过程中,超越社会容忍底线的行为进行处罚,避免法律的善意让步异化成法律惩治的漏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鸭跖草药材的微观组织形态进行研究,为鸭趾草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对药材徒手切片并进行显微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并拍摄图片.结果 鸭跖草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偶尔可见非腺毛,内侧有3~4层厚角组织,维管束纤维连续排列成环,维管束间断排列,茎中部薄壁组织中还具散在维管束.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大小不一,维管束鞘细胞两层,栅状细胞一列,上下表面可见两种类型的非腺毛,叶肉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棱晶、方晶.总苞片表面密被短硬毛.结论 本研究结果 鸭跖草显微特征进行了补充,为鸭跖草药材的相关鉴别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职务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情的复杂多变,法律规定本身并不详尽,导致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和处罚在实务界并不统一。文章运用刑法理论,结合实践,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实务部门办案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文化的载体,美国小说常常站在强势人群一边,体现出对"他者"的偏见,如果认同了这种文化,就是认同了美国的强权主义文化。美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白种人、男权文化,美国小说的作者对这种文化的代表通常会给予肯定或赞誉之词,而对于他们的对立人物则常有贬低歪曲之嫌。阅读著名的美国小说《白鲸》、《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瑞普.凡.温克》之后,读者很可能认同其中对于异教徒、非裔美国人和女性的刻画,这就是接受了偏颇的文化暗示产生的结果,这样的文学阅读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因为它是狭隘片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